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3)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一) (5)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二) (7)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说课稿(一) (10)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说课稿(一) (12)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说课稿(一) (15)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说课稿(二) (18)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21)课题1 空气说课稿(一) (23)课题1 空气说课稿(二) (25)课题2 氧气说课稿(一) (28)课题2 氧气说课稿(二) (31)课题3 制取氧气说课稿(一) (34)课题3 制取氧气说课稿(二) (37)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40)课题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一) (43)课题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二) (45)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一) (47)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二) (49)课题3 元素说课稿(一) (51)课题3 元素说课稿(二) (53)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55)课题1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一) (57)课题1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二) (63)课题2 水的净化说课稿(一) (67)课题2 水的净化说课稿(二) (72)课题3 水的组成说课稿(一) (75)课题3 水的组成说课稿(二) (78)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说课稿(一) (82)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说课稿(二) (8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89)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指导、学法指导、教学活动、评价分析七个方面来完成今天的说课,肯请在座的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本课上接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使学生明白了化学是学习什么的学科,下接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开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真实验尊重实验的形式最佳切入点。
是很好承上启下课,该节内容在此不仅是为了下一课也是为全书各章节中物质两种变化形式、物质两类性质做提纲契领的知识铺垫起重要作用,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基础性知识,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变化等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他们的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信念。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记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树立对待化学实验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其运用难点:对实验现象以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的正确描述,对物质种类是否变化的判断。
四、教法指导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交流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得出结论→讲解总结→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反馈教学。
五、学法指导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我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举出周围常见的例子·提问·对比总结,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六、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媒体辅助 [引言]1、暑假前后同学们的变化 2、纸张变形实验 3、食物变质认真听讲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学生熟悉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分析变化这个词,为后边的讲解做铺垫,学生刚接触化学,起点应尽量放低,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分钟板书实验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发表意见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5分钟板书回归课本,分析课本上的实验,带领学生做课堂练习。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书本上的实验与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有什么联系。
将生活和课本联系起来,一起分析得出概念,从生活到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5分钟板书归纳学生的发言,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
学生发表看法,归纳变化的不同与相同之处,认真听讲,做笔记,做练习。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我表达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0分钟板书化学使研究物质的科学,接下来学习的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带领学生做课堂练习。
认真听讲,回答问题通过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7分钟板书小结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学生清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3分钟板书七、教后反思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二)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其中说教学过程是我这次说课的重点。
一说教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基础性知识,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变化等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他们的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信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难点】(1)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2)能正确的区分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哪些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具准备】小玻璃·细铁丝·纸片·酒精灯·试管·水·研钵·课件等。
二说教法: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分组实验,交流探究→教师演示,验证实验→提出问题,讲解总结→课堂练习,拓展视野→课后作业,反馈教学。
三说学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
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我的演示实验·提问·对比总结,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
学生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化学学科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但是怎么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通过这节课将对这个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又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
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其中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规范、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2)难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是本节内容的难点二.教法分析:1.学情分析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于化学的了解几乎为零。
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未接触过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引导学生实验、如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
2.教法分析本课题在教法上主要采取通过师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学习知识。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建议按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引导学生,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
设计探究方案如下:第一步: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有关蜡烛燃烧等现象进行回忆,并设疑第二步: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第三步:交流讨论问题第四步:填写学案、小结三.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4点的指导:①对学生实验方案的指导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与设计,也就是学案的设计。
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的物质入手展开实验。
在实验设计上,从活动步骤、现象、分析结论三个方面列表。
在每个具体的实验操作后面,要设计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这样做可以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自主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化学本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的方法和观察现象的角度。
③注重引导学生完整而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规范、准确、全面的描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价值观。
④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探索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实验的成功或失败给予鼓励或指导。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验结果,更应注重实验过程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1.学生课前准备:提前一天布置家庭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