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惠州西湖雅集活动方案

惠州西湖雅集活动方案


实行项目的具体方法
在惠州西湖红棉水榭设立红棉茶院,茶院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茶院建筑,一个是茶
院园林,两个部分构成一个著名的建筑艺术群体,首先用茶院建筑群体的艺术影响力,迅
速提高惠州在国际文化交流的知名度;其次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茶人活动,增强惠州的文 化号召力,树立惠州雅生活文化地标,再者通过茶院常规的雅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和积累 惠州的人文历史,增加惠州文化的凝聚力。以下从上述的三个层面进行叙述。
甲申中秋茶会雅集
西湖雅集
西湖雅集
为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先生举办的茶会
茶事活动现场琴乐助兴
烈伊斯兰风格和极
尽奢华的建筑。作 为迪拜从石油帝国 转变为超级旅游城 市的标志性建筑,
和超级旅游城市的
名片效应吸引着世 外形瞩目的毕尔包古根汉博物馆每年吸引约100万名访客入场,更协助毕尔 包整个城市重新焕发光芒。《金融时报》于2001年报道,这座博物馆开幕 首三年估计已为区内带来五亿美元的经济,引发所谓的“毕尔包效应”:即 凭着一幢鼎鼎大名的星级建筑,便足以改变一个二、三线城市的命运。 界的眼光。
的人文生活状态重新整合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适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倡导一种雅生活的生活方式 使它系统地进行传播教育,形成一个文化体系,使茶院的雅生活具有长期性、延续性,与社会尊重 性,让人们知道、记住、进入、参与到茶院的生活方式 ,体现每一个人的精神价值。
另外,在日常的经营中,依据中国节庆的传统文化及高端接待,制定一套茶礼制度。每次的茶礼, 都是一场即兴演出,它以茶为媒,通过琴、棋、书、画、香不同的角色演绎,它如同艺术家,创造艺术 品,每一场茶礼都是他们的创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在场的所有生命保持物我之间的和谐,让每个生 命更加喜乐。这就是茶院的人文关怀的价值核心。
敦煌雅集的茶事活动环节
我们围绕茶院这个艺术建筑群体,作为一个平台,引发、策划、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茶 人活动以及相关的国内外文化和学术交流活动,吸收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和文化精英汇聚惠 州,逐步增强惠州的文化号召力,树立惠州雅生活的文化地标,提升惠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和影响力。
国际著名设计团队交流茶会活动
3、茶院的教育体系及常规的雅文化经营活动不断丰富和积累惠州 的当代人文历史,增加惠州的文化凝聚力。
当茶院奠定国际文化交流地位,逐步凸显雅生活的文化标杆价值,如何让这些活动形成一种习 惯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体现它的精神价值,让它成为文化体验空间,人文历史积累空间,这
才是茶院的核心所在。茶院将是一个国际茶人的教育、培训机构,它以茶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人雅士
于是,根据惠州的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
我们提出—— 在惠州西湖景点红棉水榭设立“红棉茶院”
通过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棉茶院,用文化的力 量提升惠州的影响力,扩大惠州的国际知名度。
提出“红棉茶院”的背景:
1、历史文化背景
“岒外唯惠人喜斗茶……”
斗茶,唐宋时期从文人雅士中间兴起,很快风靡全社会,这种风俗还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传
中国文化产业数据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90年 1998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自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成为拉动宏观经济的新引擎,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继续保
持较快发展态势: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400亿元左右,比2008年现价增长10%,快于同期GDP的现 价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占同期GDP初步核算数的比重为2.5%左右。
《达园》以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天人合一’
作为设计理念,展现了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风 格,成为东方文化在西方展示的一个窗口,在
《达园》工程启动仪式上包括意大利政府要员、
大使馆及意大利艺术界许多重要人士前往参加, 并给予高度的赞许。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叶放和《达园》引关注
《达园》
《达园》它创造了两个第一: 欧洲目前第一件来自中国的园林艺术作品。《达园》不仅是一个园林的艺 术项目,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新一拨中国热的见证,将成为一个标志,安家 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国际著名城市——威尼斯圣赛弗罗岛上(也就是威尼斯 国际大学校园内)。 中国园林第一次以艺术品的角色参加国际最著名的艺术展览(即2009年 威尼斯双年展,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这两个展览是国际唯一认可最 重要的学术展览,正因为《达园》的设计、创作的圆满成功,受到了中国文化 部的重视,将它列为今年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重要项目。
播到了海外。 唐元和四年,李翱在他的《解惑》文记录了惠州当时不仅有茶园,更已是颇具规模。 到了北宋,“斗茶”已成惠州民俗风俗。 唐宋时期,文人雅士以尚茶为荣,他们将日常茶事与自己的审美活动、精神追求、人格理想 紧密结合起来,借茶咏物言志,借物抒怀,形成一个独特的茶文化现象,它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 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是文人雅士公卿贵胄的重要社交活动之一,也是普通大众娱乐活动, 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惠州是中国茶文化起源较早的地方,从东坡“岒外唯惠人喜斗茶……”到 后来唐庚的《斗茶论》已明确叙述了惠州人斗茶之风俗习惯成风,这种斗茶的生活习俗形成了惠州 茶文化历史。
厦门文化名流茶事活动
2、当前形势发展的背景与文化政策趋势分析
温家宝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 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文化深刻
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对加快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
茶是中国国饮,它已根深蒂固地 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既 是物质上升到精神,又是精神转 向物质的一个载体。它既是人们 变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又是人 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
如何实行项目
实行项目的形式
通过红棉茶院为载体,展现及传承一千多年来中国文人雅士琴、棋、书、画、茶、香 的风雅生活,每年举办一次全球性的茶人活动,汇聚各地高僧大德,文人雅士于惠州,不 断积累惠州的人文历史,用文化的力量提升惠州的影响力,扩大惠州的知名度。
通。让一件当代园林艺术作品不仅能再度延展它的艺术价值,而且还能延伸它的文化交流价值,使这些 价值能够充分体现并造成多次及多层面的影响力和冲击力。
2、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茶人活动,增强惠州的文化号召力,树立惠州 雅生活文化地标。
茶院的建筑群体它除了是一件艺术欣赏作品,同时更是一个有实用价值的艺术空间,这个艺术 空间的建筑群体是“形”,通过这个“形”而内的人文内涵积累是“神”, “神”“形”相得益 彰,才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优势。
然而,从惠州目前的城市地位影响力及财力、物力可能很难企及,那我们能否找到一条花 钱相对少而影响力大的捷径。据笔者接触的艺术家当中有一个园林艺术作品是可以与惠州茶院 的园林结成同盟,通过这个园林艺术作品搭建一条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个园林作品便是正 在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大学建造的由中国艺术家叶放设计的《达园》。 《达园》是威尼斯国际大学邀请中国艺术家叶放为该大学所在圣塞弗罗岛设计、制作的一 座“当代”中国苏州园林,这座占地600平方米的园林,成为在威尼斯的永久园林项目,体现中 国造园艺术的精髓之作的《达园》:创新与完美地再现古老中国在园林艺术上的特有魅力。
市,随着“泛珠三角”概念的推出以及广深莞惠一体化的逐步形成,惠州如何在同类城市中脱颖而
出,利用本身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的优势,营造一个慢生活,休闲城市的形象,休闲 它既有通俗性,又有它的风雅性,只有雅俗共存,这个城市才有生命活力,风雅是它的文化标杆, 通俗是它的生活方式,惠州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自然环境,有条件、有资格,创造出一个休闲
《达园》手绘鸟瞰图
借着《达园》的影响力,以中国园林文化为依据,吸纳《达园》的园中精髓,蕴含惠州的本土特 色,结合区域特征,为惠州提出设计、创作姐妹园—向苏东坡致敬的概念,“向苏东坡致敬”其技法理 念将与威尼斯中国园一脉相承,外观为静态园林艺术品,而内涵极为丰富,将用茶院的概念来营造本区
域中国文化最理想的承载空间。让茶院这个中国人文文化的承载空间与威尼斯的欧州雅文化直接对接沟
红棉水榭是西湖的十大景点之 一,更重要的是它是惠州的一个 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让到惠州 的客人,既能熟悉到惠州的文化 传承,又能感觉到它文化的前瞻 性,通过人文历史的积累,当代 文化的发展,促进惠州人文历史 的延续和发展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应该通过一个载 体(茶文化)促成红棉水榭成为一个 传承惠州人文历史,创造当代人文 环境的文化地标(红棉茶院),利用 这个文化地标,倡导雅生活的文化 理念,引领一种有文化格调,有文 化品味的生活方式
1、用茶院建筑群的艺术影响力迅速提高惠州在国际文化交流的知名度
创意与设计重要性,很难一言道尽,近十年来,中国重要建筑物因创意及设计的著名而 产生的影响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从国家大剧院至鸟巢,更早一点的苏州博物馆,这些都是国 际上最高端设计艺术家的作品。
帆船酒店,全Leabharlann 界 最豪华的酒店,一 个梦幻般的充满浓




一个中国的雅集空间
2010年10月,惠州西湖雅集,文化名人王鲁湘题词
古 时 惠 州 人 斗 茶 场 景
惠州——是个茶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东晋裴渊的《广州记》及唐代陆
羽《茶经》相继记载了惠州人“食茶”的习惯及种茶的历史,更有苏东坡有诗为证, 曾作《记》“岒外唯惠人喜斗茶……”; 可以说惠州是中国茶文化起源较早的地方,很早就形成了一个雅俗共存风雅互 赏的惠州茶文化历史。
城市的文化地标。
1998---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快速起步十年;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文化产业
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09年,为中国文化产业振兴元年。 2010年4
月8日,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这是近 年来首个金融行业全面支持文化产业繁荣振兴的文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