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刷市场发展概述印刷工业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和生活美化关联密切的行业。
从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印刷已经告别了铅与火,走过了光与电,迎来了数字数字技术并存向印刷当前正面临着从模拟技术、化的时代。
从产业技术层面看,技术基础的转变必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数字时代转变。
正是因为这些高科技产业形态、产业管理和盈利模式的改变。
将带动产业技术、印刷行业得以快速发元素的注入,使印刷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展。
万家印约有45世纪以来,全球印刷工业发展稳步上升。
目前,进入21PRIMIRNPES(全美印刷、出版和纸制品加工技术供应商协会)旗下刷企业,据年全球印刷总产值约(印刷行业市场信息与研究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2006,这证8%,亚洲占28%,其它地区占6100亿美元,其中北美占32%,欧洲占32%亿美元的72002011年,报告预测实了“三分天下”的评价非常正确。
然而,到,亚洲将31%28%,欧洲将占全球印刷市场将出现“东移”现象,其中北美将占。
,世界其他地区将占11%占30%每年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印刷业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家,年年底,我国有各类印刷企业97391~15%的速度增长。
截至2005续以10%年印刷总万人。
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统计,2007从业人员达340.22的增长速度,在全GDP年增长15.8%,远远高于全国产值达4400亿元,比2006年的年~2007图位,1所示为200115国各部门产值排名中从第位上升到第12和香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
我国在全球印刷市场总值排名中超过德国位列第三,有关方面更是提出力争港一起成为名副其实最具活力的世界四大印刷中心之一。
实现从印刷大2020到年,在201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印刷基地之一;国到印刷强国的转变,进入世界印刷强国之列。
二、全球印刷油墨市场概况和分析近年来国外油墨制造商以及印刷业印刷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油墨制造。
一直推行着收购战略,改变了油墨制造产业的格局,加强了油墨生产企业之间、油墨目前,化工材料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与挑战,加速了全球油墨工艺的发展。
工业总的产量和质量水平仍处于稳中有升的局面。
万吨,日本油墨制造业经历350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球油墨产量约为中国近年年首次出现产量下滑,年达到顶峰之后于2007了蓬勃的发展,在2006全球油墨销售额据统计,来增长幅度较大,美国和德国油墨产量基本保持稳定。
亿美元,占全球前十位家是日本公司,销售额共计约81.78名企业中有前106。
全球三大油墨制造商——大日本油墨株式会社(含油墨企业销售额总和的58%太阳化学)、美国富林特油墨公司和德国盛威科集团,经过兼并收购后,位居销 1)。
售额的前三名(见表在经过油墨市场动荡变革之后,油墨厂家都在根据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紧锣密鼓地调整油墨的品种和产品结构。
目前,油墨品种主要包括胶印油墨、柔版油墨、凹版油墨、丝网油墨及特种油墨等。
现将各产品类型分别分析如下:胶印油墨:胶印方式具有的突出优点使其得到了国内外印刷用户的认可,因此胶印油墨在全球印刷业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表中数据显示,目前胶印油墨产量所占比例仍保持在40%左右。
美国有近50%的油墨制造企业均生产胶印油墨产品。
中国胶印油墨生产厂虽不普遍,但是中国主要油墨生产企业都是以胶印油墨为主导产品。
当前,单张纸胶印油墨系列正由快干亮光型向高速、多色、环保型发展;轮转胶印方面,在出版行业的需求带动下,彩色新闻印刷油墨的用量不断增大,热固型轮转胶印油墨逐渐增多。
八色机单张纸双面印刷用油墨将有很大的需求空间。
.使柔性版印柔性版印刷油墨和凹印油墨:国内外印刷工业的快速发展,还是化妆品、酒盒、饮料包装,刷油墨和凹印油墨的用量保持不减。
无论是烟包、柔性版印都离不开柔性版印刷油墨和凹印油墨。
而且,儿童玩具以及医药包装,刷发展迅速,正逐步侵入凹印和胶印油墨的市场。
油墨的产量稳中有升,油墨品种也在原来单一的胶油墨:当前,UV UVUV感光油墨等。
油墨基础上不断扩展,如UV网印油墨、印印纸、印铁UV油墨的应用领域UV在美国和日本,UV油墨的用量不断增长;在英国,油墨,以扩大其油墨UV更加广泛,如电子产品及包装领域等;德国也专门生产油墨UV目前,柔性版印刷油墨以胶印和网印为主,市场份额和价值;中国的UV 也开始出现在中国市场。
特别是在包装印刷和在国外发展较快,网印油墨:网印油墨开发较早,但与国外相比中国虽已拓宽了网印油墨的应用领域,大型户外广告印刷等领域。
仍相差较远。
包装印刷油墨及功能性特种油墨在国内外印刷业的需特种油墨:当前,热转移印刷油墨和喷印油墨等正适应特种需求而不断求越来越大,如防伪油墨、发展。
三、我国印刷油墨市场概况和分析中国油墨业出世界上一些大的油墨集团进入我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近年来,10%现了一个大的飞跃,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基本供需平衡,差2我国油墨工业总产量和消费量连年持续稳定增长(如图年全国油墨生产量达到近额主要是某些高档油墨,这些产品还依赖进口。
2007 10%以上的速度发展。
40万吨,预计今后十年内仍将保持目前我国有大小油墨生产企业500家左右,一些大型油墨生产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高效装备,扩建项目,整合产业结构,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和加大科研开发力度,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从而增加了生产能力、扩大了产量、提高了质量、增加了品种、提高了档次、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另外,我国一些中、小生产企业,凭借其多样化的产品,灵活的市场策略和价格优势也在逐步扩大自己的市场范围。
前10名企业情况参见表2。
表22006年全国前10名油墨企业产量排名表据有关专家预测3~5年内,我国市场对油墨的需求结构将呈现如下趋势:胶印油墨:今后市场需求量也是稳中有升,但上升幅度不会太大,估计在5%~6%,市场需求比例在40%~45%,其中轮转胶印油墨增长速度将会更快些。
凸版油墨:市场需求比例将下降,但是其中柔性版油墨的比例会不断上升,这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尤其在啤酒标签的市场上,柔印已占有近10%的市场份额。
我国啤酒行业发展迅速,于2002年,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强国,这无疑会带来柔印印刷的增长点。
凹版油墨:总需求量将处于平稳状态,但其中的塑料油墨里印和表印处于上升趋势,因为该领域涉及到环保回收等问题,因此与国际趋势不同。
网印油墨:市场需求量趋于上升,主要是金属、玻璃和塑料丝网油墨使用量增加,而且丝网印刷设备已打破原手动印刷机的落后状况,有的地区已开始引进国外先进丝网印刷设备,使丝网印刷油墨有所增加。
专用和特种油墨:总需求量日趋增长,如喷印油墨、防伪油墨、珠光油墨、标牌油墨、荧光油墨等品种的市场需求量都将增加。
四、我国印刷油墨行业与国外同行存在的差距中国油墨产量居全球第四位,但还没有一家油墨制造企业的产量达到全国油墨总产量的10%,与全球前20名油墨制造企业的差距还很大。
油墨的年消费量达30万吨,但油墨人均消费量仍不及世界前3位平均水平的1/24,印刷品人均消费量不及发达国家的1/20,纸和纸板的人均消费量尚不及美国的1/13。
总体来看,我国油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还相对薄弱,在油墨产品的系统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入以及技术实力,特别是在当今市场需求的新型和特种印刷油墨的研制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综合国际国内市场情况,我们自身主要存在以下差距。
1、科技投入少,新产品开发能力差和整个行业一致,我们人才是很缺乏的,老一辈的人才经几十年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年龄较大,精力和体力逐渐衰退,在年青人中虽然有很多优秀人才,但数量远远不够。
油墨行业的人才问题已明显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再有,目前全日制大学和科研院所均未设油墨专业,基础性的工作很少有人研究。
据统计,博士、硕士以上的研究人员全行业中不超过10人。
和大部分企业一样,只重产品生产,忽视产品开发,只顾眼前,忽视长远,科研设备投入资金少,缺少资金以及人才和技术储备。
在参观美国太阳化学公司颜料厂实验室时我们得知,该实验室从事油墨颜料开发和产品应用试验的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有50多名,仪器设置资金投入达到3亿多美元,目前我国整个油墨行业实验设备投资总和能达到这个数字的一半吗?差距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2、规模小、竞争力差从表2销售额的数据看,与国外大的油墨企业比较,我们的规模小。
由表3同大日本油墨、富林特油墨和东洋油墨等世界排名前列的油墨公司相比,他们合并和兼并之后,形成的包含了颜料、树脂等原材料生产厂,系列化生产,规模大,竞争力强。
而在这种竞争情况下,我们生产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差。
世界排名第一位的大日本油墨/太阳化学有限公司销售额为47.8美元,是我们的几百倍。
在同一市场中竞争,可见我们的实力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3、基础工业水平低,原材料质量差由于基础工业不先进,行业又小,生产油墨原材料的厂家少,造成原材料质量水平低、稳定性差,影响了油墨的质量。
国内生产油墨原材料在质量、数量和品种上不能与油墨生产同步发展,有的原材料仍依靠进口。
但国产原料相对价格低。
如现在国内80%左右的油墨产品仍使用国产原料。
4、质量水平的差距国产油墨的质量水平,在国际市场上,不但获得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认同,而且也获得了发达国家的认可。
近年来,我国出口到日本、美国和英国等欧。
但1/6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印刷油墨,年均出口量约占我国油墨同期出口总量的.是尽管如此,虽然国产油墨的质量水平和产品档次有很大提高,品种也有所增加,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这一点,表现在我国同期出口到一些先进国家和从这些国家进口同类产品上,平均进口单价一般较平均出口单价高出1/3。
尤其是工艺和包装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国外先进的设备以及成熟生产工艺,使得产品的性能以及一致性、稳定性都很强。
油墨的包装基本上是真空二片罐,我们的包装纸箱、商标同欧美、日本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次,和印刷专业的厂家老板座谈,他提到通过实验对比,天津油墨公司的油墨(H-2008型油墨)内在质量与进口蝴蝶、BASF油墨没什么区别,但是包装水平就没有办法同进口相比了。
他确实点出了我们的差距所在。
5、环保型油墨的发展环保型油墨在国内仍处在试用和推广阶段,而国外如美国、日本等大型油墨企业,已经经历了20年甚至30年的技术储备,如今推出的环保大豆油油墨、水性油墨均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而我们没有技术力量以及相应的技术储备。
同时国内还没有完善的标准强制执行,尚需政府机构制定。
大力开发应用环保型油墨,尽快同国际市场接轨还需努力。
6、新产品开发有待提高适应高速套色印刷用的高浓度、高透明度、高光的四色油墨仍需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