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X电气有限公司原理图设计规范手册文件编号:AMN-Q01-2014编写:日期:2014-02-11 审核:日期:2014-02-11批准:日期:2014-02-112014年02月10发布2014年2月10日实施二次回路接线二次回路接线图包括原理图、平面布置图、屏背面安装接线图、端子排和小母线布置图。
二次接线的原理接线图分为归总式原理图和展开式原理图。
二次回路的最大特点是其设备、原件的动作严格按照设计的先后顺序进行,其逻辑性很强,所以读原理图时只需按一定规律进行,便会显得条理清楚,易懂易记。
设计的方法遵循(六先六后):⑴“先一次,后二次”;⑵“先交流,后直流”;⑶“先电源,后接线”;⑷“先线圈,后触点”;⑸“先上后下”;⑹“先左后右”1.1二次设备的选择二次回路保护设备的选择1.1.1熔断器的配置⑴控制和保护回路熔断器的配置Ⅰ.同一安装单位的控制、保护和自动装置一般合用一组熔断器。
Ⅱ.当一个安装单位内只有一台断路器时(如35kV或110kV出线),只装一组熔断器。
Ⅲ.当一个安装单位有几台断路器时(如三绕组变压器各侧断路器),各侧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分别装设熔断器。
Ⅳ.对其公用的保护回路,应根据主系统运行方式决定接于电源侧断路器的熔断器上或另行设置熔断器。
Ⅴ.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和自动灭磁装置的控制回路一般合用一组熔断器。
Ⅵ.两个及以上安装单位的公用保护和自动装置回路(如母线保护等),应装设单独的熔断器。
⑵信号回路熔断器的配置Ⅰ.每个安装单位的信号回路(包括隔离开关的位置信号、事故和预告信号、指挥信号等)一般用一组熔断器。
Ⅱ.公用的信号回路(如中央信号等)应装设单独的熔断器。
Ⅲ.厂用电源和母线设备信号回路一般分别装设公用的熔断器。
Ⅳ.闪光小母线的分支线上,一般不装设熔断器。
Ⅴ.信号回路用的熔断器均应加以监视,一般用隔离开关的位置指示器进行监视,也可以用继电器或信号灯来监视。
1.1.2熔断器的选择⑴控制、信号和保护回路熔断器的选择熔断器应按二次回路最大负荷电流选择,即K I I MAXLD N ⋅=(9-1)NI ——熔件的额定电流,A ;MAX LD I ⋅——二次回路最大负荷电流,A ;K ——配合系数,一般取1.5。
⑵控制和信号回路设备的选择 Ⅰ.控制开关的选择 Ⅱ.信号灯及附加电阻的选择 Ⅲ.继电器和接触器的选择 ⑶控制电缆的选择Ⅰ.控制电缆型式及芯线的选择 Ⅱ.控制电缆截面的选择1.2展开接线图的特点及回路编号⑴直流母线或交流电压母线用粗线条表示,用来区别与其他回路的联络线路。
⑵按不同电源回路划分成多个独立回路。
例如:交流回路,又分电流回路和电压回路,都是按A 、B 、C 、N 相序分行排列;直流回路,又分测量回路、控制回路、合闸回路、保护回路和信号回路等。
各回路的动作顺序是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排列。
⑶在图形的右侧有对应的文字说明,如回路名称、用途等,便于赌徒和分析。
⑷各导线、端子都有统一规定的回路编号和标号,便于分类查找、施工和维修。
⑸回路编号方法Ⅰ.回路编号一般由三个及以下的数字组成Ⅱ.对于交流电路为了区分相别,在数字前面还加上A、B、C、N等文字符号。
Ⅲ.对于不同用途的回路规定了编号数字的范围Ⅳ.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常见回路(例如直流正、负电源回路,跳、合闸回路)都给予了固定的编号。
Ⅴ.二次回路的编号,根据等电位原则进行。
就是在电气回路中接于一点的全部导线都用同一个编号表示。
Ⅵ.当回路经过开关或继电器触点等隔开后,因为在触点断开时触点两端已不是等电位,所以应给予不同的编号。
⑹直流回路编号方法Ⅰ.先从正电源出发,以奇数顺序编号,直到最后一个有压降的元件为止。
如果最后一个有压降的元件的后面不是直接连在负极上,而是通过连接片、开关或继电器触点接在负极上,则下一步应从负极开始以偶数顺序编号至上述已有编号的结点为止。
⑺交流回路编号方法Ⅰ.交流电流与电压回路的编号不分奇数与偶数,从电源处开始按顺序编号。
Ⅱ.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编号是按一次接线中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的编号相对来分组的。
Ⅲ.展开图中的小母线用粗线条表示,并注以文字符号,在控制和信号回路中的一些辅助小母线和交流电压小母线,除文字符号外,还给予固定的数字编号。
表1-1 直流回路数字标号组表1-2 交流回路数字标号组1.3平面布置图屏面布置图是决定屏上各个设备的排列位置及相互间距离尺寸的图纸,要求按一定的比例尺绘制。
屏的型式大概分为以下几种:⑴控制屏台——此种屏除直立屏部分外,还在屏前面带有桌式控制台。
⑵直立屏——直立屏的屏高亦为2360毫米,深550毫米,宽度分为800毫米和600毫米两种,其中宽800毫米者应用较多。
⑶直流屏——此种屏的外形尺寸与PK-1型相同,专供直流系统用,一般布置在发电厂和变电站主控制室的主环侧面,⑷同期小屏——此屏专为装同期表计用,吊挂在主环正面的边屏上,根据需要可以向左、向右旋转90°,型号为PT型。
⑸边屏——边屏是用于封闭每一排最边上的屏的侧面的。
屏高2360毫米,深550毫米,宽分为60毫米和100毫米两种,其中宽100毫米的一种是专为安装同期小屏用的。
1.3.1控制屏的屏面布置应满足下列原则:⑴要考虑运行人员监视、操作和调节的方便;⑵屏面设备的布置要清晰、紧凑;⑶相同的安装单位布置形式要统一;⑷要尽量使模拟母线连贯并与电气主接线一致。
1.3.2对控制屏屏面布置的具体要求:⑴测量仪表的布置应尽量与模拟母线相对应,相序一般按纵向排列;⑵当指示仪表集中布置在模拟母线的上方时,其中心线对地面距离一般不小于1500mm;⑶当采用槽形仪表时,可布置在模拟接线上;⑷屏面上的模拟母线要与电气主接线一致,并与一次设备的实际安装位置对应,同一电压级的模拟母线应布置在同一高度上;⑸控制室内各控制屏上光字牌的安装高度应一致,一般要求下面取齐,光字牌的布置要尽量考虑瞬时、延时信号的分类以及与模拟母线的对应性。
⑹操作设备要与模拟母线相对应,各安装单位相同用途的操作设备应布置在相对应的位置,其操作方向同一变配所必须一致;⑺采用灯光监察控制回路时,红、绿灯应布置在控制开关上部,红灯在右,绿灯在左;⑻操作设备的中心线一般对地面距离为800-1500mm,最低不低于600mm,辅助切换开关要布置在同一高度,通常布置在光字牌下面,模拟母线上面;⑼屏面各设备之间的距离应满足设备接线及安装的要求,据此要求,在800mm宽的标准控制屏面上,每行最多可安装控制开关5只,可安装方形仪表4只。
⑽在同一面屏上有两个及其以上安装单位的设备时,应按纵向划分清楚,不同安装单位设备之间应有明显的界线,不同安装单位的仪表、控制开关、按钮、继电器等不允许混杂。
⑾设计屏面布置时,还要考虑屏后端子排的数量,对B1系列端子,屏的一侧最多不应超过135个,两侧总和不应超过200个,对D1系列端子每侧最多布置200个。
当需要端子超过尚需要求时,将一部分二次设备移至相邻的屏上,屏边应留出50mm,以供走线使用。
⑿当在技术或经济上有显著优点时,可将少数继电器(主要是控制回路用的辅助继电器)布置在控制屏的后面,或屏前。
按照上述要求,控制屏屏面布置的设备自上而下为:测量仪表、光字牌、辅助切换开关、模拟母线、控制和调整开关等。
1.3.3保护屏的屏面布置对保护屏的屏面布置要求,与控制屏基本相同,除了要考虑观察、试验与检修的方便以外,还要布置美观、紧凑充分利用屏面的面积。
相同安装单位的屏面布置要尽量一致,同一屏内有两个安装单位时要尽量按对称布置,同一屏上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安装单位的设备时,一般要按纵向划分开。
各屏上继电器的安装高度应保持一致,横向与纵向排列均以继电器的中心线为准,调整、检查工作较少的继电器布置在屏的上部,工作多的布置在中部,信号继电器、连接片、试验部件布置在屏的下部,中间变压器、附加电阻等不需要经常观察、调整的二次设备安装在屏后。
屏面各设备之间的距离应满足安装和接线的要求。
试验部件与连接片的中心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400mm。
在屏面下部距地面250mm处应有直径50mm的圆孔,供实验时穿线使用。
在屏正面布置继电器时,要考虑到屏后安装端子的数量。
屏的上方应标明安装单位名称。
1.4端子排图和小母线布置图1.4.1端子排图1.4.1.1端子排的种类与用途:接线端子是二次接线不可缺少的配件,各种接线端子的组合称为端子排,端子排图是表示屏上需要装设的端子数目、类型、排列次序以及端子与屏上设备及屏外设备连接情况的图纸。
控制屏与保护屏使用一下几种端子:⑴普通端子:普通端子用以连接屏内设备与屏外设备,也可与连接端子相连。
⑵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主要用以进行相邻端子间的连接,以达到电路分支的作用。
⑶试验端子:试验端子用于需要带电测量电流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及有特殊测量要求的某些回路,利用此端子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接入或拆除仪表。
⑷连接试验端子:连接试验端子是具有连接与试验双重作用的端子。
⑸终端端子:终端端子安装在端子排的两端及不同安装单位的端子排之间,用以固定端子排。
⑹标准端子:供直接连接屏内外导线用。
⑺特殊端子:特殊端子通常在需要经常开断的电路中使用。
⑻隔板:在不需要标记的情况下作绝缘隔板,并作增加绝缘强度用。
接线端子允许电流一般为10A,端子排的表示方法如图1-1所示图1-1 端子排表示方法示意图1.4.1.2端子排设计的原则⑴应使运行、检修、调试方便,适当的照顾设备和端子排相对应,尽可能节省材料。
⑵同一屏上有不同安装单位时,各安装单位端子排排列应与屏面布置相对应。
⑶应经端子排连接的回路:Ⅰ.屏内设备与屏外设备的连接。
Ⅱ.屏内个安装单位之间的连接。
Ⅲ.屏内设备与直接接于小母线上的设备(熔断器、电阻等)之间的连接。
Ⅳ.各安装单位主要保护的正电源。
Ⅴ.个安装单位主要保护的负电源,应在屏内设备之间接成环形后接至端子排。
Ⅵ.为节省电缆,通过本屏转接的回路(也称过渡回路)应通过过端子排。
Ⅶ.电流回路和其他需要试验的回路须接至试验端子。
1.4.1.3端子排设计顺序(由上而下)⑴交流电流回路:按每组电流互感器分组,同以保护方式的电流回路一般排在一起,由上至下的顺序是:A、B、C、N排列,按数字有小到大排列。
例如:A411,B411,C411,N411;A412,B421,……。
⑵交流电压回路:按每组电压互感器分组,同一保护方式的电压回路一般排在一起,字母和数字由上到下的排列A、B、C、N、L排列和电流回路的表示方式一样。
例如:A611,B600,C611;A613,C613,……。
⑶信号回路:按预告、位置、事故信号分组,显示信号正电源701,再其他数字,如排列次序901、903、…、951、953、其次、730、732、…、再次94、194、294、…、最后负电源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