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腐规范

防腐规范

防腐规范一、施工、存放注意事项1、涂料的涂装严格按照产品说明的重量比例配制、涂装施工及保养。

2、涂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 严禁雨淋暴晒、和接近火源 运输应遵守易燃运输的安全规定。

3、为确保涂层质量 施工时 如遇风沙、雨、雪、雾天气时应停止防腐层的露天施工。

4、当环境温度低于5℃高于38℃或相对湿度高于80 时 不宜施工。

5、涂装时下一道涂层应在上一道涂层实干后涂装 如果漆膜完全固化 应打毛后再涂装下一道。

6、涂装后的设备应在防腐层完全固化(一般夏季5-7天 冬季7-10天 无溶剂涂装体系时间为10-15天)后交付使用 未固化的涂层应防止雨水浸淋。

7、冬季施工每道涂层需彻底干燥 层间重涂时间比夏季施工要求长。

8、冬季施工应尽量避免傍晚或晚上进行 低温施工会引起粉化、开裂、起翘、剥落等弊病。

二、后期保养1、涂装施工完成后 应将工地半封闭 通风、无人进入状态 以便涂装体系更好的完全固化。

2、在涂膜干燥期间 应尽量避免砂 灰尘、油水的接触及机械损伤 发生损伤的部位应急时修补 未失效的韧性涂装膜 若确认为环氧类、聚氨脂类涂料 经打毛并用溶剂除去油污后直接涂装。

3、冬季涂装施工及保养期间的环境温度应高于5℃。

4、产品施工完毕后应干燥两星期以上再投入使用 不要因急于使用而影响产品的涂装防护性能。

三、施工安全注意事项1、施工作业场地严禁存放易燃品 油漆材料除外 现场严禁烟火 场地周围距离10m内不准进行焊接或明火作业。

存放涂料及施工现场应有必要的消防设施。

在施工中应采用防爆照明设备。

2、施工现场应设置通风设施 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有关规定。

3、施工操作人员应配带必要的防护用品 在容器内施工 应轮流作业 并采取良好的通风设施。

4、高空作业 要有防滑措施 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5、使用高压无空气喷枪时 应将喷枪接地 以避免静电火花酿成火灾、爆炸事故。

6、使用无空气喷涂设备在极高压力下作业 切勿将喷枪喷孔对着人体与手掌 以免酿成人身伤害。

7、清洗工具及容器内的废溶剂 不得随意倾倒 宜妥善处理四重防腐涂料的正确使用1.涂装前期工作1 检查并确认涂装涂料的品种、牌号、颜色、出厂日期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 被涂基材表面应清洁 无油污、氧化皮、灰尘、无水份、无碱性。

除锈质量要求达到GB/T 8923规定的标准 粗糙度要求达到GB T 13288规定的等级。

经处理的基材表面应在24小时内涂装底漆。

2.开启、搅拌1 涂料开启后 表面有结皮时 单组份 时间稍长 正常现象 应沿桶的边缘剔除结皮 不能将其捣碎混入涂料中使用。

2 涂料储存期间 会发生“离析”现象 搅拌时应先用光滑干净的棍棒将沉积底部的涂料搅起 然后用小型电动或气动搅拌机搅拌 直至涂料上下粘度均匀 一般搅拌10~15分钟为宜。

3 如涂料沉底严重、发生板结 不能搅散时 不能舍去底部板块、只用上层涂料 这样涂料的质量不能保证 性能也会发生改变。

对于发生在储存期内的板结、胶化现象 请及时向厂家更换同一品种涂料 发生板结、胶化现象的涂料不能强行稀释使用 应当报废。

3.混合、熟化1 双组份涂料的甲、乙组份分别包装 只用使用时才能混合 混合时按照产品说明的重量比例所示 边搅拌边混合 直至涂料均匀一致。

2 双组份涂料混合搅拌后 要有一段时间的熟化过程 大约10~20分钟 夏季可缩短为10分钟左右 冬季可延长为20分钟左右 这段时间内应该不间断的搅拌 以便涂料涂装时 基料与固化剂更充分的参与反应 充分确保涂料的施工和固化性能。

3 混合搅拌并熟化的涂料必须按照产品说明在规定时间内涂装完毕 否则涂料超过规定时间 将失去流动性并固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稀释1 涂料的粘度在出厂时已调整好 单组份开罐搅拌均匀、双组份混合熟化之后即可涂装。

由于储存的原因使涂料变稠或施工原因需要降低涂料粘度 应当用专用稀释剂加以稀释。

2 每种涂料都有相应的稀释剂 同时也规定最大稀释量 应当按照产品说明的规定填加专用稀释剂的用量。

用错稀释剂或者过量稀释都会影响涂料的施工性能和内在质量 甚至报废。

3 涂料中加入专用稀释剂后 应充分搅拌直至整体上均匀。

5.过滤1 部分涂料在储存过程中可能产生结皮、凝聚颗粒现象 虽经充分搅拌 但也有时难以分散 涂装过程中会发生喷涂堵塞喷嘴的情况 同时也影响涂层的平整美观。

针对这种涂料搅拌 包括稀释后搅拌 后必须过滤。

2 过滤一般采用60~80目的滤网 滤网应清洁干净 用过后应立即用溶剂洗净。

3 滤网后的涂料暂不使用时 要加盖保护 以防杂质混入。

6.涂装1 涂料的涂装工序严格按照产品说明的重量比例进行配制、涂装及施工。

2 涂料涂装时根据工作的环境、场所、被涂物的形状、大小和涂料的性能、特点来进行。

3 涂装方式分为 刷涂、辊涂、刮涂、压缩空气喷涂、无气喷涂等方式。

介绍如下 刷涂法 用作漆刷涂装时 涂刷方向应取先上下后左右的方向进行涂装 漆刷蘸漆不能过多以防滴落。

涂装重防腐蚀涂料时漆刷距离不能拉得太大以免漆膜过薄。

遇有表面粗糙、边缘、弯角和凸出等部分更应特别注意 最好先预涂一道。

辊涂法 用滚筒涂装时 滚筒上所蘸的油漆应分布均匀。

涂装时滚动速度要保持一定 不可太快。

切忌过分用力展滚筒。

对于焊接、切痕等凸出部分 尤应小心处理 最好先预涂一道。

空气喷涂法 喷涂时 喷枪与被涂表面应成正确的角度与距离 30-50cm 。

上下左右移动喷枪时 喷孔和被涂面的距离应保持不变 不应作弧线形移动。

焊缝、铆钉头及边角处 应先作预涂。

无空气喷涂法 这是最快的涂装方法 而且可以获得很厚的漆膜。

因此 为了达到规定漆膜厚度 最好采用无气喷涂的施工方法。

在实际涂装时应采用先上下后左右 或者先左右后上下的纵横喷涂方法。

使用无气喷涂需要更高的技巧 喷枪与被子涂物面应维持在一个水平距离上 操作时要防止喷枪做远距离或弧形的挥动。

4 用漆刷或滚筒涂装得到的每道漆膜厚度较薄 其涂装道数至少要比高压无气喷涂的喷涂道数多一倍 才能达到所规定的厚度。

对于边、角、焊缝、切痕等部位 在喷涂之前 应先涂刷一道 然后再进行大面积的涂装 以保证凸出部位的漆膜厚度。

施工时应按使用量进行涂装 经常使用湿膜测厚仪测定湿漆膜厚度。

以控制干漆膜的厚度和保证涂层厚度的均匀。

按被涂物体的大小确定厚度测量点的密度和分布 然后测定干漆厚度。

漆膜厚度未达到要求处 必须进行补涂。

涂装时 应遵循规定的施工间隔。

如超出最长覆涂间隔后涂漆 为保证层间附着力 宜将表面进行打毛处理后再涂装。

待涂料涂层完全固化后 方可投入使用。

5 使用量 涂料说明中的使用量为理论值 是指在理想的条件下 在漆膜厚度均匀一致时 通过理论计算而得的单位面积的油漆用量。

而涂装时油漆的实际耗用量 要视漆膜的厚薄、涂装时的损失、涂装方法、被涂物面的粗糙度及被涂物体的形状等状况而定 相差很大。

在估计油漆的实际耗用量之时 一般应该在理论使用量之外再加算50~80%的油漆用量。

六漆膜缺陷原因及处理方法在重防腐涂料行业中 存在“三分质量 七分涂装”的说法 涂层的质量 在施工时应时时注意。

一旦发现有问题或者缺陷 应立刻分析其产生原因 并按规定的方法进行修正。

尽可能使缺陷在湿膜状态和小范围内修正好 到干膜状态或大范围发现问题时修正和返工则造成损失就较大。

漆膜缺陷 又称其为漆膜病态 在漆膜的涂装过程、干燥固化成膜过程和投入使用初期时均可能出现。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涂料品种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操作或环境没有达到规范条件以及使用不当造成的。

重防腐涂料涂装比较重视的漆膜缺陷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介绍如下1 流挂、流痕(1)现象 涂布在立面上的湿膜 自上而下留下不规则的条纹和流痕 有时是幅度不一的波浪式横纹 尖端处有漆滴凝结。

(2)主要原因 一道涂漆过厚 漆刷醮漆太多 喷嘴口径大 走枪速度不均匀 挥发速度慢的稀料用量太多 过分稀释 涂料施工粘度不当 在旧漆膜上涂漆 被涂漆工件几何形状的影响等。

(3)改进方法 漆刷醮漆不要过量 适当调整粘度 旧漆膜进行打磨。

2 橘皮(1)现象漆膜表面有比较均匀的不露底的圆坑 好似橘皮。

(2)主要原因涂料的粘度高 挥发太快 喷枪压力不足、雾化不好 喷枪走速太快 枪距太远 工件表面温度高等。

(3)改进方法调整稀料 添加高沸点溶剂 适当降低施工粘度 调节喷涂压力 良好雾化 注意环境和工件的温度。

3 发白、发乌(1)现象因水和其他原因 漆膜色光变化 重者漆膜发白、不透明 轻者漆膜发乌 光泽低。

(2) (2)主要原因环境湿度超过80 溶剂挥发快 漆膜表面温度降低 凝结水气 含低沸点溶剂多的挥发性涂料 环氧树脂胺类固化剂水解 水分进入涂料中。

(3)改进方法用一些蒸发缓慢的溶剂 把被涂物稍微加热 加入一些有降低挥发作用的高沸点稀料 用少许防潮稀释剂 选择好涂装的时间 擦净表面水分。

4 针孔(1)现象漆膜上有小圆圈 中心有小孔深入底层。

(2)主要原因稀释溶剂混合比例不当 挥发太快 成膜物来不及补平空隙 湿膜有细微水滴蒸发后留下的痕迹 稀释剂溶解性欠佳 晾干不充分等。

(3)改进方法调整稀释溶剂和稀料 加入相容性好的稀释剂 防止带入水分 保持涂层表面干爽 底层彻底干燥后涂面漆等。

5 缩孔、缩边(1)现象漆膜表面分布有圆形露底凹坑 底漆可见底材 面漆可见底漆 边缘漆膜向中央收缩 边缘无漆膜或漆膜很薄。

(2)主要原因底材有油污、汗迹未清除干净 底面漆互相排斥不配套 底材表面太凉或太湿 在光滑的旧漆表面上涂装 双组分涂料混合后熟化时间不够等。

(3)改进方法表面处理干净 清除或打磨旧漆膜 注意对湿气的敏感性 选择合适的底面配套体系 按产品说明的正确比例配制双组分涂料并让其充分熟化。

6 “鱼眼”(1)现象漆膜表面分布的圆形凹坑中有颗粒 好似“鱼眼” 凹坑不露底 漆膜可能较薄。

(2)主要原因如果封闭底漆的涂膜也有“鱼眼” 是由于涂料中分布有高分子胶体颗粒 溶剂挥发后析出 涂料中有其他细微颗粒混入 涂层表面不洁净 高温多湿的作业环境等。

(3)改进方法表面处理良好 过滤除去杂质 加入高沸点强溶剂或稀释剂 不用放置已久增稠太多而又重新稀释的涂料 晾干时间充足。

7 肿胀(1)现象一部分漆膜底漆脱离基底隆起 里面含有气体或液体 呈不均匀分布。

(2)主要原因在涂装作业时 未干的漆膜遭到雨淋 在潮湿底材(如混凝土、木材等)上面涂底漆 漆膜受到酸、碱和热的作用。

(3)改进方法考虑气象条件允许漆膜能完全干燥再施工 底材干燥和表面处理要严格执行规定 选用符条件的涂料品种。

8 龟裂(1)现象漆膜表面有分布均匀的细碎裂纹。

(2)主要原因干燥后发现的裂纹 是由于底面涂料不配套 膨胀系数相差太远 涂层太厚 自然干燥的漆膜少有龟裂 如果是在使用中出现的裂纹 可能是遭到突然降温或长期在低温下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