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况 (2)
二、设计概况 (4)
三、产生断桩的原因分析 (4)
四、施工准备 (5)
五、施工机具、劳动力、材料 (5)
六、施工工艺流程 (6)
七、人工挖孔处理断桩施工作业 (7)
八、注浆法处理断桩施工作业 (8)
九、质量标准 (9)
十、安全保证措施 (10)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本项目场地位于城南镇S226 省道西侧,场地现状为农田、果树园和种植大棚,场地地貌类型为滨海相冲淤积平原。
地质情况:根据温岭市城南中学迁建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本项目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 1 层:素填土新近人工填层,松散,成份以粘土为主,混少量碎石,分
布于地表,全场地分布。
① 2 层:粘土灰黄色,软塑——可塑,很湿——饱和。
厚层状,中等——高压缩性,土质不均匀。
②层:淤泥土
灰色,流塑,饱和。
厚层状,高压缩性,土体含少量贝壳碎屑和粉细砂,土质不均匀。
土体局部表现为流塑状粉质粘土。
③ 1 层:粉砂土
灰黄色,稍密,饱和。
厚层状,中等——低压缩性,土质不均匀,土质含少量粘性土,局部为含粘性粉砂。
③2层: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厚层状,高压缩性,土面有油脂光泽,干
强度高,韧性高,土质不均,局为粘土。
④ 1 层:圆砾
灰色,稍密,饱和,厚层状,低压缩性,圆砾粒径以0.2 ——2cm 为主,约占50%——60%,中等风化,较硬,土质不均。
④ 2 层:粘土灰色,软塑,厚层状,高压缩性,韧性高,干强度高,土质不均,局部为淤泥质粘土。
⑤1 层:含粘性土圆砾灰兰色,灰黄色,中密,饱和,厚层状,低压缩性,
粒径以
0.22cm为主,约占50% 土质不均。
土层局部为含粘性土卵石或含砾粉质粘土。
⑤1a 层: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蓝色,可塑,厚层状,中压缩性,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不甚均匀。
偶夹少量砾、砂,局部砾砂含量稍高,为含砾粉粘土。
⑤ 2 层:粉质粘土
灰黄色为主,可塑,厚层状,中压缩性,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不甚均匀。
偶夹少量砾、砂,局部砾砂含量稍高,为含砾粉粘土。
二、设计概况
本工程士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30米,自然地坪标高约3.5
米。
基坑承台、地梁开挖深度普遍为0.6 —2.6米,无底板。
采用D600
D700钻孔灌注桩基础
三、产生断桩的原因分析
1. 周边堆置土方或者建筑材料过多,造成基坑边坡失稳,对桩产生挤压而断裂。
2. 清孔不彻底,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易造成钢筋笼外部无混凝土而形成部分断桩和产生夹层断桩。
同时随着灌注的进行,孔内的泥砂逐渐沉积在已灌注的混凝土顶面,并随混凝土的上升而上升,造成混凝土顶面沉积泥砂过厚,灌注深度难以探测准确,易造成导管提漏
形成断桩
3. 灌注过程中坍孔和缩径,灌注过程中缩径往往是因为钻孔穿过地层中的膨胀土(软弱土)层长时间浸水后膨胀,造成孔径缩小,产生部分断桩或夹层断桩。
4. 导管进水及埋身不合理
5. 初灌量选择不当及混凝土质量不好。
初灌量不足,导管埋深过浅或未埋住,都会使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严重离析,形成断桩。
如果初灌量过大,则会使导管提升困难,影响后续灌注。
6. 灌注时操作不当灌注中途停工过久,先灌入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失去了流动性而形成断桩。
四、施工准备
1 、对施工现场弃土集中清理,平整场地,做好测量放样及接桩的准备工作。
2、按照图纸设计参数放样出桩位中心位置,确定桩位是否存在严重的偏位,桩头是否存在倾斜现象,经现场技术员复核后,并书面交底作业班组,按照桩位中心点拉十字线引出护桩,并对护桩加以保护。
3、挖出桩头,凿除上面浮浆至新鲜混凝土,桩顶修平,进行小应变检测,确定断裂处位置
五、施工机具、劳动力、材料
图表1施工机具设备需用量一览表
图表2劳动力需用计划
六、施工工艺流程
流程一:桩位放样-桩头浮浆凿除-桩基小应变检测确定断裂位置-钢护筒或水泥护筒埋设-人工挖孔至桩体断裂处-重新进行小应变检测确定下部是否还有缺陷直到检测合格-钢筋笼的制作与绑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的养护流程二:桩位放样-桩头浮浆凿除-桩基小应变检测确定断裂位置-注浆机钻孔至断裂处加2米-灌注水泥浆液-混凝土的养护
如果桩位偏差较大并且桩头有明显的倾斜,则采用流程一人工挖孔接桩处理
如果桩位偏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并且断裂处大于1.0 米,则采用流程二注浆处理,注浆深度为断裂处再加2 米。
七、人工挖孔处理断桩施工作业
1、凿除桩头混凝土
人工开挖土方至原桩基断裂处,用风镐将桩体断裂处以上混凝土凿除,直
至暴露出密实的新鲜混凝土面,确保混凝土表面无夹碴,无松散混凝土,将孔内
混凝土块清理彻底。
2、桩头处理
将钢筋表面附着混凝土清净,清扫混凝土面小块混凝土及砂粒,以高压风
枪吹干净,并用棉纱将表面积水和细小石粉清净。
为保证桩身质量,使现浇混
凝土与原混凝土更好的连接,在砼施工前先抹一层同标号砂浆。
3、钢筋的制作与绑扎原桩基浇筑砼钢筋必须校直,表面清理干净,为了保证桩头质量,环绕钢筋笼主筋增加箍筋,每10cm 增加一道,逐步向上环绕至施工桩顶高程处。
4、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进行分层连续浇注,每层浇注厚度50 厘米,混凝土浇注一次完成。
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浇筑上层时插入式振动器应伸人到下层一定深度(50〜100mm)水平振捣间距为振捣半径的1.5倍,振动棒离模板约10cm左右,振动棒不得直接振捣模板和钢筋。
接桩用混凝土采用比原桩身混凝土标号提高一级,混凝土搅拌站集中拌和,必须做到计量准确、搅拌均匀以保证砼的坍落度,坍落度要求为120-140mm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将混凝土振捣密实,浇筑混凝土面标高应高于设计承台底高程50mm保证桩头伸入承台50mm
5、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为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
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应在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接桩混凝
土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水相同。
6、桩基检测
混凝土施工完毕强度满足要求时施工垫层砼,进行桩基检测,紧
接着进行承台钢筋绑扎,立模,承台混凝土施工。
八、注浆法处理断桩施工作业
1、钻芯:根据详细的小应变检测结果,采用岩芯钻机,钻头直径为25mm从桩顶到缺陷位置以下加2米位置。
2、冲洗:成孔后用清水进行冲洗,将泥砂、沉渣等冲洗干净,达到出水无混浊和碎屑出现,当冲洗的过程中未见有泥浆冒出,待清水流出后,也可判定该桩冲洗完毕。
3、配制浆液:注浆材料为水泥浆液,使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应控制在0.5 ~0.6之间。
压浆过程中根据水泥浆比重控制水灰比。
4、注浆:灌浆清孔完毕后,下灌浆管入孔内,采用橡皮球封堵孔内。
由孔口进行注浆,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在0.5MPa~ 1.0MPa范围内,稳压30min,卸除压力(对于缺陷桩的注浆压力的选择,应根据缺陷的性质来决定,如桩身缺陷与桩周土的联系,缺陷本身的严重程度,缺陷的类型等因素决定)。
一般是从下到上分段注浆,先外围、后内部的注浆方式,以防止浆液流失。
注浆时用42.5号水泥,分别按水灰比1和0.5 的配比调制水泥浆,在灌注前采用较稀的水泥浆,目的是先将孔内存水排挤出来,然后再换用水灰比0.5的稠浆进行灌注。
九、质量标准
1. 混凝土浇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1)质量管理点的设置:包括水泥的品种、标号和砂、石、外加剂
的质量;搅拌时应重点控制配合比、原材料计量、坍落度;浇
筑时应重点控制浇筑高度和振捣棒插入间距、深度、顺序。
2)预控措施:检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必须保证各项材料指标的稳定性;搅拌时应严格控制配合比、原材料计量和坍落度;浇筑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 m,应分层捣固,掌握每点的振捣时间。
为防止钢筋移位,
振捣时防止振捣棒撞击钢筋;在混凝土浇筑后12 h内覆盖浇水养
护。
2. 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
1)质量管理点的设置:包括钢筋品种和质量;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钢筋的锚固长度、焊接质量、钢筋位移、钢筋保护层厚度及绑扎质量。
2)预控措施:应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试验报告,必须保证材料指标的稳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熟悉施工规范要求
和基本常识;认真执行工艺标准,严格按技术交底要求施工;严
格按照图纸和配料单下料和施工
十、安全保证措施
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实行专人负责制,负责工程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
(1)、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严格持证上岗制度,混凝土工工必须持证上岗;
(2)、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严禁穿拖鞋及上班时间喝酒;
(3)、施工用电只能由专业电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作业。
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
漏电保护装置必须与设备匹配,不得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两台及以上
的用电设备。
(4)、使用砼振捣器时,须检查振捣器的外壳接地装置及胶皮线情况;电线的端部与振捣器的连接情况;振捣器的搬移地点及在间断工作时电源开关关闭情况。
检查合格方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