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片的处理与合成

图片的处理与合成

同学们来找茬
——图片的处理与合成
【教材分析】图片的处理与合成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的内容,书本用Powerpoint来处理图
片,我在此做了修改;学生在初中以接触Photoshop,因
此,我在讲《图片的处理与合成》内容时用到的软件是
Photoshop,作为必修内容,只要求学生能简单处理图片。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学生在初中已对图片处理内容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我们地处落后
山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photoshop就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形处理软件,界面与操作有些复杂,
有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采取小组协作的
学习方式,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

高中学生
较为单纯,对图像的真假辨析能力较弱,举反面例子,
引导学生进行图像加工要遵守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Photoshop软件的选择工具等基本操作,掌握图层的基本
概念;
2、能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像加工,如颜色与大小的调
整等。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和掌握图片的处理与合成的基本过程;
2.学会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在处理图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图层的概念及图像的合成。

【教学难点】:调整图像的色彩和羽化。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问题式教学、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习内容主要不是让学生创作多高质量的作品,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学习软件的方法和探索、创新精神,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操作,只有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具体操作,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提高操作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否则学了这一课就只会“这一点”。

让学生
带着任务去探索,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非常重要。

老师提供学生的素材一定要进行认真挑选,选出有代表性的图片,能够使学生在图片合成过程中体现出不同,譬如,图片的大小协调,亮度,颜色等。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本课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意义建构,学生的技能不断加强,实效性强。

2、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本课教师主要是指导和组织学生学习,避免了枯燥的讲述,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探索和具体操作的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