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研究 程志奇

关于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研究 程志奇

关于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研究程志奇
发表时间:2018-12-25T11:24:29.8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程志奇
[导读] 摘要:土木工程的结构标准是根据实际的施工要点并以合理的建筑施工需求为基础,对可能存在需要检测的内容进行分析,确保土木工程整体结构检测的合理性。

湖北昌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鄂州市 436000
摘要:土木工程的结构标准是根据实际的施工要点并以合理的建筑施工需求为基础,对可能存在需要检测的内容进行分析,确保土木工程整体结构检测的合理性。

基于此,本文对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
1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
1.1混凝土结构检测
混凝土土木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在土木建筑结构检测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钻芯法和回弹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保证混凝土现有的强度符合标准,混凝土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只有确保混凝土符合标准,才能避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溶解、出现裂缝。

以上问题常出现在土木工程地下室底板设计中,因技术人员失误,导致施工技术的运用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混凝土结构检测中的回弹法主要是通过对回弹值的测定来获取相关检测材料,找出有利用价值的参数,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强度抗压。

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是属于一种表面硬度法,其主要根据回弹高度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的关系推算混凝土强度。

在实际应用时,回弹法具有使用设备构造简单、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的优势,能在较短的检测时间内,利用最少的资金来获取想要的数据。

回弹法不适用于表层和内部之间的质量差异检测,对一些已经呈现出缺陷的内部构件检测结果也不理想。

1.2砌体结构检测
砌体结构检测技术在土木建筑结构检测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直接法和间接法。

1.2.1直接法
直接法主要是用来测量砌体强度和砌体抗剪强度的,其优点是可以直接测量出这些参数来反应材料和施工的质量,但是它存在一定的缺点,即操作量大且会对砌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直接法能直接反应出结果,简明易懂,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但是,其本身属于破坏性试验,也就是说直接法在建筑检测过程中会对砌体的结构造成损伤,因此,这种检测方式会被逐渐取代。

1.2.2间接法
和直接法不同的是,间接法在进行土木建筑结构检测过程中,是通过对砌体有关的砂浆的检测来获取相关参数,通过公式进行推演和计算,从而得到砌体结构的强度。

这种测试方法的工作流程十分简单,主要判断砌体主体结构是否存在损伤,但其检测并没有直接针对砌体结构,所检测的结果存在很大误差。

1.3钢结构检测
与前两种检测方式相比,钢结构材料检测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在施工过程中,钢结构能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韧性,同时,其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且钢结构材质非常均匀。

这些优势让钢结构在土木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钢结构的广泛应用使得钢结构检测的重要性凸显。

为了使建筑能被稳定使用,就需要严格控制钢结构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其不会发生变形,定期开展检测工作,及时掌握钢结构的应用情况。

当前,我国钢结构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大多单位主要采用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进行土木建筑结构检测。

常见的钢结构检测方法有结构性能实荷检测与动测、涂层厚度检测、涡流检测、超声波无损检测、射线检测、钢材锈蚀检测和磁粉检测等。

我国一直致力于土木建筑结构检测方法的研究,为建筑使用寿命的稳定提供了保证,结构检测技术的应用使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对保证建筑的安全使用发挥了积极影响。

同时,新型检测技术的运用,为国家和相关企业节约了一大笔资金,切实保证了人民的财产安全。

2土木工程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
2.1土木工程准备阶段的检测
对于土木工程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我们在对其检测过程中需要对整个土木工程施工、材料、技术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我们必须要结合实际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一般,我们在土木工程的准确阶段,为了能够有效的对土木建筑结构主体质量进行检测,需要我们对施工方案、材料质量、人员技术、施工技术等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工程建设施工开始前,必须要审查每一个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确保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

并且还要对相关的技术人员、施工设备进行审查,确保施工设备的完整,人员技术符合施工要求。

此外,作为重要的一个检测核心就是对施工方案的检测,通过应用先进的BIM技术对其整体结构方案进行三维模型检验。

通过对施工土木建筑结构进行反复的撞击试验,从而将土木建筑结构施工方案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查找,然后及时的进行解决,从而保证土木建筑结构施工方案的有效性。

2.2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检测
当土木工程主体结构进入到施工阶段后,施工过程中我们针对土木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要求更加严格,保证检测过程中要认真、负责、抓重点,并且在检测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的把握要重视起来,不能够出现任何的遗漏,从而确保土木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性。

施工阶段我们对于施工规范性、施工材料质量、施工过程中土木建筑结构的沉降率等都要进行及时的检测。

就以沉降率的检测为例,一般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存在沉降情况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建筑主体结构重量较大造成的,而普通的沉降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但是因为土木工程的所在地质不同,则沉降的后果也有所差异,从而给土木建筑结构的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因此必须要对沉降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测,首先将监测点布置在建筑主体结构的不同方位,并对土木建筑结构进行第一轮沉降检测,通过记录所有基准点数据作为参考,然后每天进行一次检测与记录,通过比较数值的变化,在正常沉降范围内则表示土木建筑结构主体安全,但是超出正常沉降值则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防止发生严重的事故。

3加强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的措施
3.1合理布置传感器
传感器在检测中有重要作用,传感器摆放位置是检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工作。

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必须对恰当、合理地摆放传
感器位置,否则检测精准度将难以保证。

在摆放传感器时首先要考虑到传感器内部结构,利用噪音和信号系统采集方法分析确定传感器摆放位置最优化。

3.2构建精准判别指标
判别指标是土木工程检测中的重要有机组成,在受损指标选择时应该考虑到能系统整体反映土木建筑结构的抗压能力和结构材料过硬指标的相关参数,而后根据参数的变化逐一细化分析后再进行选择,针对内部结构裂缝具体情况进行检测。

3.3灵活应用检测技术
呆板使用检测技术会加大检测结构误差,这是基于结构受诸多环境因素影响。

使用非线性检测技术对建筑内部结构进行检测相对线性检测技术具有更为灵活的特点,可根据实际土木工程状况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可有效提高检测准确性。

因此在土木工程检测中应灵活应用非线性检测技术,加大力度拓展非线性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检测中所蕴含的发展前景,例如小波分析法、神经网络技术、遗传算法等就能有效体现非线性检测技术对结构损伤检测的灵敏性。

现今绝大多数土木工程结构都是非线性的,在使用检测技术时应综合考量整个土木结构的非线性特点,应用适宜的非线性检测技术,继而保障整个土木工程结构检测过程中科学性与合理性。

结语:
土木工程建设是我国现今发展阶段的支柱性组成部分,其担负艰巨任务,因此必须严格把控质量,升级革新现有检测技术,尽可能减少因检测误差而发生建筑质量问题的可能性,保证每个土木工程建筑都能达到相应质量标准,继而致力于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窦振宇.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分析[J].智能城市,2016,2(10):84.
[2]刘越.土木结构工程耐久性的分析与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24):47.
[3]黄艳妮.基于土木结构损伤及其诊断方法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0):9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