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地质学--填空题

石油地质学--填空题

1.石油的族组成可以划分为、、和四种。

2.石油中的主要元素有和,次要元素为、和。

3.石油的烃类组成包括、和。

4.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和三大类。

5.石油的荧光强度与其中所含的的含量有关。

6.油田水中的无机离子主要有、、、、、。

7.根据苏林分类,地层水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出现类型的地层水代表地层的封闭条件好,油田水主要类型通常是和。

8.主要的石油无机成因说有、、等。

9.在历史上,石油有机成因说主要有和。

10.可以生成石油的原始有机物质主要包括、、和;它们的主要化学组成包括、、、。

11.干酪根的主要元素包括、和,次要元素为和。

12.根据干酪根的元素组成,干酪根可以划分为、和三种类型;四分法将干酪根划分为、、和四种类型。

13.Ⅰ型干酪根原始H/C ,原始O/C ,在结构上以含有较多的为特征,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生油潜力。

14.Ⅲ型干酪根原始H/C ,原始O/C ,在结构上以含有较多的为特征,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生油潜力。

15.干酪根的显微组成主要包括、、、。

16.干酪根的生烃过程主要受和的控制,温度的影响呈,时间的;温度和时间具有。

因此,老的烃源岩的生油门限温度一般比年轻烃源岩的生油门限温度。

17.促使石油和天然气生成的动力条件主要包括、、和。

18.根据有机质生油气机理和产物特征,有机质的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和四个阶段;根据有机质的成熟度可以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19.有机质的未成熟阶段,有机质(干酪根)的Ro值,有机质在作用下,主要生成,也可以形成少量,残余有机质聚合形成。

20.有机质在未成熟阶段形成的液态石油称为,其正烷烃分布特征上具有明显的,21.有机质的成熟阶段,干酪根的Ro值,干酪根在作用下,主要生成大量,也可以形成,该阶段形成的正烷烃。

22.有机质的高成熟阶段,干酪根的Ro值,该阶段主要是干酪根和上一阶段形成的液态烃经过作用,生成大量,其中液态石油裂解形成天然气量要远远干酪根裂解形成的天然气的量。

23.有机质的过成熟阶段,干酪根的Ro值,干酪根和湿气在作用下,主要生成大量,残余干酪根发生高温热变质,形成。

24.根据成气物质的来源,地壳上的天然气可以划分为、和三大类。

25.无机成因气主要包括、、、和等类型。

26.根据成气物质的来源,有机成因气可以划分为和两类。

按照成气机理,这两大类有机气又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和。

27.与石油的形成条件相比,天然气形成具有、、三个特点。

28.形成天然气的主要母质有、、、和。

29.天然气的形成机理有、、和。

30.无机成因气的特征,组成上,含量低,以为主。

富集碳同位素,δ13C。

131.生物成因气的特征,组成上,占绝对优势。

富集碳同位素,δ13C。

132.不论油型气,还是煤型气,随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天然气的δ13C1值,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油型气的δ13C1比煤型气的δ13C1。

33.烃源岩的一般岩性特征是、和。

34.从岩性上划分,烃源岩主要有、和三大类。

35.有利于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相)主要为、、、。

36.从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评价烃源岩,主要应从有机质、、三方面进行评价。

37.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指标主要有、、、。

38.烃源岩开始成熟的Ro、OEP、CPI的界限、、。

39.石油地质学的基本内容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

40.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三大核心课题是和。

41.表征储集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参数为和,其中决定着储集层储存油气的能力,控制储集层内油气流动的能力。

42.岩石的孔隙按孔径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和三种类型。

43.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只与有关,与无关。

44.按岩性,世界上最主要的两种储集层类型为和。

其它岩类的储集层主要包括、、。

45.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和三种类型,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是。

46.陆相储集层主要沉积相类型包括、、、、。

47.砂岩原生孔隙的发育主要受的影响。

破坏或消灭砂岩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导致砂岩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成岩作用为。

48.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和三种类型。

49.溶蚀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溶蚀孔洞发育带主要分布在之下。

50.盖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和,少数为;按分布范围,盖层可划分和;按与油气藏位置的关系,盖层可划分和。

51.盖层的微观封闭机理包括、和。

52.影响盖层宏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为、、、。

53.盖层物性封闭强弱的评价参数为,超压封闭强弱的评价参数为,烃浓度封闭强弱的评价参数为。

54.圈闭的三要素是指、和。

55.圈闭的遮挡条件主要由、、或形成。

56.油气藏是指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所谓“单一”的涵义主要指、、和。

57.外含油边界指,内含油边界指,含油面积指。

58.油气柱的高度指。

59.油气藏分类的原则包括和。

60.油气藏按圈闭成因可分为、、、、。

61.构造油气藏主要包括、、、四类。

62.背斜圈闭按成因主要可划分为、、、、五种类型,其中同沉积背斜主要包括、。

63.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三类,地层油气藏主要包括、。

64.岩体刺穿油气藏主要包括、、三类。

65.地层不整合油气藏主要包括和。

66.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

67.断层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包括和。

68.碎屑岩中胶结作用的主要方式包括、、、。

69.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由酸的溶解作用产生,地下产生溶解作用的酸主要为和。

70.成岩阶段中为次生孔隙发育带。

71.影响碳酸盐岩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

72.碳酸盐岩孔隙型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有利于孔隙型储层发育的主要沉积相为、、。

73.据岩溶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可将碳酸盐岩地区的岩溶剖面分为四个带,分别为、、、。

74.古岩溶发育的基本控制因素为、、、。

1.在油气初次运移中,石油主要是呈相态运移的,而天然气既可以呈、相态运移,也可以呈相态运移,还可以呈运移。

2.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包括、和。

3.形成烃源岩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包括、、、等。

4.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主要为和。

5.烃源岩不同演化阶段排烃模式不同。

未熟-低熟阶段的排烃模式主要为,成熟-高成熟阶段的排烃模式主要为,过成熟阶段的排烃模式主要为。

6.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所受的力主要包括、、。

7.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微观上包括、,宏观上主要有、、。

8.不整合面的三层结构是指、、。

9.在油气充注储层时,油气首先进入孔隙,然后再慢慢进入孔隙,这是由于大小孔隙的毛细管力不同。

10.影响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主要地质因素包括、、。

11.影响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

12.储集层中水的流动方向总是从向的方向流动。

13.以层析作用为主时,随着油气运移距离增加,石油中的重组分含量,轻组分含量;石油的密度和粘度变______。

14.以氧化作用为主时,随着油气运移距离增加,石油中的重组分含量,轻组分含量;石油的密度和粘度变______。

15.油气二次运移的距离与、、有关。

我国陆相盆地油气运移的距离一般。

16.大规模的油气二次运移的时期是。

17.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包括、18.油水两相共存的孔隙系统中,如果水附着在岩石孔隙表面,称为润湿相,为非润湿相,这时称岩石为。

19.烃源岩层系的岩性组合影响排烃效率。

石油聚集的最佳砂岩百分比。

20.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和。

21.一个盆地的油源是否充足主要与、、有关。

22.含油气盆地生储盖组合从空间上可以划分为、、和。

其中对油气聚集最为有利。

23.含油气盆地生储盖组合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

24.影响圈闭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

25.“源控论”的主要内涵为。

26.水动力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27.一个盆地的油气保存条件主要与、、等条件有关。

28.凝析气藏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

29.深盆气是由作用形成的气藏,它主要储集在的储层中。

30.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形成于温压条件下,主要出现在和两种环境中。

31.天然气在地下岩石中的扩散作用主要受、、等因素的影响。

32.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受主要受、、等因素的影响。

33.导致油气藏破坏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

34.世界上油气最富集的三种类型的盆地是、和。

35.我国东部裂谷盆地一般经历、、演化阶段。

36.我国东部裂谷带拉张型盆地主要包括、、、、,中部克拉通过渡型盆地主要包括、,西部造山带挤压型盆地主要包括、、、。

37.我国石油资源最丰富的5个盆地为、、、、。

38.我国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3个盆地为、、。

39.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是,位于盆地。

40.地壳上石油最富集层系为、、。

41.油气勘探技术方法归纳起来可划分为四大类、、、。

42.录井方法主要有、、、、、。

43.钻井及井筒技术主要分为、、、。

44、将岩心沿轴线劈开,观察岩心截面含油面积的百分数。

将砂岩含油产状分为五级:、、、、。

45.按油气勘探阶段,探井主要分为、、、。

46.油气勘探工作可划分资源调查和工业勘探两个时期。

资源调查时期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其最终目标是查明区域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确定有利的勘探靶区,提交各种级别的油气资源量;工业勘探时期包括、两个阶段,其最终目标是发现油气田和探明油气田,提交各种级别的储量,储量由低级到高级可划分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