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知识讲座记录

卫生知识讲座记录

防控“甲型H1N1流感”知识讲座一、基本知识甲型H1N1流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但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二、防护措施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5.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6.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

烹制猪肉时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7.一旦发现染病,立即就诊,并尽量避免接触他人,控制传染范围。

不同的流感病毒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发作造成的后果也各有不同,另外有的亚型病毒可同时感染不同的生物体。

比如猪流感最常见的是H1N1亚型,但人有时也会感染H1N1亚型,严重的还会出现肺炎,甚至死亡预防甲型H1N1要学会消毒消毒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请朋友们认真看看以下消毒方法和细节,以更好地达到预防这场流感的效果。

一﹑在未出现本地感染流感病例之前:1.保持车厢清洁。

不要在车厢内饮食。

不要吸烟。

不要随地吐痰。

不要乱抛垃圾。

请将垃圾放入垃圾箱。

如需呕吐,应使用呕吐袋。

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及口。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

假如你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发烧,应及早求医。

3.佩戴口罩。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宜戴上口罩,尤其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的人员;需照顾有呼吸道感染或发烧病者的人员。

二﹑在出现本地感染流感病例之后,除上述措施外还需要:8.佩戴口罩。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应戴上口罩,尤其在繁忙时段人流稠密的时候;在密封式的车厢;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的人员;及曾与流感患者有紧密接触的人员,应从最后接触日起连续十天戴上口罩。

与流感患者有社交接触的人员亦可戴上口罩。

9.保持车厢空气流通。

如车窗属开关式,应适量打开车窗,确保车厢内空气流通。

若怀疑自己患上流感:三、为防止自己患病可采取何种措施?目前尚没有针对猪流感的疫苗可用。

但是可以采取如下日常措施来保护自身的健康:4.咳嗽或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挡住鼻子和口部。

用后将纸巾扔入垃圾桶中。

5.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尤其是咳嗽或打喷嚏之后。

乙醇类洗手液亦很有效。

6.尽量避免与病人发生密切接触。

7.如果患上流感,建议留在家中不要上班或上学,并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以避免传染。

避免接触眼部、鼻子或口部,因为病菌可通过此途径传播。

2009年9月25日预防碘缺乏知识讲座碘是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

我国大多数地区都缺乏碘。

从水碘含量看,深山区少于半山区,半山区少于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又少于沿海地区。

治疗碘缺乏最基本的方法,是使缺碘的人们能经常不断地补充到足够的碘。

这些方法包括改变或调整缺碘地区人们的饮食,经常吃些海鱼、海带、紫菜等含碘量高的海产品。

其次,改造饮用和灌溉用水,也就是将含碘量合格水引来取代原来含碘不足的水。

第三种方法就是在某些日常食品中添加碘,以供缺碘地区居民。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将碘添加到食用盐中,就可以起到天天补充碘的作用。

在已经有合格碘盐供应的地区,就没有必要用其他补碘措施了。

购买食盐时要买碘盐。

碘盐的存放和食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盛放碘盐的器皿应为棕色遮光的瓶或陶瓷罐并有盖;②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要离开灶台存放,避免高温影响;③碘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应随用随买,适当储备;④为防止碘丢失,做菜时不宜过早放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不要把碘盐放在锅里炒,更不要放在油锅里煎炸。

碘的作用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碘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研究发现碘的主要生理功能都是通过甲状腺素来完成的,尚未发现碘具有独立的生理功能。

因此下面介绍的碘的生理功能其实就是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

1.促进能量代谢:促进物质的分解代谢,产生能量,维持基本生命活动;2.维持垂体的生理功能;3.促进发育:发育期儿童的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的增长发育和性发育都有赖于甲状腺素,如果这个阶段缺少碘,则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4.促进大脑发育:在脑发育的初级阶段(从怀孕开始到婴儿出生后2岁),人的神经系统发育必须依赖于甲状腺素,如果这个时期饮食中缺少了碘,则会导致婴儿的脑发育落后,严重的在临床上面称为“呆小症”,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以后即使再补充碘,也不可能恢复正常。

碘缺乏的危害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使机体因摄入碘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损害,除常见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两种典型表现外,还可导致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其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造成碘缺乏地区人口的智能损害。

碘缺乏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碘的缺乏程度,缺碘时机体所处的发育时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青春期或成人期,以及机体对于碘缺乏的代偿适应能力等因素。

菜、海鱼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

10月23日用眼卫生——近视眼防治的问题应该说我们现在的学生近视年龄越来越小,并且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逐年递增之势非常明显。

在预防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几方面:(1)注意环境因素:教室光线要明亮,桌面、黑板不要反光过强,左右两侧都应有窗户,不要太高、太小,以坐在教室任何位置都能看到窗外为宜,并定期调换坐位;孩子在家的书桌应放在外面无遮挡物的窗前,台灯应放在左前方,光线要柔和,如为白炽灯,最好为25~40W之间,位置以不直接照射眼睛为宜;电视距离眼睛最好在3m以上。

(2)改变游戏方式:现代城市儿童游戏方式多以室内自娱式为主,如个人玩具、游戏机、电脑、电视等,已很少见儿童自发的室外集体游戏,如捉迷藏、攻城堡等,这样孩子在已少得可怜的一点课余时间里也几乎足不出户,每天很少有机会能脱离视近环境。

为此,家长及老师应鼓励孩子改变游戏方式,多做室外活动。

(3)改革教育制度:眼球发育一般在18~20岁前停止,近视在12岁到1 8岁为高速发展期,而因教育制度的问题,这期间正是学习压力最重、功课最忙、作业最多的时期,使青少年户外活动明显减少,长期处于近视状态。

为此,即使从眼科角度讲,也应改革教育制度,减轻学习负担。

(4)注意用眼卫生:要教育青少年注意用眼卫生,阅读时注意眼睛与书的距离保持一市尺左右,姿势要端正,不能躺着看书或边走边看或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不要在光线暗弱及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阅读的照明光线要充分,阅读写字连续40分钟应休息、视远,不能过多地沉溺于游戏机、电视之中。

(5)注意眼睛保健: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晶体操(有节奏的快速交替看远看近);自我穴位按摩(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四白等);雾视疗法(戴+1.50 D的眼镜视远)。

(6)视力下降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习惯及营养搭配,避免铬、钙等微量元素缺乏。

从优生角度讲,在择偶时也应尽量避免近亲及两人都是高度近视的情况。

12月25肥胖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质越来越丰富,有不少的学生出现了肥胖,这个问题我们不做深谈,简单一提。

节食减肥被建议多年以后,今天看来效果并不理想,在减肥前期效果明显,对于长期控制体重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而有氧运动减肥的处方却越来越得到认同和承认,运动量是确保运动减肥处方有效与安全的关键,长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是最好的,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长时间有氧运动反而会影响脂代谢,影响身体健康,一般30-60分钟为宜。

项目有哪些呢?步行、跑步、游泳、健美操、自行车等。

不过运动前要做好医学检查,对身体有数,时间也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有所不同,实行自我监督。

不利减肥的运动:短时间、大强度、快速爆发运动。

肠道传染病包括很多种疾病,简单说就是通过我们的口吃进不卫生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存活的细菌病毒会在我们的身体里繁殖,进而侵犯我们的身体,从而引发疾病,轻则引起身体不适,重则危及生命。

首先简单让大家认识一下肠道传染病有哪些,一个是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除了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痢疾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脑炎)一类传染病。

在这些里面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最严重的是霍乱。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呢?肠道传染病经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传播途径传播。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失水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但霍乱的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呕吐、进而严重失水,甚至休克,大多不发烧,无腹痛及里急后重,如不及时就医治疗,极易死亡。

个人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个人预防肠道传染病主要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即做到:洗干净你的手,煮熟你的食品,不吃没有煮熟的食品,不喝生水。

特别是我们周围的许多小商店里有好多小食品,非常便宜,并且很得孩子们的喜欢。

但是我要在这里告诉大家,买这些小食品时一定要看清楚上面的说明,做到没有标签的食品不吃,没有按要求保存的食品不吃(比方说有的食品要求在2-8度低温保存,商店却在夏天摆在货架上),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不吃,没有厂址和电话的食品不吃。

夏秋季气温炎热,机体抵抗力减弱,食物易受细菌或病毒污染,因此,人们易发生肠道传染病。

2010年3月15日学生如何预防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

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

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1],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

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10]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毒蕈、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

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

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

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食物中毒的特点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