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孩子学会倾听

让孩子学会倾听

教孩子学会倾听
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什么?我静静地思索着,长久以来的困惑在头脑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孩子们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活跃了,学生都敢问了,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

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境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当老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有时甚至垂头丧气地根本顾不了听讲;当发言的学生讲得绘声绘色时,有的学生却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有时当老师说:“请大家在小组中学习这些生字,读准它们的字音,再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未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了孩子们的声浪中……
其实,在活跃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

事实上,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之首,说明了听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也无不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心听讲。

那么,我们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呢?
一、教师倾听,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

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
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原有的知识储备不等、课外的阅读量不均,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上。

因此,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

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获得的创意等,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

同时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倾听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大概是15—20分钟,这是他们年龄的特点。

即使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认真倾听20分钟左右,要他们保持一节课都专注地听老师讲,听同学说真是太难了。

因此,我们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孩子乐于倾听。

(1)在游戏中倾听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倾听虽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

例如“猫捉老鼠”——让学生从老师所读的一些词语中找出一个不同类的。

因为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学生们听起来就特别来劲。

再如“邮递员传信”——让学生通过传达一句话,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师对每组的第一个同学说一句话,然后让他把这句话依次往下传。

传到最后一位同学时,这句话如果被学生在慌乱中变了形,便会有一阵嬉笑。

在轻松的嬉笑过后,教师告诉学生不注意倾听别人的话,会闹出笑话。

如果学生传话正确无误,便可以获得“最佳倾听奖”。

(2)在故事中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低年级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听故事,听完后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分层检查:能力较强的孩子可让他们说说听后的感受、心得;一般的孩子可让他们简单复述故事的内容;能力弱些的孩子可让他们说说记住了几个词语。

(3)在感悟中倾听
在教学时,教师运用美的语言,能激起学生听的兴趣。

如《东方明珠》这课中讲道:“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

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讲到这里时,我用柔和的声音来朗读这段,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漂亮的插图,让学生感受东方明珠的美。

“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

”这里我采用了刚劲有力的声音来朗读,让学生感受东方明珠的高大。

“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这里我又用回了柔和的声音。

最后结尾时,我又突然提高音量朗读道:
“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

”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听完我的朗读,他们也学起我的样子美美地读起来了。

(4)在评论中倾听
老师对于学生能否认真倾听,最有效的反馈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当“小小评论员”。

当一个学生回答完问题时,当一个学生说完一段话时,当一个学生读完课文时,我就会请学生来评价,“ 你对于他(她)的回答有什么看法”,“谁来当出色的评价员” ,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倾听兴趣。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善于倾听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倾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

因此,老师应该给孩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

(1)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倾听时要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它事。

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说”、“思”并重,相互促进。

(2)学习倾听方法:①在听同学发言前,可以猜测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

②听完同学的观点后进行归纳。

③最后再想想他
说的有没有道理。

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双耳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做到边听边思,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

四、给予表扬,激励学生倾听
低年级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

”“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赞扬,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每周我都在班上评选班级倾听小明星,将照片上墙。

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倾听。

五、纠正学生不良的听课习惯
课堂上,特别是一节课过半以后,个别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

如搞小动作,与同学随便讲话等,这时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暗示”的方法,矫正学生不良的听课习惯。

(1)“手势暗示”——教师在讲课时,一旦发现他(她)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可用手势进行微妙短暂的定势,指着不专心听课的学生,以期达到矫正的目的。

(2)“目光暗示”——教师把严峻、期待的目光刷地落在不专心听课的学生身上,与之目光交触,引起学生警觉,使他(她)
意识到老师在用目光警示自己,应该收敛言行,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3)“语调暗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感情,采用语调上灵活多变,或急或缓,或长或短,或稍作停顿,造成一种临时的教学氛围,有意带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差,从而产生奇特的感染效应,促使个别学生专心听讲。

(4)“接触暗示”——如果用以上暗示的方法,其注意力仍然集中不起来,教师就很有必要走下讲台,以巡回讲课的方式,悄然走到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身边,轻轻地摸一摸他(她)的头,让他意识到老师已知道他在做小动作等,鞭策其端坐静听和思考。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认真倾听”这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是学生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热烈的讨论、活跃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深深的思考。

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