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记账机构设立条件
一个单位是否选择“代理记账”取决于该单位是否具备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条件,这应该由各单位根据自身会计业务的需要自主决定。
一般而言,单位规模的大小、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繁简程度、经营管理的要求等,是决定单位是否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主要因素。
单位规模大、经济业务多、财务收支量大、在经营管理上要求高的
单位,一般应该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以便及
时组织本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核算,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以保证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由此可见,代理记
账的委托单位应该且必须是小型的经济组织和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
至于什么是小型的经济组织,我国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一般可以根据注册资本、销售额、从业人员及资产总额等情况进行
综合判断。
而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则是指从事生产经营并有固
定生产经营场所而且没有免除建账义务的个体工商户。
这可以在国
家税务总局于1997年6月19日颁发的《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
办法》中找到依据。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一个单位是否设置专职会计人员,应该由单位自行决定,但建账则是强制性的要求,是否建账的最终核定权归
行政主管机关。
代理记账是指会计咨询、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等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接受独立核算单位的委托,代替其办
理记账、算账、报账业务的一种社会性会计服务活动。
代理记账的
主体是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
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及其他具有代理记账资格的其他中介机构;代
理记账的对象是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
会计人员的独立核算单位,如小型经济组织、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
户等;代理记账的内容主要是代替独立核算单位办理记账、算账、报
账等业务;代理记账的性质是一种社会性会计服务活动,是会计工作
社会化、专门化的表现;代理记账在法律上的表现则是通过签订委托
合同的方式来明确和规范委托及受托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1.基于代理记账业务的,为了充分肯定代理记账业务,1993年
修改《会计法》时增加了“代理记账”规定,允许那些不具备单独
设置会计机构或者配备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委托有关的会计服务
机构进行代理记账,从而首次确立了我国代理记账业务的法律地位。
2.根据1993年通过的《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第十五条:“注
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从而为代理记账业
务的开展提供了合法的中介机构。
3.与此同时,为了具体规范代理记账业务,财政部于1994年6
月23日发布了《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对从事代理记账的条件、代理记账的程序以及委托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作了具体规定。
新修
订的《会计法》再一次确认了代理记账的法律地位。
4.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
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
第一、费用节省,享用专业团队的服务。
第二、运用计算机技术,高效,低差错率。
第三、政府审批,专业正规,保障经济责任,免除企业后顾之忧。
第四、避免因会计人员变动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节省了专职会计住房、社会保险开支。
第五、避免专职会计技能单一,影响会计质量。
看了“代理记账机构设立条件”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