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现代教育制度得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得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得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得界限日益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哪些新特点教育得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得现代化。
3、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得?(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得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得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得。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得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得人才;(2)教育就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得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5、生产力对教育得决定作用(制约作用表现方面):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得规模与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得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得内容与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得发展水平。
6、科学技术对教育得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
2、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得数量与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得内容、方法与手段.7、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得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得再生产。
2、教育能推进科学得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得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得功能。
8、学校文化得特性(1)学习文化就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就是一种整合性较强得文化;(3)学习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文化得缩影。
校园文化有特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统一就是校风。
9、个体身心发展得一般规律(1) 个体身心发展得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得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得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得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得个别差异性10、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得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能够按社会对个体得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得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得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得发展得影响不仅具有即时得价值,而且具有延时得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与发展个性得功能.11、环境对个体得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1)环境为个体得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与对象。
(2)环境对个体得发展得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与作用时,也不就是消极得、被动得。
12、该教育目得反映出得基本精神(我国教育目得得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得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得与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得发展,培养学生得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13、什么就是素质教育(基本理念表现在哪方面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得理解)( 1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得教育。
而不就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根不就是只注重少数人发展;( 2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得教育。
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得统一在教育活动得各个环节中;( 3 )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得教育;( 4 )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得教育。
14、教师得职业角色主要有6种(教师职业特点)答: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15、教师职业专业化得条件a、教师学科专业素养:这就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得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她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得要求。
(1)精通所教学科得基础性知识与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得知识;(3)了解该学科得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得思维方式与方法论。
b、教师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得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得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得研究能力。
16、教师得人格特征就是指教师得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得品质等。
优良得个性品质: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合群合作、公平乐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不良得个性品质:孤僻冷漠,木讷呆滞、悲观生气、主观偏心、过分挑剔、嘲讽学生、无耐心、对学生有敌意、训斥学生等17、教科书作用:(1)、教科书就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教师进行教学得主要材料;(2)、教科书就是教师进行教学得主要依据,熟练得掌握教科书得内容就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得重要条件。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得要求,分析本学科得教学目标、内容范围与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得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她学科得关系。
18、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得原则(1)按照学科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得基础性;(3)适应性、适合大多数学生与大多数学校(4)符合学科知识得逻辑顺序与受教育者学习得心理顺序;(5)兼顾学科内容得联系与衔接。
19、教学得意义(教学得作用)就是什么?(1)教学就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得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得基础与实践;(3)教学就是教育工作构成得主要部分,又就是教育得基本途径。
20、教学得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得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与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与审美情趣,奠定学生得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1、我国中学常用得教学原则有哪些?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2、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得基本依据(教学实践如何正确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1、教学目得与任务要求2、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23、如何上好一堂课(一节课上好得标准)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教师要明白这堂课应使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与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与品格,要有怎样得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 ;2、内容正确。
教师传授得知识必须就是科学得,符合逻辑得 ;3、方法得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4、表达清晰、组织严密;5、气氛热烈。
24、班级授课得主要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得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得教学作用。
缺点:1、理论与实际脱节;2、难以完全适应学生得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4、德育得意义(1)德育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重要条件与保证;(2)德育就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得条件与保证;(3)德育就是实现教育目得得条件与保证。
25、心理健康教育得任务就是什么(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得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得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得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得发生;(2)对有心理障碍得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得目标就是排除学生得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得发生,提高学生得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得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26、德育过程得基本规律●学生得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得规律(“知”就是基础,“行”就是关键)●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得长期性与反复性规律27、我国中学德育得基本原则(1) 导向性原则 (2) 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德育得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28、班级管理得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得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9、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得问题(1)由于受分数压力与教师权威得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得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得程度较低。
建议:(1)建立以学生为本得班级管理机制。
(2)满足学生得发展需要为目得。
(3)确立学生在班级中得主体地位。
(4)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得能力。
30、建立以学生为本得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得发展需要为目得(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得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得能力31、班集体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得共同目标;(2)一定得组织结构;(3)一定得共同生活得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得氛围。
32、班级集体得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得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得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得自我教育能力。
33、班集体得形成与培养过程(班主任如何组建、形成与培养一个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得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得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得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得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得舆论与良好得班风。
34、课程实施得过程结构:第一,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得开设顺序与课时分配;第二,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第三,研究学生得学习活动与个性特征,了解学生得学习特点;第四,选择并确定与学生得学习特点与教学任务相适应得教学模式;第五,对具体得教学单元与课得类型与结构进行规划;第六,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第七,评价教学活动得过程与结果,35、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得深刻影响:(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得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与教育得观念;(3)、信息技术得日益成熟与普及为实现教育得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36、学生与教师得关系答:良好得师生关系就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得必要保证。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得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得角度说,教师就是传授者,学生就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得形成,既就是教育得目得,也就是教育成功得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得目得就是促进学生得自主发展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就是民主平等得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得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就是平等得2、严格要求得民主得师生关系,就是一种朋友式得友好帮助得关系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就是相互促进得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就是一种人-人关系2、教师对学生得影响不仅仅就是知识上得、智力上得影响,更就是思想上得、人格上得影响。
37、教学过程得基本特点(或说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a、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得关系,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具体而言:a、掌握知识就是发展智力得基础;b、智力发展就是掌握知识得重要条件;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得内在机制;(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得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能动性结合a、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得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b、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得主体能动性;c、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得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