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有效教学中转化暂时后进生的几点做法

地理有效教学中转化暂时后进生的几点做法

地理有效教学中转化暂时后进生的几点做法[摘要]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

但是,在学校中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后进生。

研究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有效教学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有效教学转化暂时后进生
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即在有限的、单位的教学时间内,在课堂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师生互动,最终体现为学生学习的成果。

改变思想观念,科学实施有效教学,是转化后进生的必由之路。

一、转变育人模式,变呆板为灵活,注重暂时后进生的情感教育
基本指导思想是:在教育情感方面——多关爱,多宽容,多鼓励;在教育行为方面——分层次教学,改变评价策略,并积极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

1.思想教育
在思想教育方面,联系后进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灵活采用“理解教育”中的以下策略,第一,态度改变策略,以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拉近师生距离,进行心灵沟通;第二,教师奖励策略,如教师和学生一起吃饭、一起参加大课间活动等感动学生,消除隔阂;第三,罚后安抚策略,在暴风骤雨式的批评过后对学生进行安抚;第四生
命周期策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其次,在运用以上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李镇西老师的爱心
教育经验,以教师的爱转变后进生的思想。

2.课堂教学
根据“理解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成功教育理论等,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第一,分层次教学法,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要充分兼顾到后进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环节和课堂作业,使暂
时后进生在课堂教学中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第二,师生共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后,教师可以将暂时后进生组织起来,和他们探讨在
课堂中的感受,让这些学生提出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根据这些学
生的要求及时改进以后的教学设计。

3.家校联系
加强与后进生家庭的沟通,让家长一起了解多元智能理论和“理解教育”的重要,引导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家校达成共识,形成教育暂时后进生的合力。

4.评价机制
对暂时后进生的评价放低要求,从暂时后进生的优势智能方面
对其进行积极评价,专门设置关于暂时后进生的学校奖励措施。

使暂时后进生充分享受和其他学生一样的成功之乐,以成功促使其取得更大成功。

二、转变教师角色,变教师为导师,突出暂时后进生的主体地位
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当个好“导”师,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大胆尝试“导”课,让学生都当“演员”,学生跟着我“导”的方向走,课堂上有声有色,教学效果明显转好。

1.导“思”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及其反馈的过程。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因此,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导线”,激励暂时后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启发设问、读图思考、列表对比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等多种思维技巧。

因为培养思维能力是教会学生“会学”的关键。

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深入浅出,适当点拨思路,使暂时后进生跟着老师的“导线”一环扣一环地去想去说去做。

2.导“演”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要把自己正确的思维过程、结果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也离不开”导”师的精心诱导。

把讲台留给学生,特别是暂时后进生,师”导”生”演”,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使之获得一种成功的自豪感。

通过教师的组织,让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便于教师及时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当堂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3.导“行”
地理有许多知识是在地图上找出来或填注的。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特别是暂时后进生,动手填注重要的图表,是巩固思维成果的必要环节。

要想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就不能忽视他们动手能力的
培养。

导”行”主要是指导他们读图方法,阅读教材,勾出重点,分清主次,理清因果关系,分析图形、以图释义,动手绘图能力等。

如在初中讲”中国的地形”时,以主要地形为线索,让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赛,绘一幅中国地形图,既要照顾学习基础差、动手慢的同学有机会动手训练,又要培养学习好的同学完善本组地图的协作精神。

三、转变工作方式,变单一为多元,多方位促进暂时后进生发展
1.多鼓励、赞赏和倾听
世间万物都植根于一定的环境,离不开环境的作用,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暂时后进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积极民主的学习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而营造这种学习氛围的基础就是教学的民主。

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而应置身于学生中间,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和学生共同学习。

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一句鼓励的话能使学生学习信心倍增,一节课45分钟,要想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其中应不乏教师的鼓励。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学会鼓励学生,这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对学生,特别是暂时后进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积极鼓励性的评价,而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另外,教师还要学会赞赏和倾听,让暂时后进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他们很有创意的回答,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赞赏,这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鼓励,即使回答的不正确,教师也不应随便打断学生的思路,而应积极的引导,应该强调对学生的尊重。

2.多引导和帮助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教师传授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主动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强有力的支持者,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要帮在疑、难处,导在关键点,同时强调,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引导不等于直接告诉,帮助不等于代替。

3.多交流与合作
课堂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没有交流的课堂是沉闷的、无效的。

课堂教学也是合作的过程,没有合作的课堂是单调的。

新的地理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共同学习的过程,这种交流体现在:共同探讨、争论、辩论、求真;而合作体现在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共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熊川武、汪玲.理解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漓江出版社.
[3]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