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景在景观设计中运用

水景在景观设计中运用

水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摘要:水景在景观设计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它本身具有了灵活以及巧与因借等特点,能够很好的组织空间和协调水景观变化的作用,能起到更好的确定游览线路以及给人的方向感很明确。

全面的掌握和理解他的一些特性,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好的表达设计和意图。

关键词:景观设计;水景的运用;依水景观;水体景观前言水遇到风,可以凉风袭人,给人凉爽的感觉;遇到光可以光芒四射,给人带来活泼、热情的感觉。

所以适当的做一些水景设计,能够使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生态环境中,水是最活跃和动感的因素,对于流动的水可以使人的情绪更加激昂。

但对于大片平静的水,有安抚人们心灵的作用。

大面积的水还能够把空气中的微尘给吸收掉,可以对空气起到净化的作用,而且也能够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使人居住起来更加的舒适,这对于居民的身体健康起到很好的效果。

1.水景设计的概况在各种风格不同的景观设计中,水景都有不可以替代的作用。

水是景观设计中不可以缺少的、很有魅力的一种元素。

有一些设计师们把水景设计称作是一颗大树:它的根部具有中国古园林文化的艺术特色;它的源泉来自于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它的枝干就是表现不同姿态的水景,比如垂落、喷涌、静态和流变的水景;它的叶子是那些用水为重要元素的景观,例如亭榭、动植物、船桥和其他同样性质形象的景观。

中国园林具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所以可以知道水在景观里的重要性。

但是,如今的一些水景状况让人很堪忧。

城市里随处都可以看见的大喷泉但是都不喷水,到处都是污染了的小溪、河流,更有一些早已干了的水池,这在水景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一种非常可悲的现象!人们虽然都有亲水的本性,而且设计师也在想办法来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

现在水资源的缺乏,要怎么去营造一个能够满足大家认可的水景呢,这成了现在设计师们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2.水景的设计形式水景的设计基本形式可以分为4种:流动的、平静的、喷洒的、跌落的。

流动的一般包括有水坡、水道、溪流等等,平静的有水池、湖泊、水塘等等,喷洒的有喷泉而跌落的有瀑布、水墙、水帘。

然而在水景设计里不只是使用一种,所以可以通过用一种形式为主,别的形式的为辅,或者集中不同形式相结合都可以。

3.水景的运用3.1.依水景观3.1.1.依水景观在园林水景的设计中依水景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水的特殊性质,所以依水景观具有了异样性。

我们在设计依水景观的时候,要充分的利用水的特性和水与依水景观间的关系。

通过水体的不同变化形式,可以形成不同特点的依水景观,园林小品中,桥、亲水平台亭、榭等等都能很好的表现出依水景观的形式。

3.1.2.水体建亭水面开阔明朗,舒展,流动,有的碧波万顷,情趣各异、有的有神宁静,为了突出景观效果的不同,大多会在小水面宜低邻水面的地方建亭。

而大水面碧波坦荡所以应临水高台建亭,或者在比较高的石块上,能够观看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水,能给人身心舒畅,妙不可言。

一般在临水建亭时,有的是一边临水或多边临水,完全深入水中让四周都被水环绕起来等多种不同形式,在岸边的石矶上面、在小岛上面、在湖心台基的上面这些地方都可以做临水建亭。

而把亭建在桥上,更可以让水面上的景色更丰富,还可以增加水面的空间层次感。

3.1.3.水面设桥桥是为了人们跨越山河天险而被创造出来的,能够给人们带来交通的方便和生活的进步,自然也能够让人引起美好的联想。

而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里,地形的变化和水路的相互融合,是非常需要通过桥来达到联系交通,组织游览的路线,沟通景区。

而且更可以将其优美的多样造型形式作为园林里的重要的造景建筑。

所以小桥流水在中国园林和风景绘画里能成为典型景色。

因此规划设计桥的时候,桥要和园林里的道路系统相互配合来方便交通;注意水路通行与通航与水面的划分;联系观景的地点与游览的路线;组织景区里的分隔和联系的关系。

3.1.4.依水修榭榭主要是为了让人们游玩休息,大多都建在水边,《园治》上记载“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这就说明了榭就是一种借周围的景色而建造的游玩休息的建筑。

临水是榭的基本特点,尤其是借助水面景色。

而且在功能上不仅是为了让游人休息,还有就是为了点缀风景和观景的作用。

水榭里最常见的形式是:在水的边上建筑一平台,用低栏杆在平台的周边围绕,敞口做在湖岸通往水面的位置,然后在平台的上面建一个单体建筑,它的形状一般建成长方形,而它的四个面都通透开敞的或者在四个面装上落地长窗。

水跟榭有很多种结合的方式。

如果从平面上观看,有一面、两面、三面和四面临水等等不同形式,四个面的周边临水都以桥跟湖岸连接起来。

而从剖面上观看平台的形式,有些是实心的土台,而在平台的四周都环绕着水流;有的平台是用石梁柱结构来支撑下部,所以建筑的底部可以让水流流入,甚至更可以在建筑的底部都让水流流入,这样就产生驾临在碧波的上面的效果。

3.1.5.亲水平台在一个小环境里缩短水面与人之间距离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设置一个亲水平台,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让人可以融入到水景中去。

亲水平台可以让一个人非常亲密的和水接触的场所,所以可以让人们得到双重需要的满足嬉水和赏水。

3.2.水体景观在园林里比较大的水面,例如南京玄武湖、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无锡太湖等,它们都具有充沛的水量和曲折的岸线,能够给人一种开阔无际的感受。

较小的水面是“池”,较深的水面是“潭”。

在水面空间面积不大的时候,应该以聚为主要,这样观赏起来效果好些;但是在广阔的水面时,这样看起来效果就比较单调了,所以常常把大的水面分隔开使其形成多种不同趣味的水区,这样既增加景观的变化又使意境更加深远曲折。

而在分隔水面的时候,为了能够将水系联系起来,又能够便于泛舟以及游人的通行,因此在比较合适的位置加设桥,这样就可以使水面分隔而又不断开联系。

水面的如何分隔主要跟岛、溪涧、驳岸、堤以及植物的联系所形成的。

(1)岛在比较大的水面上,水面上要是什么都没有那就看起来比较的单调和平淡,但如果把岛加入进去就能直接打破它的单调感。

当人们站在岛上面,由于四周的空间都很开阔,因此可以作为一个眺望点来欣赏周围的风景。

而岛屿又分很多种类型,有群岛、半岛、山岛、平岛等等。

在水面上设置岛的时候忌讳设在正中间和整形,大多都会设置在水面一侧,这样可以让水面有大面积完整的感觉,或者根据障景的要求来想想岛的位置应该设置在哪。

对于岛的数量上设置不应该过多,应该根据水面的大小和造景的要求来设定。

岛的形状上也很忌讳雷同。

岛的大小应该根据水面的大小来设置适合的比例,小岛灵活便于安排。

在岛上面可以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也可以建亭、立石,这样可以达到小中见大的那种效果。

在比较大的岛上面更可以设置一些建筑、开池引水、山等等一些可以把岛的景观丰富起来。

(2)堤堤主要是为了将比较大的水面划分成不同的分区的景色,而且可以用作通道。

在园林里一般都会设置成直堤,曲堤一般都很少建造。

为了更好的沟通水流和在水上便于交通,堤不常常设桥。

比如堤长桥比较多,而且桥的形式跟大小应该要有变化。

堤跟岛一样在水面上的位置不应该在剧中放置,应该在一侧放置,这样便于把水面的大小的个不相同、风景的不同变化、主次的区分的水区划分开来。

(3)驳岸驳岸有很多种有陡坡、缓坡以及比较笔直的悬崖。

一般的驳岸都不会设置成为很长的直线,而且岸边离水面的位置不应该离的太高。

在假山石的驳岸上常常在凹凸的地方设置一些石几可以挑出水面, 或这把他们留在洞穴内可以让水在石几下面看起来就更加深邃黝黑, 好像有泉源一样, 或者在石缝的里面种植藤蔓来垂在水面上。

在建筑临水的地方凹凸起来的地方种植灌木或者加入几块叠石,这样可以破开平直和单调,或者让水面延伸到建筑之下,这样可以显得水面的幽深。

例如苏州网狮园驳岸它就是把水景特点叠石结合了起来,叠成崖壁状,建亭于池之一角,贴近水面,可以让有人在亭里面观赏周围的景物,这样可以让人感觉有如进入峻峭山岩下的水潭,更能增加风趣。

(4)溪、涧和河流从山间到山麓,集山水而下,到达平地的时候能够汇聚成很多条溪、涧的水量而形成为河流。

在园林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设置溪、涧。

溪涧应该做成左右弯曲的,在岩石山林间萦回,或者沿着亭榭环绕或穿岩入洞;这样就可以有分有合,有收有放,能够构成大小不为相同的水面和宽窄各为相异的水流。

溪涧中垂直的处理方式应该根据地形的变化来处理,形成瀑布和叠水,落水的地方可以形成深潭幽谷。

在园林里河流又可以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

在河流的两岸处常常都种植一些枝条比较柔软的树木,比如朴树、枫树、垂柳、榆树等;或者种植灌木类,比如紫薇、珍珠梅、迎春、连翘等来点缀,这样可以把岸边景色丰富起来。

(5)池塘池塘是平静的水体,而在园林中加入池塘的设计可以达到扩展空间的目的,里面获取得到的倒影,可以给人带来“虚幻之景”的感觉。

如果把陆地上的或者天上的一些景物映入到池塘中,就能使人有“天光云影共徘徊”、“荷塘月色”等不同的意境。

水池的形状也有不同,有整形式和自然式。

整形式的水池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矩形和多角形等等,也可以从几何形式的基础上加强他的不同变化。

自然形式的水池就有很多不同规则的。

我国园林中为了更好的配合自然景色一般都用自然式的水池来加以配合,只有在规则式的或者重点地区的园林里,经常会运用到整形式的水池,而它们的形状跟大小主要是根据四周的环境如何更好的相互协调。

总而言之,各种不同类型的水体既可以做成独立的单体,也可以把他们组合起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园林水景。

而且东西方水景的组成形式各不相同,所产生出来的园林空间在风格上也大为不同。

中国园林水体的组合属于自由组合型。

以自然式布局的水面为主,比如溪、涧、泉、潭等,使得水体在空间的序列中逐步的展现出来,远近高低起伏有致,并且再现水体的自然形态于形主要以水体为主,水渠、喷泉和各种不同的瀑布串联起来这样使水体在单一空间里的层次有变化,突出了人工造型和自然环境的对比跟衬托。

把水景跟东西方水景布局的特点融汇起来,水体就成为了可以沟通内外、前后、上下空间重要的媒介。

取水的自然形象而着意雕刻加工,来表达空见的秩序和动态。

4 结语水景以它独有的美学表达方式和观赏特性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表现出来的的形式有很多,水景观应该跟周围的景物相互协调统一,同时要灵活、巧于变化,使得在水景的设计中更加丰富。

水景观是不是能够充分的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表达出来、如何在一个统一的里面寻求它的变化和在一个丰富空间里如何达到它的表达效果等问题上,都需要设计者更加全面的探讨和思考,这也是由水景自身的特点所能决定的,所以说,水景在景观设计中的如何运用,也是一门学问。

参考文献:[ 1]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2]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 屈永建《园林工程建设小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