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金莉第一节静脉输液授课时数 14学时授课章节课型理论课,实验课授课地点教室、示教室、实验室教学方法讲授法、示教、操作练习、指导、考核、应用开放式教学系统1、掌握周围静脉输液法、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2、掌握常见输液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3、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教学目标4、熟悉输液目的及常用溶液。

5、了解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液法、输液泵的使用。

6、了解输液微粒及消除。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探索“无痛”注射方法。

1、周围静脉输液法及常见输液故障排除方法。

重点2、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3、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1、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

2、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难点课程内容及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一、静脉输液目的二、常用溶液三、常用静脉输液法四、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五、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六、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七、输液微粒及消除【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静脉输液和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静脉输液和输血能及时补充丧失的体液、电解质、增加血容量,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还可通过静脉输注药物,治疗疾病。

本章将介绍静脉输液和输血的相关知识。

第一节静脉输液一、概念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电解质、药物由直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二、静脉输液的原理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无菌药液自输液瓶经输液管通过针尖输入到静脉内应具备的条件是: 1. 液体瓶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即需要具有一定的水柱压。

2. 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相通(除液体软包装袋),使液面受大气压的作用,当大气压强大于静脉压时,液体向压力低的方向流动。

3. 输液管道通畅,不扭曲、不受压,针头不堵塞,并确保在静脉血管内。

三、静脉输液的目的1(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平衡。

常用于脱水,酸碱代谢紊乱等病人。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及不能由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患等。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如输入抗生素控制感染。

4(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用于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病人的抢救。

四、常用溶液及作用(一)晶体溶液晶体的分子小,其溶液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

临床常用的晶体溶液有: 种类用途常用溶液葡萄糖溶液补充水分和热量,促进钠(钾)进入细胞内。

5,,10,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平0.9,氯化钠溶液衡。

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失衡。

5,碳酸氢钠溶液碱性溶液11(2,乳酸钠溶液利尿脱水,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回收组织20,甘露醇、高渗溶液水分进入血管内,消除水肿。

同时可降低颅内25,山梨醇、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25,,50,葡萄糖溶液(二)胶体溶液胶体的分子大,其溶液在血液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临床常用的胶体溶液有:1. 右旋糖酐为水溶性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

常用溶液有中分子右旋糖酐和低分子右旋糖酐。

中分子右旋糖酐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2. 代血浆作用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相似,扩容效果好,输入后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均增加,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常用溶液有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氧化聚明胶、聚乙烯呲咯酮等。

3. 血液制品白蛋白和血浆蛋白等。

输入后能提高胶体渗透压,增加循环血量,补充蛋白质和抗体,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增强机体免疫力。

(三)静脉高营养液高营养液能供给病人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主要成分有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矿物质、高浓度葡萄糖以及水分。

常用溶液有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输入溶液的种类及量应根据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来确定,一般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少勿多”的原则。

输液后,当尿量增加到30-40ml/h,需适当补钾,并注意补钾的“四不宜”原则,即:不宜过浓;不宜过快;不宜过多;不宜过早。

五、输液速度的计算(一)滴系数每毫升溶液所需要的滴数为该输液器的滴系数,滴系数一般记录在输液器外包装上。

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15、20三种型号,若题目中未给出滴系数值则默认为15。

(二)输液速度的计算公式1(已知每分钟滴数与输液总量,计算输液所需的时间。

要输入的液体总量(ml),滴系数每分钟的滴数,60 输液时间(h)=例:某人需要输1500ml液体,以60d/min的速度需要多长时间输完,2(已知输液总量与计划所用输液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

液体总量(ml),滴系数预计输液时间(分) 每分钟滴数=例:一脑水肿的病人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ml,要求在5min滴完,问输液速度为多少,六、常用静脉输液法(一)周围静脉输液法1、密闭式输液法(详见操作指导)2、开放式输液法将溶液倒入开放式输液吊瓶内进行输液的方法,能灵活更换液体种类及数量,可随时添加药物,但易被污染。

(1)同密闭式输液。

(2)按医嘱准备并检查药液,除去液体瓶铝盖,消毒瓶塞及瓶颈,按无菌操作法打开瓶塞。

(3)打开输液包,检查输液瓶是否完好,一手持输液瓶并将输液管根部折叠夹在指缝中。

另一手按取无菌溶液法倒入30,50ml溶液,旋转冲洗输液瓶和导管后将液体排入弯盘内,以减少输液反应。

再倒入所需液体,倒时溶液瓶不可触及输液器口,如需加药,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取下针头,在距输液器瓶口1cm处注入,并摇匀药液,盖好瓶盖。

排气后接针头备用。

其余操作同密闭式输液法。

3、静脉留置输液法此法可保护静脉,减少因反复穿刺而造成患者血管损伤和痛苦。

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利于抢救和治疗。

适用于需长期输液,静脉穿刺困难者。

(二)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优点】颈外静脉为颈部最大浅静脉,其行径表浅且位置恒定,易于穿刺。

【适用范围】1、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宜穿刺者。

2、周围循环衰竭需测量中心静脉压者。

3、长期静脉内滴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

4、行静脉内高营养治疗的患者。

【穿刺部位】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上1/3处,颈外静脉外缘。

(三)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液法【优点】1、管径粗大,常处于充盈状态,周围有结缔组织固定,较易穿刺,硅胶管插人后可保留较长时间。

2、离右心房较近,血量多,输人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时能被迅速稀释,对血管壁的刺激性较小。

【适用范围】1、长期不能进食或需迅速补充大量液体者。

2、较长时间接受化疗者。

3、测定中心静脉压。

4、需紧急放置心内起搏导管者。

【穿刺部位】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距顶点0.5,1cm处。

(四)微量输液泵输液法微量输液泵是电子或机械的输液控制装置,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或注射器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能将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入人体内。

常用于危重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患儿的治疗和抢救,如在应用升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婴幼儿静脉输液和静脉麻醉时。

输液泵的种类很多,其主要组成与功能大体相同。

1. 将输液泵固定在输液架上;2. 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3. 按常规排除输液管的空气;4. 打开“泵门”,将输液管呈“ S ”形放置在输液泵的管道槽中,关闭泵门;5. 设定每毫升滴数,以及输液量限制;6. 按常规穿刺静脉后,将输液针与输液泵连接;7. 确认输液泵设置无误后,按压“开始 / 停止”键,启动输液;8. 当输液量接近预先设定的“输液量限制”时,“输液量显示”键闪烁,提示输液结束。

9. 终止输液时,再次按压“开始 / 停止”键,停止输液。

10. 按压“开关”键,关闭输液泵,打开“泵门”,取出输液管。

七、输液故障的排除(—)溶液不滴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人皮下组织,可见局部肿胀并有疼痛,应将针头拔出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滴入,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点滴通畅。

3、压力过低输液瓶位置过低或患者肢体抬举过高所致,适当提高输液瓶或放低肢体位置即可点滴通畅。

4、针头阻塞轻轻挤压近针头端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又无回血抽出时,则表明针头阻塞,应拔出后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忌强行挤压导管或用溶液冲注针头,以免凝血块进人静脉造成栓塞。

5、静脉痉挛由于肢体暴露在冷的环境中时间过长或输人的液体温度过低所致。

局部进行热敷即可解除痉挛。

(二)茂菲滴管内液面过高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先夹紧滴管上端的输液管,再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体降至露出液面,见到点滴时,关闭调节孔,松开滴管上端的输液管即可。

2、滴管侧壁无凋节孔可将输液瓶取下,倾斜瓶身,使插人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待溶液缓缓流下直至滴管露出液面,再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继续点滴。

(三)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先夹紧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再打开调节孔,当滴管内液面升至所需高度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输液管即可。

2、滴管侧壁无调节孔可夹住滴管下端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迫使液体下流至滴管内,当液面升至所需高度时,停止挤压,松开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即可。

(四)输液过程中,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的衔接是否松动,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八、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一)发热反应1、原因输入致热物质。

多由于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彻底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所致,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等原因所致。

2、症状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一小时,表现为发冷、oo寒战、发热。

轻者发热常在38C左右,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C以上,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3、预防与处理措施(l)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2)一旦出现发热反应,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3)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

(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急性肺水肿1、原因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呼吸急促、出冷汗、面色苍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可由口鼻涌出,患者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听诊肺部有广泛湿啰音,心率快,心律不齐。

3、预防与处理措施(1)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