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天津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共100分。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2.“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据此分析,论者认为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重要影响是A.促进了文化教育普及B.重建了人们的价值取向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稳定了社会秩序3.古罗马法学家说:“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A.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C.反对私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平等D.主张消除阶级压迫4.马克思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与马克思这一观点相符的历史事件有①戊戌变法②新文化运动③五四运动④文艺复兴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③④5.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形成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欧洲人进一步摆脱中世纪的黑暗B.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贸易场所C.开辟人类文明联结的新航线D.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6.20世纪30年代,先后有十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①美国陷入经济大萧条②新经济政策的推动③苏联工业化的需要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A.①③B.①②③C.②③D.①④7.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争议颇多的风云人物。
某历史课题小组收集到的下列材料中,你认为对研究李鸿章生平最具有历史价值的是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大传》B.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奇闻轶事C.李鸿章部分奏折和书信影印件D.有关李鸿章的历史学论著8.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A.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B.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C.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D.“中华民国”只是一个空壳而已9.亚欧会议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政府间论坛。
中国一直是亚欧合作进程的积极倡导者和建设性参与者,致力于推动亚欧合作机制的深化。
中国积极参与亚欧事务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与亚欧各国持久的结盟关系B.促进与亚欧不同国家的合作双赢C.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0.下列关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评价,最准确的是A.反映社会现实的风俗画B.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C.强调表现个性的写意画D.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11.17世纪在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
这种历史现象主要反映了A.法律的地位日益下降B.资产阶级自身不成熟C.封建残余势力强大D.议会的力量弱小文科综合历史部分题号12 13 14 合计得分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2.本卷共3题,共56分。
得分1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评卷人材料一伯利克里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
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服。
”——摘编自《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4分)材料二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
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确立代议制民主的历史条件。
(4分)(3)如何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6分)材料三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
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前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
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4)分别概括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和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
(6分)得分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评卷人材料一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材料二所谓“三大阶段与两次转型”: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
两次转型,分别是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这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
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1)依据材料二,指出“两次转型”存在怎样的不同?(4分)材料三有学者指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人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变化不大。
(2)简要分析同一时期欧洲变化巨大、中国变化较小的原因。
(12分)(3)综上,你认为“社会转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4分)得分14.(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评卷人材料一《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身历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1)概述二战后,国际社会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所作出的努力及效果。
(8分)材料二多极化是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基础。
世界多极化有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
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中的平等一员。
……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爱好和平、与邻为善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摘自2001年胡锦涛在法国发表的演讲《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推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有利因素。
(8分)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Ⅰ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1.D2.B3.A4.C5.D6.A7.C8.B9.C 10.A 11.BⅡ卷共3题,共56分。
12.【20分】(1)人民主权,任人唯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
(4分)(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4分)(3)通过民主选举和议会立法,防止专制独裁,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6分)(4)基本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
(3分)民主增量: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健全法制,逐渐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动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3.【20分】(1)原因和方式不同:第一次由“经济大变革”引发“政治体制”上的主动转型;第二次由“外来侵略”引发“政治体制”上的被动转型。
(4分)(2)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和殖民扩张;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社会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分)政治上:欧洲君主权力相对弱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新政权;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4分)思想上:欧洲通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自然科学发展;中国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导致人们思想日趋保守。
(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政府政策、外部力量的刺激等因素。
(4分)14.【16分】(1)努力:成立联合国;调解斡旋国际争端;倡导裁军和军备控制;组建维和部队;开展反战和平运动。
(4分)效果: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缓解了国际和地区紧张局势;受到了少数国家干扰和挑战;战争冲突仍不断发生,维护和平任重而道远。
(4分)(2)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国际关系民主化;联合国的作用;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