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学习过程: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师: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生答)师:提出过程要求:(1)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2)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3 )全班交流。
分类整理结果如下:1.长度、面积、体积单位。
(1)板书: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面积单位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体积单位立方毫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容积单位毫升升(2)说一说。
①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②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③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呢?④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要求:学生用手比划或举例说明。
(3)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有什么联系?(4)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①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单位。
如:千米、平方千米、公顷等。
②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对这些计量单位的理解。
2.质量单位。
(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2)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3)估一估。
①1只梨大约有多少克?1块橡皮擦大约有多少克?②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3.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3)说一说①1节课有多长?1小时大约有多长?②1秒是多长?你跑100米大约要多少秒?4.人民币单位。
(1)人民币单位:元、角、分(2)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二、单位换算1.说一说。
(1)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2)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2.练一练。
(1)3时20分=()分(2)2.6吨=()吨()千克(3)3080克=()千克()克(4)7立方分米8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在学生理解单位改写的原理的基础上,再引导运用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进行改写。
3.做一做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师:下面是小红的日记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2009年2月29日星期一晴今天是2009年2月29日,早上我从睡梦中醒来,一看表已经是19点钟了,我立刻从长2千米,宽1.6千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然后拿起5毫米长的牙刷刷牙,用8平方米的毛巾洗脸、太好了,我才用了10小时时间。
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250升的牛奶一饮而尽。
又吃了一个100千克的面包,想到今天要买本参考书,就从抽屉里拿了7分钱,背起书包,飞奔出门,经过20秒,我就高高兴兴到学校了。
(读完后哄堂大笑)师问:你们笑什么?那小红的日记中都有哪些计量单位呢?(学生得出: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容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等)师:同学们,你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么?请修改。
师:修改完后请整理出单位的换算。
师:在我们的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对各种量的计量中,进率的运用可不能马虎啊,今天我们一起来系统整理复习小学学习过的一些常见的量。
二.观察、感知、实现知识认识的深化,构建知识网络1.合作复习。
师:在日记中有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等。
师:你有没有好方法,可以把以前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
可以用示意图表示计量单位及其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最全面。
2.汇报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可要求学生:先汇报分几类单位进行整理,再汇报每一类单位的知识(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整理情况)(1)复习长度时提问:1米有多长?1分米呢?1厘米呢?用手比划一下。
你能找出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1分米、1厘米?(2)复习面积单位时提问:谁能描绘或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接着教师出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让学生能认识到它们的实际大小,并让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找到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实物:如,我们的大拇指的指甲盖大约有1平方厘米,我们的手掌大约有1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平方厘米?(3)让学生估一估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4)复习体积单位时,让学生描绘、比划出1立方米有多大?用多少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才能堆成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实物,如骰子,魔方等,让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有个明确的认识。
体积和容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升和毫升与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5)复习质量单位。
师:这里有1粒花生米,估计一下有多重?(1克)多少个这样的花生米重1千克?生活中的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1吨呢?(6)整理时间单位时,让学生有顺序地说出学过的时间单位。
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吗?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怎样判断哪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今年是什么年?3.建构知识网络师:我们一起来欣赏整理后的计量单位。
(对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提问:如每相邻两个长度、面积等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什么特点?并和学生一起完善表格。
)1000 10 10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100 10000 100 100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0 1000体(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1000 100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100 12 30 24 60 60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10 10人民币:元——→角——→分师:我们怎样才能又快又好于记住这些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呢?4.复习单位换算师:在实际生活和计算是,有时需要把同一种量、不同计量单位之间进行改写。
你还记得怎样改写吗?(先小组交流再汇报)总结: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时,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时,要除以进率。
三、巩固练习,综合运用(课件出示)1、填一填。
一间教室的长是9(),面积是48()一个鸡蛋约重50()冰箱体积是240()容积是200()刘翔110米跨栏成绩训13()一头大象约重4()2、判一判。
(对的打“√”,错的打“×”)(1)2000年和2100年都是闰年。
()(2)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
()(3)数学课本的长是18分米,宽是13分米。
()(4)17时45分也就是下午5时45分。
()(5)每年都有366天。
()(6)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重。
()3、说一说(1)小明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明年他才过第三个生日。
你知道他今年是几岁?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呢?(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什么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的联系?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师:下面是小红的日记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2009年2月29日星期一晴今天是2009年2月29日,早上我从睡梦中醒来,一看表已经是19点钟了,我立刻从长2千米,宽1.6千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然后拿起5毫米长的牙刷刷牙,用8平方米的毛巾洗脸、太好了,我才用了10小时时间。
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250升的牛奶一饮而尽。
又吃了一个100千克的面包,想到今天要买本参考书,就从抽屉里拿了7分钱,背起书包,飞奔出门,经过20秒,我就高高兴兴到学校了。
(读完后哄堂大笑)师问:你们笑什么?那小红的日记中都有哪些计量单位呢?(学生得出:时间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容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等)师:同学们,你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么?请修改。
师:修改完后请整理出单位的换算。
师:在我们的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对各种量的计量中,进率的运用可不能马虎啊,今天我们一起来系统整理复习小学学习过的一些常见的量【设计意图:复习课的核心是“整理与练习”,恰当地处理好整理与练习的关系,也是复习课应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构建量与计量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不觉得复习课枯燥乏味?我选用一篇源于生活而又“笑话百出”的日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开心一刻时,感受到学习量的计量的重要性,课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让学生不会觉得复习课是一种复担。
由(1)从日记中找出常见的量及计量单位,(2)改日记,(3)再从日记中整理出单位的换算,三个环节的练习设计,围绕了本课的复习重点,唤起学生回忆,再现旧知,为本课系统复习常见的量及进率做好铺垫。
二.观察、感知、实现知识认识的深化,构建知识网络1.合作复习。
师:在日记中有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等。
师:你有没有好方法,可以把以前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
可以用示意图表示计量单位及其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最全面。
【设计意图:以日记为线索,学生从日记中找到许多常见的量,用这样的形式来整理“常见的量”的知识,对知识的梳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再加上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小组中加入竞争,可以避免常规复习课的枯燥乏味。
2.汇报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可要求学生:先汇报分几类单位进行整理,再汇报每一类单位的知识(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整理情况)(1)复习长度时提问:1米有多长?1分米呢?1厘米呢?用手比划一下。
你能找出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1分米、1厘米?(2)复习面积单位时提问:谁能描绘或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接着教师出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让学生能认识到它们的实际大小,并让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找到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实物:如,我们的大拇指的指甲盖大约有1平方厘米,我们的手掌大约有1平方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