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卓越绩效参考评分表

卓越绩效参考评分表

5
10)
是否根据组织发展阶段和特点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规定相应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质量职责和岗位职责
6
11)
是否有规范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明确的财务责任
3
12)
是否开展内外部独立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否是无保留意见
6
13)
公司是否有管理透明和信息披露相关制度
3
14)
公司是否有对高层领导任命、职责和考核制度以及相关考核结果和改进措施
5
63)
是否具备一定数量的软硬件维护人员和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
5
64)
是否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明确知识管理过程,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平台,收集和传递来自员工、顾客、供方和合作伙伴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
5
65)
是否建立确保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安全性和保密性等质量属性的方法、监测指标并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质量
3
5)
是否建立继任者计划,特别是高层领导的继任者计划
2
6)
是否建立经营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例会讨论经营目标和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随后的改进措施
10
7)
是否建立创新和改进机制,包括奖励制度和经费预算
5
8)
最高管理者如何重视并参与质量管理,明确质量企业主体责任
5
4.1.2组织治理
30
9)
是否有《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职责,明确管理层的经营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4
57)
是否通过员工流失、缺勤、抱怨、安全及生产效率等其它指标评价和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工作积极性。
2
4.4.2财务资源
15
58)
是否据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确定资金需求,通过提高银行授信额度、发行债券以及上市或增发股票等方法保障资金供给
5
59)
是否制定严密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资金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如: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并提高预算准确率;开展成本管理,控制和降低成本;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提出并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和提高财务安全性
5
52)
是否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的工作场所确定相应的测量指标和目标,如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电磁辐射等,保证和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5
53)
是否制定有关员工服务和福利的制度,根据不同员工群体的关键需求和期望,提供相应的服务、福利等方面的支持,并遵循《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5
60)
是否采用降低库存、减少应收账款等方法加快资金周转,采用盘活存量资产等方法提高资产利用率,以实现财务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
61)
是否开展成本核算,包括质量成本核算,是否针对不同产品和服务类别或市场区域进行了单独的财务核算(包括内部模拟核算)
3
4.4.3信息和知识资源
20
62)
是否基于战略及其实施计划,开展信息化需求调查和分析,制定长短期的信息化发展计划,积极、系统地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和运行满足内外部用户要求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包括OA系统、ERP、销售、财务、知识管理、质量等模块。
8
49)
是否建立薪酬体系和实施适宜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包括薪酬、奖惩、认可、晋升等物质和非物质的激励政策和措施
2
50)
是否制定培训管理制度,建立针对不同员工从需求识别、计划制定和实施,到效果评价和改进的教育与培训管理体系
8
51)
是否建立多种发展渠道,鼓励、帮助各层次核心员工和继任者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实现学习和发展目标
是否选择的关键绩效指标,建立其测量方法,包括负责部门、数据和信息来源、收集和整理及计算方法、测量周期等,以客观、准确地监测组织的运作及组织的整体绩效,为战略决策和日常决策、为改进和创新提供支持。
是否形成制度汇编,制度汇编是否涵盖了经营管理各方面规定和要求
15
4.5.2过程的实施和改进
50
82)
相关部门对所负责的过程如何按照管理制度要求开展实施工作,包括对过程因素(人、机、料、法、环、测)组织管理要求
15
83)
是否将关键绩效指标用于监测和控制关键过程
10
84)
是否通过分析关键过程的关键绩效指标的水平、趋势,并与适宜的竞争对手和标杆对比,以评价过程实施的有效性和效率,推动过程的改进、优化和创新,使关键过程与发展方向和业务需要保持一致:
5
4.3.2顾客关系与顾客满意
50
37)
针对不同的顾客群是否采取了不同的了解方式和接触联系方式,如网站、展销会、登门拜访、订货会、电子商务、电话、传真等,以便于顾客查询信息、进行交易和提出投诉;确定每种渠道主要的顾客接触要求
5
38)
针对不同的顾客群是否采取了差异化的服务方式,包括与关键顾客建立合作伙伴或战略联盟关系
卓越绩效参考评分表
评价检查要求
分值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结果及证据
自评分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4.1 领导
110
本条款用于评价组织高层领导在价值观、发展方向、目标、对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关注、激励员工创新和学习、培育品牌、重视质量、风险管理和培养继任者等方面的作为,以及组织的治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4.1.1高层领导作用
3
19)
是否建立了公益管理规定,明确公益重点支持领域及理由
8
20)
是否有年度公益计划和年度公益预算
2
4.2 战略
90
本条款用于评价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制定、部署及其进展情况
4.2.1战略制定
40
21)
是否有战略管理部门和相应数量人员522)ຫໍສະໝຸດ 是否有战略管理制度5
23)
是否制定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和职能发展规划
20
28)
是否制定了年度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和各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
15
29)
是否开展了年度财务预算并评价预算准确性
10
30)
是否对经营绩效进行了预测,包括标杆和竞争对手的
5
4.3 顾客和市场
90
本条款用于评价组织确定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期望和偏好,建立顾客关系的方法;确定影响赢得、保持顾客,并使顾客满意、忠诚的关键因素的方法。
2
75)
是否和核心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促进核心供应商的成长
5
76)
是否有部门和相关规定和流程管理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如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
3
4.5 过程管理
100
本条款用于评价过程和制度建设管理,包括识别和评价关键过程,过程要求识别、设计、实施和改进,以提高过程的有效性、效率和适宜性
4.5.1过程的识别与设计
7
4.1.3社会责任
30
15)
是否将建立了质量(含HACCP体系)、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能源管理体系
10
16)
是否采用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社会公众对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员工保护、资源利用和突发事件的隐忧并形成相关报告
2
17)
是否制定了道德行为准则和相应的管理规定
5
18)
是否建立了道德行为相应的评价目标和指标
15
85)
是否应用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QC小组、六西格玛、精益生产、业务流程再造以及其他方法改进和优化关键过程
10
4.6 测量、分析和改进
80
本条款用于评价组织绩效的测量、分析和改进,包括覆盖涵盖所有关键领域和相关方的关键绩效指标系统,以监测组织绩效实施计划的进展
4.6.1测量、分析和评价
40
86)
10
39)
是否确立顾客投诉处理过程以及相关职责,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投诉得到有效、快速的解决,例如向顾客承诺响应和(或)解决的时限并切实履行
10
40)
是否针对不同顾客群,如经销商和终端顾客,采取不同的顾客满意和忠诚程度测量方法,获得有效的信息用于改进
5
41)
是否通过对顾客的跟踪、回访或市场调查等途径,跟踪产品和服务质量,以便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如产品开箱合格率和故障率等,快速识别和解决问题,并用于改进活动
10
42)
是否获取和应用可与竞争对手和标杆相比较的顾客满意信息,以识别所存在的威胁和机会,改进组织的绩效
5
43)
是否定期评价、不断改进测量顾客满意和忠诚的方法,使之适应发展方向及业务需要
5
4.4 资源
130
本条款用于评价组织高层领导为确保战略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为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所配置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及其他的财务、基础设施、相关方关系、技术、信息和知识等。
3
69)
是否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和标准,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开展自主技术创新,提高组织的技术创新能
4
4.4.5基础设施
10
70)
现有的基础设施在产能、成本、质量、安全、环保等各方面是否满足战略发展需求
3
71)
是否制定基础设施选型、采购、安装和验收管理制度并保持相应记录
5
72)
50
77)
是否有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制度制修订工作,并有相关的制度建设管理规定
5
78)
是否有识别过程和评价关键过程的方法和准则,识别出的关键过程是否适宜恰当
10
79)
是否有识别过程要求和输出的方法,关键过程的要求和输出是否考虑相关方的利益
10
80)
是否有过程设计方法,在过程设计中是否应用这些方法
10
81)
10
24)
是否建立了数据收集体系,收集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和行业竞争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