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文化艺术中心基础施工
(水泥稳定碎石层方案)
经现场勘察发现,原施工单位施工的基坑开挖现已基本挖至基础承台底标高-14.25m,由于地下水位高,基坑底土方长期受水浸泡形成淤泥、浮土,不能作为持力层(基础承台部位另有做法),经业主、监理、设计、勘察、施工五方单位研究决定抗水板底部位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层进行换填处理。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特制定以下方案:
1、基础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图:
在正式开展水泥稳定层筑前,砂砾石底基层必须由甲方现场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验收(包括标高、纵坡、横坡、平整度、宽度等),合格后方铺筑水泥稳定层。
2
、集料、其他原材料技术要求
合理的水泥稳定碎石组成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
(现场裂缝较少),施工和易性好(粗集料离析较小)。
水泥剂量采用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要求如下:
(1)水泥
水泥应选择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大于6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各项指标满足要求的强度等级为32.5的水泥。
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
(2)碎石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粗集料应采用预先筛分的几组不同粒径碎石及石屑组配而成,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采用的集料应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宜选用反击式破碎机扎制的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宜按粒径 9.5 mm~
31.5mm、4.5mm~9.5mm、2.36 mm~4.75mm和0~2.36mm四种规格备料。
碎石压碎值≤28%,粗集料针片状含量应不大于18%(宜不大于15%)、碎石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合成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规定。
细集料采用石料加工过程的细料部分及无污染的天然砂,含泥量不大于3%。
其级配组成符合规定。
(3)水
应使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水源,由于现场采用地下水拌制,所以要注意水的清洁度,不能含泥沙。
3、铺筑前准备
(1)下承层准备
a、水泥稳定碎石的下承层表面应为坚实的原始地面
b、清扫下承层面上淤泥、松散碎石、浮土至原始地面
c、在砂砾石下基层面上洒少量的水,保证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下基层表面湿润且无积水。
(2)测量
a、在基坑中放出水泥稳定碎石层边线。
b、布置好基准桩,施工时测量员使用仪器跟踪测量。
c、施工中做好基准桩、线的保护工作。
4、拌和及运输
水稳层料的拌制应选择合适的并且清洁、无泥土、污物的场地,先将碎石、砂、水泥、粉煤灰按照设计要求配比用量参合,各种原材料混合均匀,然后再加水拌制均匀,使用20t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
注意点:水稳层料的拌制需遵循拌制多少用多少的原则,不超量拌制;拌制不均匀的材料坚决不出场;同时根据天气状况,严格控制拌制时水的用量。
5、摊铺及碾压
对于水稳层采用1.3m³斗容量挖掘机粗平,人工配合整平,确保平整度。
基坑场地内每10m布置方格网基准线立柱,确保基准线立柱牢固,不得松动。
测量员使用相关工具跟踪测量,摊铺应连续进行,尽量不停顿,并注意控制基层在延滞时间内(即拌和开始到碾压完成不超过水泥初凝时间)。
铺筑后应专人检查粗细集料离析的现象,对局部粗集料“窝”应该铲除,并用新混合料填补。
一般摊铺30~50m即进行碾压,做到摊铺一段,碾压一段。
(1)用20t振动压路机配合紧跟混合料的摊铺面进行碾压。
开始用振动压路机不振进行稳压1遍,弱振1遍,然后强振碾压4-6遍,静压1遍。
碾压时
压路机由横坡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碾压,碾压范围应较基层边缘宽出10cm,碾压时重叠1/2轮宽,碾压速度1.5-1.7km/h。
(2)在操作中应做到三块,即快运输、快摊铺、快碾压。
以确保从向拌合机内加水拌合到碾压终了延迟时间不超过3小时。
6、施工横向接头处理
(1)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中断。
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小时和每天作业完毕时的摊铺末端进行接茬处理。
(2)操作人员将末端混合料横向切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然后将末端混合料整平且符合设计高程。
(3)方木的另一侧用沙砾(或碎石)回填整平长约3m,其高度稍高出方木。
(4)将混合料按高程碾压密实,然后将方木和沙砾材料除去,并将底基层清扫干净。
(5)如摊铺中断后因故未能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且中断时间已超过2小时,先将未压实的混合料边铲除边用3m直尺检测平整度,将以碾压密实且高程、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一横向与稳定层平面垂直的向下的断面,然后再铺筑新的混合料
7、定位放线
按基础施工图纸,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
放出基础及地梁开挖灰线。
8、基础承台、地梁开挖
(1)采用1.3m³斗容量反铲挖掘机、人工配合开挖,挖出石料用20t自卸汽车转运走,坑底碎石、泥土运至场地外。
(2)施工工艺: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
(3)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开挖尺寸,基坑底部的开挖宽度要考虑工作
面的增加宽度
(4)查看岩石情况,同时报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确认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达到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步施工工序。
9、基础垫层浇筑
(1)工艺流程:清理基底→混凝土运输→基础垫层混凝土浇筑→振捣→找平→养护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振捣,振捣采用平板式振捣器。
(3)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按标高找平。
(4)垫层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在12h左右浇水养护。
10、砖胎模砌筑
(1)按施工图纸放出基础承台及地梁线
(2)按规范要求砌筑基础及地梁砖胎模
(3)砖胎模边水泥稳定碎石层回填,人工整平、打夯压实。
11、养护
水泥稳定碎石上下基层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立即开始7
天养护,采用洒水养护,保证基层始终保持潮湿状态。
12、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1)每段施工完毕,及时按检测频率进行密实度、松铺系数、厚度、宽度、高程等指标的检测,以便后继施工控制。
(2)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加强前后场联系,严禁降雨施工。
(3)铺筑完成后尽快进行检测工作,及时整理,为下道工序施工做好准备。
13、其他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另详
14、附图1
附图1:水泥稳定碎石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