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考试试卷……………………………………………………装………………………………订…………………………线……………………………………2009 / 2010 学年 第 1学期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期 末考试 (A卷)姓名: 学号: 班级: 出卷人:项 目一二三四总 分得 分阅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部件是组成机器的( )。

A.制造单元 B.装配单元C.原动件 D.从动件2.若被联接件之一厚度较大、材料较软、强度较低、需要经常装拆时,宜采用( )。

A.螺栓联接 B.双头螺柱联接 C.螺钉联接 D.紧定螺钉联接3. 如图所示为一螺旋拉紧装置,如按图上箭头方向旋转中间零件,能使两端螺杆A及B向中央移动,从而将两端零件拉紧.此装置中,A、B螺杆上螺纹的旋向应是( )。

A. A左旋,B左旋B. A右旋,B右旋C. A左旋,B右旋D. A右旋,B左旋4.张紧力相同时,V带比平皮带功率大的原因是( )。

A. V带比平皮带厚B.V带无接头C.V带两侧面为工作面,摩擦力大D.V带有强力层5.键联接的主要作用是使轴与轮毂之间( )。

A.沿轴向固定并传递轴向力B.沿轴向可做相对滑动并具有导向作用C.沿轴向固定并传递扭矩D.安装与拆卸方便6.一般闭式齿轮传动常见的失效形式是( )。

A.齿面胶合 B.齿面磨损C.齿面点蚀 D.齿面塑性变形7.一对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时,两齿廓间( )。

A.保持纯滚动B.各处均有相对滑动C.除节点外各处均有相对滑动D.保持纯滑动8.齿数为20的正常齿制标准直齿圆柱外齿轮,哪个特征圆的直径最小?( )A.基圆B.齿根圆C.分度圆D.齿顶圆9.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是( )。

A.理论啮合线长度大于齿距B.理论啮合线长度不大于基圆齿距C.啮合弧长度大于基圆齿距D.实际啮合线长度不大于基圆齿距10.在一般机械传动中,若需要采用带传动时,应优先选用( )。

A.圆型带传动B.同步带传动C.V型带传动D.平型带传动11.在轴的初步设计中,轴的直径是按( )来初步确定的。

A.弯曲强度B.扭转强度C.轴段的长度D.轴段上零件的孔径12.滚动轴承的额定寿命是指一批同规格的轴承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运转,其中( )轴承发生破坏时所达到的寿命。

A.5%B.10%C.1%D.20%13.在下列四种型号的滚动轴承中,只能承受径向载荷的是( )。

A.6208B.N208C.30208D.5120814.当滚动轴承同时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转速较低时应优先选用( )。

A.圆锥滚子轴承B.圆柱滚子轴承C.调心滚子轴承D.角接触球轴承15.在基本额定动载荷C作用下,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为106转时,其可靠度是( )。

A.10%B.80%C.90%D.99%16.在下面平面四杆机构中,有急回性质的机构是( )A.双曲柄机构B.对心曲柄滑块机构C.摆动导杆机构D.转动导杆机构17.刚体的运动形式有1)平动、2)平面运动、3)往复直线运动、4)定轴运动。

凸轮机构的原动件——凸轮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 )A.1)和2)B.3)和4)C.1)和3)D.2)和4)18.当曲柄摇杆机构的原动件曲柄处于何处时,机构的传动角最小?( )A.曲柄与连杆共线的两个位置之一B.曲柄与机架相垂直的位置C.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两个位置之一D.摇杆与机架下垂直时,对应的曲柄位置19.无急回特性的平面四杆机构,其极位夹角( )A.θ=0°B. θ≥0°C. θ>0°D. θ<0°20.主动件的自由度应为( )A.-1 B.+1 C.0 D.2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21.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运动副,称为 副,它产生 个约束,而保留 个自由度。

22.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条件是主动件数 机构的自由度。

23.铰链四杆机构各杆长如图所示,如果以构件1为机架时将演化成 机构;如果以构件2为机架时将演化成 机构;如果以构件3为机架时将演化成 机构。

24.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齿轮的标准安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按轴与轴承间的摩擦形式,轴承分为_______ _ 、_。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27.斜齿圆柱齿轮规定____面上的参数为标准参数;直齿锥齿轮规定以________的模数为标准模数。

28.在用 法加工齿轮时,若被加工齿轮的齿数较小时,则可能出现根切现象。

29. 通常压力角是指 ,连杆机构中,传动角是指 ,它表征了机构的 特性。

30. 主动盘单圆销、径向槽均布的槽轮机构中,槽轮的最少槽数为 个,槽数愈多柔性冲击将 ;在一个运动周期中,其 时间与 之比称为槽轮机构的运动特性系数。

31. 将连续回转运动转换为单向间歇转动的机构有 、 。

32. 据据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将摩擦状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析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33.测得一渐开线直齿圆柱标准齿轮,其α=20°,h a *=1,c *=0.25,p b =23.62mm,d a =176mm;试问:(1)该齿轮的模数及分度圆半径是多少?(2)用齿条插刀加工该齿轮是否会发生根切?为什么?34. 如图所示为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试问该机构是否具有急回特性?为什么?要求同时用图解与文字加以说明。

35. 所示链铰四杆机构中,各构件的长度为a=250mm,b=650mm, c=450mm,d=550mm。

试问:该机构是哪种铰链四杆机构,并说明理由。

36.根据图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旋向和转向),判断蜗杆和蜗轮的转向(用箭头表示)。

四、计算题 (每题10分,共30分)37.在图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L BC=50cm,L CD=35cm,L AD=30cm,AD为机架。

试问:(1) 若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且AB为曲柄,求L AB的最大值; C(2) 若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求L AB最大值;(3) 若此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求L AB的数值。

BDA38.图示定轴轮系。

已知Z1=20、 Z2=30、 Z′2=40、 Z3=40、 Z4=40、Z′4=30、 Z5=40、 Z6=30、 Z′6=2、 Z7=60, n=1440r/min,求n739.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正常齿)传动,已知传动比i12=3,小齿轮齿数Z1=30,模数m=3,求两齿轮的主要几何尺寸(分度圆、齿顶圆、齿根圆)及传动中心距。

考试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出卷人:……………………………………………………装………………………………订…………………………线……………………………………2009 / 2010 学年 第一学期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 期 末 考试(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2.B3.C4.C5.C6.D7.C8.B9.D 10.C11.B 12.B 13.B 14.A 15.C16.C 17.B 18.C 19.A 20.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21.高、1、22.等于23.双曲柄、曲柄摇杆、双摇杆24.折断、磨损、胶合、点蚀25. 节圆等于分度圆26.滑动轴承、滚动轴承27.法、大端28.范成29.作用力方向与该点的速度方向的夹角、压力角的余角、传力30. 3、越小、槽轮运动、拨盘运动时间31.棘轮运动、槽轮运动32.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三、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3 解: d a=(Z+2)m=176mm P b=mcosα=23.62mmm=8.005 故得m=8mm z=20 d=mz=160mm因为,齿数z=20>z min =17 所以,用齿条插刀加工该齿轮不会发生根切。

34.解:该机构存在急回特性。

当曲柄AB与连杆BC 两次共线时,存在极位夹角。

(无图解扣2分)35.解: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250+650)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450+550),满足存在曲柄的必要条件,且最短杆为连架杆。

故该铰链四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36.←、顺时针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37解:(1)AB为最短杆,且AB+ 50< 35+30 故L AB max=15mm(2) 若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则AD为最短杆。

因而,L AB min=30mm如果BC最长,则AD+BC<AB+DC , 有L AB>45mm如果AB最长,则AD+AB<BC+CD , 有L AB<55mm综合得到 45mm<L AB<55mm若此机构为双摇杆机构,则AD为摇杆。

因而如果AB为最小,则AB+BC>AD+CD,有L AB>15mm,综合得到 15mm <L AB<30mm如果AB为最大,则AB+AD>BC+CD,有L AB>55mm如果BC为最大且AD最小,则 AD+BC>AB+CD,有L AB<45mm.综合得到 30mm <L AB<45mm38.解:i17=n1/n7=(z2 z3 z4 z5z6 z7)/(z1 z′2 z3 z′4 z5 z′6)=(30×40×30×60)/(20×40×30×2)=45所以: n7= n1/ i17=1440/45=32r/min39解:1)由i12=z2/z1,得:z2= i12 z1=3×30=902)d1=mz1=3×30=90mm d a1=m(z1+2)=3×(30+2)=96mm d f1=m(z1-2.5)=3×(30-2.5)=82.5mmd2=mz2=3×90=270mm d a2=m(z2+2)=3×(90+2)=276mm d f2=m(z、2-2.5)=3×(90-2.5)=262.5mm3)a=1/2 m(z1+ z2)=0.5×3×(30+90)=180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