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港口,而物流在不仅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国家港口发展战略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正是运用AHP分析方法以及SWOT 分析方法对我国港口的物流建设进行分析,明确其优势和劣势,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对上海港物流中心的建设、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上海港物流中心 AHP分析法 SWOT分析法综合竞争力目录摘要 (I)第一章港口物流中心的形成与分类 (1)一、港口的定义与港口物流中心的形成 (1)二、港口物流中心运作模式 (1)1.2.1地主型港口物流中心 (1)1.2.2合资型港口物流中心 (2)1.2.3独立型港口物流中心 (2)1.2.4联合型港口物流中心 (3)第二章我国港口现状 (4)一、AHP 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4)二、上海港的SWOT分析 (6)2.2.1优势(strengh) (6)2 .2.2劣势(weakness) (7)2.2.3机会(opportunity) (7)2.2.4威胁(threat) (8)2.2.5 上海港物流建设SWOT 战略分析 (9)第三章改善上海港现状的措施 (10)3.2.1 加强上海市在陆上运输上配套设施的建设 (10)3.2.2 强化国际物流方面的政策规范和引导 (10)3.2.3 完善上海市国际物流管理运行机制 (11)参考文献 (12)第一章港口物流中心的形成与分类一、港口的定义与港口物流中心的形成欧洲海港组织对港口的定义为:港口是由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及相应设备,从事接卸船舶,存储货物的区域,同时包括与海运相关贸易企业的活动。
我国港口法定义港口为:港口是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仓储等功能,由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全面繁荣,导致了原材料和产品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国际物流业得以迅速发展。
据有关资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际贸易通过国际海运来实现。
因此,港口在国际物流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主要是由港口以下的三个特点所决定的:●港口是海上运输的起点与终点。
●港口是成产要素的最佳集合点。
●港口是最重要的信息中心。
大量货物在港口集、疏、运,使之成为物流网络中货物最大量的汇集点,成为国际物流最重要的节点。
选择港区附近进行生产要素的分拨、加工或再生产,容易降低成本、赢得规模经济效益。
因此,港区附近往往形成临港工业、商业中心,在港口强有力的信息平台的支持下,从而进一步发展为物流中心。
二、港口物流中心运作模式1.2.1地主型港口物流中心此模式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港口地区码头设施、临港工业以及其他设施的用地等,该部门拥有经营管理自主权和土地使用权。
港口物流中心是其中部分仓库和堆场组成的公共型港口物流中心。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只负责管理、提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本身不直接参与物流中心的经营。
该部门实际上相当于一级政府机构。
当物流中心建成后再有重点地选择业务基础牢固、信誉好的物流经营方加盟,逐步吸纳工商企业加入物流中心,工商企业可将原材料采购、配送等职能交物流中心负责,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参与供应链管理。
地主型港口物流的管理模式代表着当今世界港口发展的一大方向,目前鹿特丹港、汉堡港等港口所采用的都是这种管理模式。
以鹿特丹港为例,其土地、岸线和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属于鹿特丹市政府,市政府下设港务局,负责港口的开发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
港务局对港区内的土地、码头、航道和其他设施统一规划和投资开发,在港区内开辟专门的物流中心,重点引进和布局与港口相关的产业。
参与经营的私人企业以租赁方式进行,一般只需投资码头上部的机械设备、库场及其他辅助配套设施,这样有利于更多的私人企业参与该港的经营。
1.2.2合资型港口物流中心此模式即多方合资经营港口物流中心。
以港口为依托,联合数家海、陆运输企业组成物流中心,甚至可以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现代物流中心,成为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的统一体,开展一条龙、门到门、架到架的综合性服务。
该模式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解决港口资金缺乏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可以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代物流中心的经营、管理和运作方式。
其典型代表为比利时安特卫普港。
安特卫普在港口物流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港务局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港口基础设施,而物流、土地开发以及海运业务则由私营物流运输企业经营,并预留了大批地块用于发展内陆河两岸的配送业务。
这样当地政府融资经营港口的渠道变得多元化,降低了投资各方的风险。
1.2.3独立型港口物流中心即港口企业自行组织专业化物流中心。
这种模式的物流中心在组建过程中,注重建立港与港、口岸与口岸之间的沟通管道,以港口为联结点,建立企业、城市、区域、全国性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提供一条龙的、完善的物流服务。
汉堡港和香港港物流中心的运作就属于这种模式。
香港港的主要特点是物流企业行业相关度高,实行一条龙经营和一体化服务,物流中心充分利用港口各项资源和设施,与海关等有关各方联合协作,为企业提供包括腹地运输、拆装箱、报关、报验、包装、质量控制、库存管理、订货处理和开具发票等在内的一体化物流服务;并充分利用其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为企业提供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服务,提供货物在港口、海运及其他运输过程中的最佳物流解决方案以及其他辅助性增值服务。
1.2.4联合型港口物流中心即港口与保税区,或者与所在城市共同组建物流中心。
联合型物流中心注重发展临港工业和与国际班轮公司联盟。
港口所在地政府在调整港口产业、产品结构方面提供帮助,解决港口用地、仓储、疏港道路等方面的困难。
港口与国际班轮公司之间的联盟是基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班轮公司实行的是定线、定港、定班、定时的运输方式,有利于港口形成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而且可以拓宽港口投资渠道。
新加坡港大胆创新,在运作上所采取的是供应链型物流中心和联合型物流中心两者相结合的模式。
新加坡港执行自由港政策,直接投资建设港口设施,并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如开辟大面积的保税区,对中转货物提供减免仓储费、装卸搬运费和货物管理费等,以吸引世界各国船公司,进一步巩固其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第二章我国港口现状通过AHP法对我国港口做全面的评价,并对其结果再次进行分析。
一、AHP 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 AHP) 是一种能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使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问题实现科学决策成为可能.。
应用AHP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首先,要把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 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
然后,对模型中的每一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
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方案层相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根据专家调查,综合整理专家评价结果,获得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如下表:我国几大港口的指标评分:由表可知:大连港18.9×0.16+19.2×0.22+18.6×0.23+18.0×0.18+18.3×0.21=18.609青岛港19.3×0.16+21.6×0.22+20.6×0.23+18.6×0.18+18.7×0.21=19.865天津港17.8×0.16+19.8×0.22+18.4×0.23+17.8×0.18+18.4×0.21=18.504上海港18.4×0.16+22.1×0.22+21.1×0.23+17.8×0.18+19.7×0.21=20.000深圳港18.6×0.16+21.8×0.22+19.9×0.23+18.1×0.18+18.8×0.21=19.555广州港18.0×0.16+20.5×0.22+19.4×0.23+17.6×0.18+18.5×0.21=18.905介于以上所知的各大港口评分,我们可知上海港在相对于我国其他港口来说无论是总体得分还是在硬件、软环境、服务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上海港的SWOT分析通过对我国较优港口进行SWOT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发展战略。
2.2.1优势(strengh)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区位。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大城市,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上海位于我国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口,又基本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间位置,通过长江的内河运输,上海经济可以辐射到长江三角洲及整个长江流域;通过我国东部海域及毗陵太平洋的优势位置,上海可以直接建立通过我国其它港口及世界其它国家港口的海上航线。
腹地广阔。
由于上海港处于我国沿海经济带和长江沿岸经济带的交扩点,这两大经济带为海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腹地。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大的东西经济走廊,与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方,也是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的高速发展为上海港带来充足且稳定的货源。
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势头强劲。
在长江流域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及广阔经济腹地的支撑下,上海港集装箱的发展势头强劲,增长幅度超过排名靠前的其他几个大港,从而为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金融化程度高。
金融自由化程度对一个港口发展成为物流中心有着较大的影响,上海是中国大陆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世界许多著名的银行都在上海设立了分行,其金融自由化程度可以和周边的几个集装箱大港相媲美。
完善的集疏运及信息化网络。
港口物流涉及的不仅是海运船只、港区和支流运输等,内陆运输网络作用也很重要,能决定如何应对不断增长的货物量,同时也决定了货运公司和货主的成本。
完善的网络是发展物流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中包括多式联运的集疏运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目前连接上海港的集疏运方式包括了铁路、公路和水路,通过上海地区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可以将港口需要集疏运的货物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输。
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将各种商业、物流信息充分整合,形成供需两种信息,从而及时准确地为客户、厂商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通关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和EDI 中心的建设是物流中心连接世界各地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保证物流通道通畅的必要条件,而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或简易的通关手续也是保证物流顺畅运作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