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试卷(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试卷(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试卷A(含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每空1分, 共分)2. 一般闭式齿轮传动中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和( )。

齿面疲劳点蚀, 轮齿弯曲疲劳折断3. 开式齿轮的设计准则是( )。

应满足,σF≤σFP一定时,由齿轮强度所4. 当一对齿轮的材料、热处理、传动比及齿宽系数d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的( )或( )有关。

分度圆直径d1或中心距5. 在斜齿圆柱齿轮设计中,应取( )模数为标准值;而直齿锥齿轮设计中,应取( )模数为标准值。

法面;大端6. 润滑油的油性是指润滑油在金属表面的( )能力。

吸附7. 形成流体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是( )、( )、( )。

①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构成楔形间隙;②两工作表面间必须充满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或其他流体;③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保证能带动润滑油从大截面流进,从小截面流出。

8. 滑动轴承的润滑作用是减少( ),提高( ),轴瓦的油槽应该开在( )载荷的部位。

摩擦:传动效率;不承受9. 蜗杆传动中,蜗杆所受的圆周力F t1的方向总是与( ),而径向力F rl的方向总是( )。

与其旋转方向相反,指向圆心10. 由于蜗杆传动的两齿面间产生较大的( )速度,因此在选择蜗杆和蜗轮材料时,应使相匹配的材料具有良好的( )和( )性能。

通常蜗杆材料选用( )或( ),蜗轮材料选用( )或( ),因而失效通常多发生在( )上。

相对滑动;减摩、耐磨;碳素钢或合金钢,青铜或铸铁;蜗轮11. 当带有打滑趋势时,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到( ),而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决定于( )、( )、( )和( )四个因素。

最大值;包角;摩擦系数;张紧力及带速12. 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随预紧力的增大而( ),随包角的增大而( ),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 ),随带速的增加而( )。

增大;增大;增大;减小13. 在设计V带传动时,为了提高V带的寿命,宜选取( )的小带轮直径。

较大14. 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是( )避免的,打滑是( )避免的。

不可以;可以15. 带传动工作时,若主动轮的圆周速度为1v ,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为2v ,带的线速度为v ,则它们的关系为1v ( )v ,2v ( )v 。

v 1>v ;v 2<v16. 对于高速重载的滚子链传动,应选用节距( )的( )排链;对于低速重载的滚子链传动,应选用节距( )的链传动。

小;多;大17. 花键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对静联接是( ),对动联接是( )。

齿面压溃;齿面磨损1. 摩擦离合器靠( )来传递扭矩,两轴可在( )时实现接合或分离。

工作面的摩擦力;任何速度二、选择题(33小题,共99.0分)[ ] 1. 尼龙柱销联轴器的刚度特性属于( )。

其主要缺点是( )。

A 、定刚度的,不宜用于高速、起动频繁和正反转多变的传动B 、变刚度的,径向尺寸大、允许的工作温度范围小C 、既可以是定刚度的,也可以是变刚度的,结构复杂、制造不便B[ ] 1. 齿轮传动中齿面的非扩展性点蚀一般出现在。

A 、 跑合阶段B 、 稳定性磨损阶段C 、剧烈磨损阶段D 、 齿面磨料磨损阶段A[ ] 1. 两个齿轮的材料的热处理方式、齿宽、齿数均相同,但模数不同,m 1=2mm ,m 2=4mm ,它们的弯曲承载能力为。

A 、 相同B 、 m 2的齿轮比m 1的齿轮大C 、与模数无关D 、 m 1的齿轮比m 2的齿轮大B[ ] 1. 一对直齿锥齿轮两齿轮的齿宽为b 1、b 2,设计时应取。

A 、 b 1>b 2B 、 b 1=b 2C 、 b 1<b 2D 、 b 1=b 2+(30~50)mmB[ ] 1. 双向运转低速重载软齿面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是。

A 、 轮齿折断B 、齿面点蚀C 、齿面磨损D 、齿面胶合E 、塑性变形 A[ ] 1.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如螺旋角越大,则传动的平稳性( ),产生的轴向力( )。

A、越小B、越大C、没影响B[ ] 1. 当齿轮材料和热处理条件一定时,许用弯曲应力在( )情况下的值较大。

A、轮齿双向运转B、轮齿受单向弯曲C、轮齿在传动中为惰轮B[ ] 1. 在圆柱形螺旋拉伸(压缩)弹簧中,弹簧指数C是指。

A、弹簧外径与簧丝直径之比值。

B、弹簧内径与簧丝直径之比值。

C、弹簧自由高度与簧丝直径之比值。

D、弹簧中径与簧丝直径之比值。

D[ ] 1. 在径向滑动轴承中,采用可倾瓦的目的在于。

A、便于装配B、使轴承具有自动调位能力C、提高轴承的稳定性D、增加润滑油流量,降低温升C[ ] 1. 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1倍,长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压强p变为原来的( )倍。

A、2B、1/2C、1/4D、4C[ ] 1. 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1倍,长径比不变,载荷及转速不变,则轴承的pv值为原来的( )倍。

A、2B、1/2C、4D、1/4B[ ] 1. 滑动轴承在液体摩擦工况下的摩擦系数很小,约为。

A、0.1~0.8B、0.01~0.08C、0.001~0.008D、0.0001~0.0008B[ ] 1. ( )不是滚动轴承预紧的目的。

A、增大支承刚度B、提高旋转精度C、减小振动噪声D、降低摩擦阻力D[ ] 1.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由( )表示。

A、数字B、数字或字母C、字母D、数字加字母B[ ] 1. 代号为7312C的滚动轴承,对它的承载情况描述最准确的是。

A、只能承受轴向负荷B、单个轴承能承受双向轴向负荷C、只能承受径向负荷D、能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单向的轴向负荷D[ ] 1. 在正常条件下,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为。

A、滚动体碎裂B、滚动体与套圈间发生胶合C、滚道磨损D、滚动体与滚道的工作表面疲劳点蚀D[ ] 1. 推力轴承不适用于高转速的轴,这是因为高速时造成( ),从而轴承寿命严重下降。

设计高转速轴支承,可以代替推力轴承使用的是( )。

A、圆周速度过大,圆锥滚子轴承B、滚动体离心力过大,单列向心球轴承C、冲击过大,单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D、滚子阻力过大,双列向心球面滚子轴承B[ ] 1. 滚动轴承转动套圈与轴颈的配合,应采用基孔制过盈量( )的配合,以( )。

A、一般,防止套圈在载荷作用下松动B、较小,便于轴承安装与拆卸C、较大,保证套圈与轴颈紧密结合,载荷愈重过盈量愈大D、为零或间隙,以保证套圈不致因过大的变形而影响工作精度C[ ] 1. 滚动轴承固定套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应采用基轴制( )配合,以( )。

A、较紧的过盈,保证套圈与座孔之间牢固地结合B、一般紧度的过盈,防止轴承工作时套圈跟随转动C、过渡,使套圈沿轴向与周向既可以游动,又不影响其支承精度与刚度D、间隙,便于装拆,但间隙不能过大,以免破坏支承的精度B[ ] 1. 滚动轴承若用在特别重要的场合,要求它的可靠度提高到95%,则它的额定动载荷值( ),寿命( )。

A、增长B、降低C、不变D、不变或降低B[ ] 1. 滚动轴承额定寿命与额定动载荷之间具有如下关系(/)=,其L C Pε中,ε称为寿命指数,对于球轴承等于( )。

P为轴承的( )。

其寿命L的单位为( )。

A、3,当量动载荷,107转B、10/3,径向载荷,小时C、3,当量载荷,百万转D、10/3,外载荷,百万小时C[ ] 1. 设计滚动轴承组合时,对轴承跨距很长、温度变化很大的轴,为了考虑轴受热后有很大的伸长量,应考虑。

A、将一端轴承外圈的外侧留有游隙B、采用内部间隙可调整的轴承C、轴颈与轴承内圈采用很松的配合D、将其中一个轴承设计成游动的支点D[ ] 1. 阿基米德圆柱蜗杆与蜗轮传动的()模数,应符合标准值。

A、法面B、端面C、中间平面C[ ] 1. 起吊重物用的手动蜗杆传动,宜采用()的蜗杆。

A、单头、小导程角B、单头、大导程角C、多头、小导程角D、多头、大导程角A[ ] 1. 蜗杆传动的当量摩擦系数f v随齿面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大而。

A、增大B、减小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B[ ] 1. 自锁减速蜗杆传动的啮合效率( )。

在增速蜗杆传动中,必须使螺纹升角λ ( )当量摩擦角ρ。

vA、η>0.5,大于或等于B、η=0.5,等于C、η<0.5,大于C[ ] 1. 闭式蜗杆传动进行热平衡计算时,应限制润滑油的工作温度一般不超过。

A、20~30℃B、40~50℃C、60~70℃D、80~90℃C[ ] 1. 蜗杆传动中,蜗杆和蜗轮啮合节点之间的相对滑动速度( )圆周速度。

若其它条件相同,仅增加蜗杆头数,则滑动速度( )。

A、等于蜗杆,不变B、大于蜗杆,增加C、小于蜗轮,减小D、等于蜗轮,或增或减A D[ ] 1. 带张紧的目的是。

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B、提高带的寿命C、改变带的运动方向D、使带具有一定的初拉力D[ ] 1. 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其原因是。

A、带容易变形和磨损B、带在带轮上出现打滑C、带传动工作时发生弹性滑动D、带的弹性变形不符合虎克定律C[ ] 1. 链传动张紧的目的是。

A、使链条产生初拉力,以使链传动能传递运动和功率B、使链条与轮齿之间产生摩擦力,以使链传动能传递运动和功率C、避免链条垂度过大时产生啮合不良D、避免打滑C[ ] 1. 轴上安装有紧配合的零件,应力集中将发生在轴上。

A、轮毂中段部位B、沿轮毂两端部位C、距离轮毂端部为1/2轮毂长度部位B[ ] 1. 按当量弯矩计算轴的强度公式Me虑到。

A、弯曲应力可能不是对称循环应力B、轴上有应力集中C、扭切应力可能不是对称循环应力D、所采用的强度理论与试验结果有偏差C三、分析解答计算题( 4 小题, 共40分)(15分)[1]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由强度设计得:m n =3mm ,z 1=25,z 2=75,β=8︒06'34"。

已知:传递的功率P 1=70kW ,转速n 1=750r/min 。

求从动轮所受各分力(忽略摩擦损失),并在图中示出各分力的方向。

(15分)[1][答案]T P n 1611639551095510707508913310=⨯=⨯⨯=⨯⋅...N mm d m z 113525806347576==⨯'''=n cos mm β.cos .ο F T d t ==⨯⨯=22891331075762353036113...N F F a t N ==⨯'''=tan .tan .β235303680634335282οF F r t n N==⨯︒'''=tan /cos .tan /cos .αβ23530362080634865086ο(15分)[2]分析图中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小齿轮受力,忽略摩擦损失。

已知:小齿轮齿数z 1=20,大齿轮齿数z 2=76,法向模数m n =2mm ,中心距a =100mm ,传递功率P =10kW ,小齿轮转速n 1=640r/min ,小齿轮螺旋线方向右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