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


对比
大脑半球外侧面
额上回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中回
额下回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
顶上小叶
缘上回 角回 顶枕沟
外侧沟 颞回
枕前切迹
躯体运动中枢
• 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质中央前回的4区和6 区。脊髓和脑干有低级的躯体运动中枢,都受大脑皮层 高级运动中枢的调节。大脑皮质运动区结构的基本单位 是“运动柱”,细胞呈纵向柱状排列。同一“运动柱” 与同一个关节的运动有关。运动区的细胞接受多方面的 感觉传入。来自皮肤、肌肉和关节的冲动经丘脑到达皮 质。运动柱内细胞之间的环路,使不同层次的神经元广 泛联系,对输入信息的总和发生反应。大脑皮质的运动 机能,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协同完成。大脑皮质运动 区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交叉进行,一侧运动皮质支配另一 侧躯体肌肉的活动;皮质一定区域支配一定部位的肌肉, 具有精细的机能定位,呈倒立分布,但比例并不相当; 身体不同部位在大脑皮质上的代表区所占面积的大小与 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如大拇指所占区域的大小, 几乎是整个大腿所占区域的十倍,这是因为大拇指的功 能比大腿的复杂所致。
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左侧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
Wernicke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语言中枢
• 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皮质所特有的,多在左侧。临床实践证明,右利者其语言区在
左侧半球,大部分左利者,其语言中枢也在左侧,只少数位于右侧半球。语言区所
在的半球称为优势半球。儿童时期如在大脑优势半球尚未建立时,左侧大脑半球受
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听觉中枢
• 听觉通路(auditory pathway),简称听路,是指与听觉产 生相关的一系列解剖结构。听觉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脑) 之外的部分称为听觉外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部分称为 听觉中枢或中枢听觉系统。

听觉中枢纵跨脑干、中脑、丘脑的大脑皮层,是感觉
系统中最长的中枢通路之一。自下向上,主要环节包括:
损伤,有可能在右侧大脑半球皮质区再建立其优势,而使语言机能得到恢复。

有关语言的中枢如下:
•பைடு நூலகம்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能分析综合与语言有关肌肉性刺激。此处受损,
病人与发音有关的肌肉虽未瘫痪,却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临床上称运动性失语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能调整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别人的语言,此处受损,患者能讲
话,但混乱而割裂;能听到别人讲话,但不能理解讲话的意思,对别人的问话常所
答非所问,临床上称为感觉性失语症。

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此处受损,虽然其他的运动功能仍然保存,
但写字、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障碍,临床上称为失写症。
• 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靠近视中枢。此中枢受损时,患者视觉无障碍,但 原来识字的人变为不能阅读,失去对文字符号的理解,称为失读症。
躯体感觉中枢
• 躯体感觉的最高级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 感觉区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柱,同一柱内的细胞感觉型 相同。全身体表感觉的投射区称第一皮质感觉区,感受躯 体、四肢、头面部浅部的痛觉、温觉和触觉。此区感觉的 特点是定位明确,分工精细,在皮质的定位呈倒立分布。 下肢代表区在中央后皮质的顶部,上肢在中间,头面部在 下部。除头面部联系为双侧性外,其他部位是对侧性的。 皮质代表区的大小与神经支配密度及感觉的精确程度相适 应。人的第二感觉区在中央后回到下端到外侧裂的底部, 具有粗糙的分析作用。感受躯干四肢的肌、腱、骨膜及关 节的深部感觉,投射区在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旁 中央小叶部和中央前回,称为本体感觉。躯体及头面部的 感觉途径一般由三级神经元传导,经丘脑和内囊投射到大 脑皮质的相应区内。

耳蜗核(Cochlear nucleus)

斜方体(Trapezoid body)

橄榄旁核(Periolivary nuclei)

上橄榄(Superior olives)

外侧丘系(Lateral Lemniscus)

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和上丘(Superior colliculus)

丘脑的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

大脑皮层颞叶的听觉皮层(Auditory cortices)
视觉中枢
• 视觉中枢是大脑皮质中与形成视觉有 关的神经细胞群。它位于距状裂两侧 的枕叶皮质,即上方的楔回和下方的 舌回上。该部皮质由于结构特殊,在 断面上有白色细纹,故又称纹状区。 每半球的视中枢都与两眼视野的一半 有关,因而在两半球视中枢全部损伤 时才会出现全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