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曲戏剧.ppt

戏曲戏剧.ppt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汉戏又名楚调,现名 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 地方戏。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 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 主要演员,如余三胜即是。
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 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徽、汉两班合 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 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 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其实不过是角色分类。 “生”是男性正面角色, “旦”是女性正面角色, “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 扮相等,只要演员一上场,你一望便知。
老生
武生Βιβλιοθήκη 小 生老旦武 净
文丑
武 丑
我国戏曲的又一特点
“虚拟——没有实物的表 演”。
场面
就是乐队的意思, 京剧的场面分文场和武场, 文场包括弦乐和弹拨乐, 武场则为打击乐。 武场领导为打鼓佬, 是整个场面的总指挥。
武场
文场
织布机
桌椅不只是桌椅, 除了大座儿小座儿的 象征意义,不同的桌椅 排列方式可以表现山、 桥、石头,甚至织布机 和墓碑等。
一般的进出门可以演员跨越门槛的动 作轻易表现,但若进出的是城门,则要靠 布城才容易使观众了解了。传统的布城由 两位检场举着就可以了,大陆现在为了不 让观众看到检场,就必须另制硬的城门。 右图是布城后叠放两张桌子,表现城楼。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
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 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 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 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 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 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 京戏、京剧等。
梅兰芳、尚小云(左二)、程砚秋(左一)、荀慧生(右一)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
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 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简单地讲,红 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 表猛智者;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 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 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