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及教学目标分析
教材关于《甲烷》内容属高二化学(必修本第二册)第三章第1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学生是在理解了有机物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去学习这一节书,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比较陌生,基本没有形成有机物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思维。
2、本节内容教学目标有3 个:
(1)通过确定甲烷分子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方法;
(2)在复习碳原子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并了解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3)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甲烷的分子结构,难点是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二、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索法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仅注意观察,同时还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2、多媒体教学法
由于甲烷分子的正四体结构和甲烷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机理很抽象,对初学有机物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
故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动画进行直观分析,克服了理解上的抽象性,化解了难点。
3、讲练给合式教学法
通过讲使用使学生明确重点,练则进一步具体理解本节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基本方法和取代方法的特征,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习方法
1、本节课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讨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加深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整堂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自求得之的讨论过程充分,充分体现以学
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显著教学特点。
3、学生思考讨论时,教师可在指导全班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加以指导,
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大面积丰收。
四、教学过程
1、新课的引入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物?组成有机物的元素主要有哪几种?”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烃”的概念。
(将概念用电脑板书打出)紧接着烃的概念引出“最简单的烃——甲烷”。
2、提醒学生回忆学过的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设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如何”,这设问使
学生的思维得到初次的启发,自然想到“结构决定性质”,然后提出问题:“甲烷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和我们平时学过的无机物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与教师的心理同步。
3、分组实验
首先提醒学生,点燃甲烷要先验纯,然后点燃从储气瓶里导出的甲烷,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着甲烷燃烧的火焰,观察烧杯内壁有何现象?倒转烧杯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又有何
现象?(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4、讨论(全班范围内进行)
由学生一一报告自己的发现,每提出一种情况,由其他同学纠正或做补充说明,再由教师将成熟的说法写在黑板上,最后明确两个现象(由投影片投影出来)
(1)烧杯内壁变得模糊,有水蒸气凝结;
(2)倒入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进行讨论
问题一:“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甲烷由什么元素组成?你是如何推知的?组成
里有没有氧?上述实验能肯定或否定吗?”启发学生从实验现象推测:甲烷中应含有C、H 元素,但不能肯定有无氧元素。
问题二:“经化学工作者测得甲烷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17,且只含C、H
两元素,两者质量比为3:1,据此你如何推算出它的分子组成,写出其化学式?”教师对学生明确,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由密度或相对密度摩尔质量 1摩尔物质中各元素原子各多少摩尔
分子式。
然后由学生自己通过计算确定甲烷的分子式为CH4。
这样,使学生对课本中CH4的得来加深理解,也初步掌握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方法,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练习:(教材P73,第3题)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起到巩固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答案(C4H10),教师把一学生的答题过程投影出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至此掀起学习的小高潮。
6、层层创设问题环境,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拨
问题三:“请大家回顾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理论,C原子有几个价电子?它与H结合形成何种化学键?在甲烷分子里,各原子是怎样结合呢?你能写出它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吗?”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加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问题四:“经化学工作者测知,甲烷分子里各化学键的键长、键能、键角都是相等的,那么,它的空间结构应当怎样?可不可能如结构式那样是平面结构呢?”教师发下球棍模型,让学生结合立体几何的知识,认识甲烷正四体结构的特点。
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从问题四探索确认其平面结构的不合理性,从而推出正四面体结构,这样,学生对此理解一步步深入,容易接受。
最后结合球棍模型和电脑动画模拟,加深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甲烷分子中4个H 的性质完全一样,为下面学习甲烷的取代反应打好基础。
练习巩固:指导学生写出甲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7、实验观察
(1)实验录像:甲烷的实验室制法,由于该制法原理较复杂,不要求学生掌握其反应机理,只利用电脑模拟让学生对反应机理有个初步的认识,但化学方程式必须记住。
(2)学生从甲烷储气瓶中观察甲烷的颜色、状态,闻其味道。
学生总
结现象,教师归纳出甲烷的三个主要物理性质和甲烷的三种存在形式(电脑板书)
8、国情教育,通过介绍当前世界和我国甲烷的一些情况,让学生了解国情。
9、回应前面所讲的“结构决定性质”,接着引导学生通过结构理解甲烷的有关化学性质(1)分组实验I:甲烷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教师指出其不变色说明甲烷的性质稳定。
并引导学生从甲烷的正面体结构分析其稳定性。
(2) 分组实验II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3) 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反应类型,教师要结合
球棍模型和电脑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实质。
通过电脑模拟,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学习兴趣大,对取代反应的实质的理解也更深刻。
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反复播放。
10、 练习巩固
利用电脑板书投影练习内容,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
及时进行点评。
11、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73 4、5、6)
附一:板书计划
第二节甲烷
烃:仅由C 、H 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物称为“烃”,也叫“碳氢化合物”
一、 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1、 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由密度或相对密度 摩尔质量 1摩尔物质中各元素
原子各多少摩尔 分子式
甲烷的分子式:CH 4 是组成最简单的烃
2、甲烷的空间结构:正面体结构,四个H 的性质完全一样
甲烷的电子式:
结构式:
二、 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其在自然界里的存在
1、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小
(3)难溶于水
2、自然界里存在形式
(1)沼气 (2)坑气 (3)天然气
三、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和化学性质
1、实验室制法:
CH 3COONa + NaOH (CaO ) Na 2CO 3 + CH 4↑
H • •
H :C :H
• •
H
H
|
H —C —H
|
H
2、甲烷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附二:问题讨论
问题一:“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甲烷由什么元素组成?你是如何推知的?组成里有没有氧?上述实验能肯定或否定吗?”
问题二:经化学工作者测得甲烷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17,且只含C 、H 两元素,两者质量比为3:1,据此你如何推算出它的分子组成,写出其化学式?”
问题三:“请大家回顾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理论,C 原子有几个价电子?它与H 结合
H H
| |
H —C —H + Cl —Cl 光 H —C —Cl + H —Cl
| |
H H
Cl Cl
| |
H —C —H + Cl —Cl 光 H —C —Cl + H —Cl | |
H H Cl Cl | | Cl —C —H + Cl —Cl 光 Cl —C —Cl + H —Cl
| |
Cl Cl
Cl Cl
| |
Cl —C —H + Cl —Cl 光 Cl —C —Cl + H —Cl
| |
H H
形成何种化学键?在甲烷分子里,各原子是怎样结合呢?你能写出它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吗?”
问题四:“经化学工作者测知,甲烷分子里各化学键的键长、键能、键角都是相等的,那么,它的空间结构应当怎样?可不可能如结构式那样是平面结构呢?”
附三:练习
题1:某气体碳的质量分数为82.7%,氢的质量分数为17.3%,在标准状况下,它的密度是2.59g/L。
求这种气体的分子式。
(目标是巩固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题2: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和充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CH3Cl B、CHCl3 C、CCl4 D、HCl
(目标是巩固对甲烷取代反应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