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学期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完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学期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学期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篇宇宙与地球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中主要天体类型的名称: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星云。

(能够识别宇宙中各主要天体的类型)2、星云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和密度小的特点。

3、闯入地球大气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燃烧,产生的光划过天空,这种现象叫做流星现象。

降落到地面的未燃烧尽的流星体叫做陨星。

(用语言描述流星与陨星的区别)4、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八颗行星、矮行星和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等围绕太阳运动,由此构成太阳系。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主要天体系统5总星系河外星系6、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读P6“太阳系示意图”观察)8、按行星的物理性质和距离太阳的远近进行分类(按照距日远近),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和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比较各类行星的体积、质量、密度差异)9、八大行星中,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一天比一年还长的是(自转周期比公转周期长)金星;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木星;卫星最多的是土星;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水星。

10、冥王星质量和体积偏小,不能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因此被降级为矮行星。

11、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思考:哪三个方面的“适中”,对地球环境分别有什么影响?)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平均气温适中,有液态水存在;1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有适合的大气层;。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使地球上昼夜和四季更替节奏适中2 地球的伙伴——月球专题基本没有大气和水、无声、全天漆黑,昼夜温差大。

小1、因为月球引力,所以月球表面火山爆发形成的。

,这可能是陨星撞击或最明显的特征2、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自转3、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一致,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这是因为月球的和公转方向也一致(提示:用“月”字旋转理解)。

日。

月相4、恒星月27.32 是月球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的时间,其公转周期为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这样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日。

,平均时间29.53月相的名称5、在下列方框内填入及其对应的农历日期(思考:各月相月出月落的时间)..........上弦月(初七、初八)满月(十五、十六)新月(初一)6、每次日食必然发生在,每次月食必然发生在(思考其成因,为什么不是每次新月或满月都会发生日食或月食?)7、连续两次涨潮(或两次落潮)的时间间隔为。

8、当日、地、月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即和,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当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相垂直,即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太阳的引潮力会削弱月球的引潮力,形成小潮。

9、人类可以利用潮汐的规律进行捕鱼和晒盐,利用潮起潮落发展滩涂水产养殖,还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2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专题3。

(通读教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1、太空资源的主要类型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地球运动专题4方1、地球不停地绕地轴逆时针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叫地球自转,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作向旋转(北逆南顺)。

秒。

我们通常使用的地球分456、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日,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小时2 秒)分小时。

(思考:为什么恒星日比太阳日少35624自转周期是太阳日,一日时间长度为外,其他任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的角速度为零3、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称为地球自转的。

°/小时15何地点的角速度都是。

零4、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称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两极为。

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为5分钟,这种因各地经度而出°,时刻相差 4 1 6、经度每隔15°,时刻相差小时,经度每隔1。

(要求:学会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地方时时区7、各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的区时。

E、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而是8 120°的地方时,或东八区°,合为一个时区,称作东西十二区。

其他时区都跨经度、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9 个时区。

2415°,全球共划分为相同,日期不同。

西12区,时刻区(日界线)以西是10、国际日期变更线东12 ,以东是减少一天,反之则增加一天。

12东12区比西区早一天,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堆积。

地转偏向力11、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因此,长江南岸侵蚀、北岸点稍慢。

(近快远慢)点稍快,在,公转速度在、地球公转方向12 自西向东近日远日′。

23 13、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称为黄赤交角,为°26日期、二分二至日对应的名称14、观察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和节气,在方框内填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及。

(重点:学会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3吗?太阳直射点15、你能用示意图来表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轨迹N 23°26′°0S′23°2616 ,简称太阳高度。

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太阳光与地平面(要求看懂太阳光照示意图)°,并1790、就正午太阳高度的而言,在任何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上为纬度分布降低。

从直射点纬度处向南北两侧18、就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言,在任何地区,当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小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就达到当地全年的最大值。

如在北回归线及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

19、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

其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决定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

20、北半球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在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若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思考:概括太阳直射点与全球昼夜长短的关系)21、在北半球,一年中越接近夏至日,昼越长夜越短;越接近冬至日,昼越短夜越长,每年夏至日,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到处出现极昼现象。

赤道上总是昼弧等于夜弧,所以全年昼夜等长。

(思考: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动时,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如何?)22、几种常见的光照图判读(侧视图、俯视图、二分二至日图,其他变式图等)【主要考点:确定地球自转方向;经纬度位置;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日期、节气和季节;确定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昼夜长短情况;日出日落时间;极昼极夜范围等】4岩石与地貌第二篇5 板块运动专题: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六大板块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太平洋板块。

(读“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了解某地区位于哪个板块内或板块交界处)驱动力地幔物质对流是。

2之上滑动,板块作用的、板块在软流层3、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

因此,地震火山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思考:澳大利亚大陆为何地震较少?)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大地貌的成因,如大西洋、喜马拉雅山等板块运动特点形成地貌海洋大洋板块张裂板块张裂的地区←||→(生长边界)裂谷大陆板块张裂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板块碰撞的地区→||←(消亡边界)巨大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5、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海底岩石年龄从海岭到两侧由新到老对称分布(观察地图册“海底岩石年龄分布图,分析原因)6、在“震源和震中示意图”写出地震要素名称: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

7、地震发生时,人们先觉察到的是地面上下颠簸,接着而来的是左右、前后摇晃,原因是因为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

8、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地震烈度表示地震的破坏程度。

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30倍(思考:震级相差三级,能量相差多少倍?)。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所影响的地区有多个烈度。

9、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抗震性能、救援等。

10、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在“世界地震、火山分布”图上找到地震带分布,掌握主要地震国位于哪个地震带上,思考:为何我国地震灾害频繁?)专题6 岩石与矿物1、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关系图5专题7 地貌思考:河流上、中、下游地貌特征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思考:喀斯特地貌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思考:以海蚀地貌或海积地貌为主的地区,人类可以发展哪些经济活动?地貌类型名称分布成因分类6风积地貌风力堆积风成沙丘沙漠、干旱地区地貌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力侵蚀思考: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土地沙漠化现象?分类分布地貌类型名称成因最典型黄土地貌流水切割黄土高原(特点:千沟万壑)塬、梁、峁思考:黄土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分析: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通常是封闭的曲线;等高线一般不垂直、等高线特征2、米、500米。

不相交(陡崖、悬崖除外);示坡线表示降坡;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200(思考:如何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判定五大地形区)各种地形部位的判读3、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陡坡——,坡度较(小)等高线(稀疏)缓坡——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山脊(分水岭)——等高线弯曲,凸出部分指向(低)处等高线弯曲,凸出部分指向(高)处山谷(集水线)——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鞍部——陡崖——等高线特别密集以至几条等高线(重合)——几条等高线(相交)悬崖(注意语言表述)4、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1)与气候结合:①光照、②气温、③降水、④通风。

()与河流水文结合:①判断河流位置及流向、②水库、大坝选址、③引渠道的选择。

2)与生产建设结合:①铁路、公路选线、②港口选址、③农业生产布局、④工业区选址、⑤3(居民区、⑥疗养院。

(通读教材《地貌与经济建设》内容,了解地貌与农业、工程建设、城市发展、旅游的关系)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专题8,氮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1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微小尘埃组成的混合物。

氧和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等。

72、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名称及气温变化特点和成因气温变化原因主要现象和人类活动大气分层气温变化大气粒子散逸人造地球卫星变化小高度电离状态,有极光;无吸离子态气体高度上升收太阳辐射增温气温上升线电通信垂直对流强烈高度上升(高空对流层)气温下降水平运动、气流稳定,水汽吸收太阳臭氧高度上升尘埃少、天气晴朗,适合大紫外线辐射增温气温上升型飞机高空飞行地热量来源于海拔升高1KM,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面长波辐射气温下降6.5C 03、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特征:热空气上升对流运动气温分布热量主要水汽在冷空气下沉下热上冷显著来自地面对上升运动中距地面天气变流冷凝、易最近化显著水汽蒸发水汽、层成云致雨尘埃上扬尘埃集中吸收紫外线大气气温分布水平运动臭氧集中温增稳定下冷上热平有利于流飞机飞行水汽、尘埃少层大气能见度好、4: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防弹衣”——阻止“天外来客”对地球生命的伤害“遮阳伞”——削弱到达地表的强烈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温被”——减少地面辐射损失,使地表昼夜温差较小 ,(重点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的示意图”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更强,大气返还给地面的热量更、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是因为大气逆辐晴朗的夜间水汽和云多,从而补充了因地面长波辐射损失的热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