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考点29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考点29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考点29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

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

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3.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原则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与接受。

下列国家与国际组织在承认这一原则的时间上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苏联②美国③日本④联合国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②④③①4.《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 )①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②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③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④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A.②③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是当时我国的对日方针B.当时中日两国处于紧张对峙的“不正常状态”C.直接促成了中日两国外交关系的改善D.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改善中日关系的巨大诚意6.从1950年5月到1951年5月,毛主席先后任命了14名大使作为新中国首批驻外使节,从去向看有8人派往社会主义国家,其余派往中立国和印尼、巴基斯坦等第三世界国家,从出身看有9人原是军事将领。

这表明当时的外交( )A.以巩固主权为要务B.受制于国际形势C.意识形态色彩较浓D.服务于军事斗争7.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

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

导致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左倾思潮出现 B.一五计划完成C.中苏关系恶化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8.中印两国由曾经的“龙象之争”到如今的“龙象握手”,正如60年前周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所说“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的……两个大国之间,一定会有些问题。

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文中“这些原则”提出时( )A.美苏两极格局已经形成 B.我国在进行保家卫国的战争C.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D.我国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9.某人论述中国的某一外交举措时说: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天地。

”这一举措内涵是( )A.构建和谐世界的策略 B.“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无敌国外交”的策略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包括( )①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②国家工业化建设起步③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④地方各级人大召开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12.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

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准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日内瓦会议有关材料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外事活动——收集万隆会议的有关材料C.中美建交——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D.中日建交——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13.万隆会议不仅是亚非国家团结起来走向世界舞台的标志,也是中国同亚非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次会议( )A.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B.完全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和分歧C.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D.展示了中国的和平外交形象14.“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这段话的目的在于( ) A.强调亚非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 B.突出了新中国的领导地位C.体现了摆脱美苏两极格局的要求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15.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

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16.对于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沈志华教授认为:“中苏之间谈的不是利益问题,而是原则问题,就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中国有一套解释中国共产党行为、政策的理论,苏联另有一套理论,都说自己选择的道路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双方争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解释权。

”沈志华认为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是( )A.国家利益发生了冲突 B.双方对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领导权的争夺C.中苏领导人之间关系恶化 D.对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看法不同17.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

实际上中国政府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供粮,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粮食自给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D.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两国关系18.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

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

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二、非选择题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

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

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

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

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

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

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

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

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材料二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

”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

基辛格所说的“那次谈话”改变了什么历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和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

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

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材料三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材料四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