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

福建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

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Ⅰ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A. 夯筑土屋B. 结绳记事C. 磨制石器D. 烧制彩陶DA 、夯筑土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 、结绳记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 、磨制石器,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 、烧制彩陶,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

2.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 过氧化氢(H 2O 2)B. 乙醇(C 2H 6O )C. 三氯甲烷(CHCl 3)D. 过氧乙酸(C 2H 4O 3) AA 、过氧化氢中不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符合题意;B 、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C 、三氯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D 、过氧乙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在制取氢气(2442Zn H SO ZnSO H +=+↑)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加入锌粒C. 加入稀硫酸D. 收集氢气A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采用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有:A、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为将导管的一端伸入烧杯中的液面下,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若导管口形成气泡,松开手后,导管口形成一小段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A选项操作正确,符合题意;B、锌粒为固体颗粒,加入到试管的操作是将试管平放,用镊子夹起锌粒放置在试管口,再缓缓的竖起试管,使锌粒慢慢划入试管底部,图中试管竖放,直接将锌粒放入,有可能会将试管底部打破,B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倾倒法加入液体试剂稀硫酸的操作为取下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使试剂瓶的标签向着手心,图中瓶盖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有可能造成试剂的污染且瓶口残留的液体可能会流下腐蚀标签,C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D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 米饭B. 瘦肉C. 青菜D. 玉米油BA、米饭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B、瘦肉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C、青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D、玉米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A. 单质B. 元素C. 金属D. 维生素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的“铁”、“锌”、“硒”指的是元素,不是单质、金属和维生素。

故选B。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A. 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B. 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C. 熟石灰显碱性——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 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AA、石墨质软,可以制铅笔,石墨做电池的电极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故错误,符合题意;B、不锈钢用于制造医疗器械是由于不锈钢耐腐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熟石灰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

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B.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C.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D. 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D A、氢气液化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这是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造成的,选项A不正确;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氮气首先达到沸点,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氧,液氧中氧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选项B不正确;C、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液氧变成气态氧时,应该吸收热量,不会放出热量,选项C不正确;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所含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因此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就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选项D正确。

故选D。

8.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B. 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C. 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D. 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A、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固体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因此20℃时,100gH2O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选项A正确;B、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则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g100%39.0%63.9g+100g⨯≈,小于63.9%,选项B正确;C、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且海水中氯化钠的浓度较低,从海水中获取食盐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即海水晒盐),用冷却海水的方法不能获取大量食盐,选项C错误;D、从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D正确。

故选C。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AB. BC. CD. DB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也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原试剂,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C、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得到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杂质的食盐,所给方法中缺少过滤步骤,不符合题意;D、铵态氮肥与碱反应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鉴别铵态氮肥时应该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0~300s内,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B. 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C. 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D. 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C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硫酸钙的溶液呈中性,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和硫酸不断消耗,两容器内溶液中的酸不断地减少,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A选项判断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可知,0-100s内,曲线的变化是先缓后陡,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变化先小后大,由此可知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B选项判断正确,不符合题意;C、如图所示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2.8amL,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7.8amL-2.8amL= 5amL,则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少5amL-2.8amL= 2.2amL,C选项判断错误,符合题意;D、由图形可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等质量碳酸钙粉末反应,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要慢一些,但是可以通过改变稀硫酸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合适,因此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D选项判断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第Ⅱ卷本卷共8题,共70分11.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①如图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②如图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______。

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②处的微粒是(3)道尔顿原子学说的部分观点如下:①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②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③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完全相同。

现代科学证实以上观点均不确切,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简要说明:___(1). 28.09 (2). 8 (3). 得到(4). 1:4:1 (5). H2O (6). ①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或“②物质也可以由分子或离子构成”“③同种元素的原子,若中子数不同,则质量也不同”等其他合理答案)(1)①根据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值是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②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每层上的电子数,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2+6=8,;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易得电子成为阴离子,小于4个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多于4个,易得2个电子成为氧离子,形成稳定结构。

(2)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甲醇和另一种物质。

根据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和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改变。

反应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分别为:2O、1C、6H;反应后已知原子和种类和数目为1O、1C、4H;故还少1O、2H;所以每个未知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所以其化学式为:H2O;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4:1。

②处的微粒是H2O。

(3)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②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锌等金属单质;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还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就是由离子构成的;③同种元素的原子,若中子数不同,则质量也不同。

12.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填标号)。

A 卧薪尝胆B釜底抽薪C 火上浇油D 煽风点火(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

“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煤饼烧石成灰”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