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安全工程设计指导书10级

矿山安全工程设计指导书10级

长春建筑学院矿山安全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城建学院一、设计题目(宋体,小三,加粗,段前段后0.5行)XX煤矿通风系统设计(正文,宋体小四,标准字符间距,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二、设计内容1、设计题目的选择分组选取设计题目,根据所给材料查找自己所需材料,如相关标准、原则、计算公式等。

2、课程设计的组织管理和要求1. 课程设计原则上每人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也可几个人在一起商量,共同完成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内容;2.学生设计选择的最终方案必须经过指导教师同意;3.设计内容及要求课程设计的题目应尽可能来源于生产实践,其内容为矿井通风设计,具体设计内容如下:(一)概述。

介绍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有害气体的成因、来源、分类及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

(二)局部通风设计。

论述通风设计的原则及步骤;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及设计(参考附录);(三)矿井需风量计算。

生产矿井需要风量按各采煤、掘进工作面,硐室及其它巷道等用风地点分别进行计算,现有通风系统必须保证各用风地点稳定可靠供风(参考附录)。

(四)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包括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该项内容必须在各井巷尺寸(L、U、S)及摩擦阻力系数(α)选定后、矿井通风系统确定后、各用风地点风量确定后才能进行。

矿井通风总阻力的计算原则及计算方法参见《矿山安全工程》教材及附录中的相关内容,根据设计任务所给表格内数值,分别计算出各分支摩擦风阻及摩擦阻力的值,要求每一个计算值均通过具体公式计算,一一列出,不能直接将计算值填在表格内。

(五)局部通风机选择。

根据设计内容自行选择所需通风机的类型(压入式、抽出式或混合式),并具体论述所选通风机的工作方式及优缺点,并画图表示。

(六)评价矿井通风的难易程度。

根据计算所得的各分支井巷的摩擦阻力,计算出井巷的总阻力及总风阻,并求出井巷等积孔的值,根据计算值评价矿井通风的难易程度。

(假设各矿井各分支串联)三、进度计划依照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1) 资料收集: 1天;(2) 矿井空气成分分析: 1天;(3) 局部通风设计: 1天;(4) 矿井需风量计算: 1天;(5)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2天;(6) 局部通风机选择: 1天;(7) 评价矿井通风难易程度: 1天;(8) 矿井通风系统图绘制(手绘;A1图纸): 2天;格式要求格式要求内容:1 电子版格式(一)、基本要求1.纸型:A4纵向、单面打印2.页边距:上2.5 cm,下2. 5cm,左2.5 cm,右2cm,页眉1.5cm,页脚1.75cm 3.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号、标准字符间距。

西文、数字等符号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4.行距:1.5倍行距(二)、目录1.标题“目录”(黑体、二号、居中)2.目录中最少列出第一级标题(章)和第二级标题(节)章标题(黑体、四号)节标题(宋体、四号)第三级标题(楷体、四号)各级标题居左顶格、单独占行,标题后注明起始页码3.目录不加页码(三)设计说明书正文1.页眉:(宋体、五号、居中)奇数页:XXX课程设计偶数页:学生姓名:题目2.页码:页面底端(页脚)、右侧3.章条序码(阿拉伯数字、小圆点间隔、末尾不加小圆点、左顶格、编号后空一个字距)第一级(章)1, 2, 3,…(黑体、小二号)第二级(条)1.1,1.2,… 2.1,2.2,… 3.1,3.2,… …(黑体、小三号)第三级(条)1.1.1,1.1.2,…1.2.1,1.2.2,…2.1.1,2.1.2,…2.2.1, 2.2.2,…3.1.1,3.1.2,…3.2.1,3.2.2,… …(黑体、四号)如在条以下仍需分层,则通常用a,b,…或1),2),…编序,左空2个字距。

4.前言、引言不编序号(四)、图表1.图表字体(宋体、五号)2.图表名(宋体、五号、居中)3.图表按章编号(如图1-1、表2-2等),图编号及图名置下,表编号及表名置上。

插图宽度不宜超过10cm,有刻度的坐标图不加箭头,标值线朝里,其标值数字尽量不超过3位数(如用30km代替30000m)或小数以后不多于一个“0”(如用5μg 代替0.005mg);标目中的物理量的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纵坐标标目、标值逆时针旋转九十度书写;图中坐标线、尺寸线、引线0.5磅,轮廓线、函数线等主要部分0.75磅;文中图片要清晰。

表格的绘制均用三线表,表内无斜线、竖线,结构比较复杂的表可增加不通长的辅助线;表头中量的写法要规范,量的表示法不允许出现两条斜线(如:动量矩单位kg.m2/s,在表中应为L/kg.m2.s-1);表中“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数据为零。

(五)、公式公式统一用Microsoft公式3.0在系统默认状态下编辑,居中放置,其前的“解”、“假设”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序号按章排,加圆括号,居行尾。

如“(1-1)”、“(2-1)”,。

公式换行书写时和等号对齐,凡正文中未提到的公式可不排序。

(六)、引用和注释:1.引用用“[1]”、“[2]”……表示,按上标书写2.注释用“①”、“②”……表示,按上标书写注文(宋体、五号、单倍行距)注文在加注页面下端,用0.75磅、居左、页面宽的三分之一短线和正文分开。

(七)、其它1.标题“致谢”(黑体、二号、居中)2.标题“附录A”、“附录B”(黑体、二号、左顶格,页码不单排,和正文接续)附录中译文的书写格式和正文书写格式相同3.标题“参考文献”(黑体、二号、居中)参考文献正文(宋体、五号)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1.专著顺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示例:[1] 夏小华,高为柄.非线性系统控制及解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期刊顺序号作者.题名[J].其他责任者.刊名,年,卷(期):页码.示例:[2] 高为柄,程勉,夏小华,(等).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发展[J].自动化学报,2003,17(4): 513~523.3.论文集顺序号作者.题名[A].见: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示例:[3] Fox R L, Willmert K D.不等式约束的连杆曲线最优化设计[A].见:机构学译文集编写组. 机构学译文集[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32~242.4.技术标准顺序号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示例:[4] GB3100~3102—93 量和单位.5.学位论文顺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示例:[5] 陈淮金.多机电力系统分散最优励磁控制器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2004.6.会议论文顺序号作者.题名[Z].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示例:[6] 夏小华,高为柄.稳定设计中的分解和参数化方法[Z].全国控制和决策会议,黄山,2005.2 手写板格式纸型:A4纵向、单面书写页边距:上2 cm,下2cm,左2.5 cm,左侧装订字体:书写工整,每页500字左右。

四、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1、金龙哲、《矿山安全工程》(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张国枢、《矿井实用通风技术》(第三版)、煤炭工业出版社。

3、谢中朋、《矿井通风和安全》(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4、俞启香、《矿井瓦斯防治》(第一版)、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附录:参考资料矿井风量计算方法(由里向外核算法,产量在30万吨/年以上矿井使用)1.生产矿井需要风量按各采煤、掘进工作面,硐室及其它巷道等用风地点分别进行计算。

现有通风系统必须保证各用风地点稳定可靠供风。

Q矿≥(∑Q采+∑Q掘+∑Q硐+∑Q备+∑Q其它)×K矿通(m3/min) (1)式中:——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Q采∑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Q硐——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Q——备用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备——矿井除了采、掘、硐室地点以外的其它巷道需风量的总和,m3/min;∑Q其它K矿通——矿井通风系数(抽出式K矿通取1.15~1.2,压入式K矿通取1.25~1.3)。

(1)采煤工作面的需要风量每个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和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以及工作面气温、风速和人数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

低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按气象条件或瓦斯涌出量(用瓦斯涌出量计算,采用高瓦斯计算公式)确定需要风量,其计算公式为: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 (2)式中: Q——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采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风量,m3/min。

Q基本=工作面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采高(工作面有效断面)70%×适宜风速(不小于1m/s);工作面控顶距在3.5~5m之间任意取值。

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见表4);K采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见表5);K温——回采工作面温度调整系数(见表6),回采工作面空气温度一般为20~26℃。

高瓦斯矿井按照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按回采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超过1%的要求计算:Q采=100 ×q采× K CH4 (3)式中:Q采——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q采——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平均绝对涌出量,m3/min;K CH4——采面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

(正常生产条件下,连续观测1个月,日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和月平均日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比值)。

在1.3~1.5之间取值。

按工作面温度选择适宜的风速进行计算(见表6):Q采=60 ×V采×S采(4)式中:V采——采煤工作面风速,m/s;S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m2。

按回采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和炸药量计算需要风量:每人供风≥4m3/min:Q采>4N (m3/min)(5)每千克炸药供风≮25m3/min:Q采>25A(m3/min)式中:N——工作面最多人数,A——一次爆破炸药最大用量,Kg按风速进行验算:15S<Q采<240S(m3/min)(6)式中:S——工作面平均断面积,m2备用工作面亦应满足按瓦斯、二氧化碳、气温等规定计算的风量,且最少不得低于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50%。

Q备用≥1/2 Q采(2)掘进工作面的需要风量和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

按照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Q掘=100 ×q掘× K掘通(7)式中:Q掘——单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q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绝对涌出量,m3/min;K掘通——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