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考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考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考题武汉市第十六中学高二历史试题1.《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以上材料说明()A.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B .孔子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C.孔子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D.富商能操纵各诸侯国的行政大权2.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的本质意图是()A.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子弟B.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C.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D.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教育的课程3.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

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D.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4.“从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文,则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A.鲁迅B.胡适C.陈独秀D.蔡元培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民权主义,其目标是()A.反对封建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B .反对帝国主义侵犯中华民族的利益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D.反对君主专制制度6.以下关于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实质的分析,最准确的是()A.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B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先进技术C.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D.学习西方开展维新变法运动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反对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

这种错误属于()A .教条主义B.主观主义C.官僚主义D.自由主义8.在新文化运动中,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 .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9.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最严重的是()A.农业B.工业C.教育D.军事10.古希腊智者学派喜欢通过修辞学和公开演说来感染民众,让他们懂得怎样才能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得最杰出。

这客观上反映了()A.参与政治生活是当时雅典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B.智者学派生活困苦,通过这种手段多收取学费以维持生活C.智者学派主要由文学修养较高的教师组成D.智者学派的哲学思想有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11.公元前 5 世纪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A.他们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界的兴趣B.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C.他们认为对自然界的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无益D.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界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12.信息经济出现后,在世界各地得到全面发展,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B.知识和信息本身已经成为巨大的实际生产力C.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强化D.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消失13.下列有关著名画家梵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意大利的印象派代表人物B.属于极端个性化艺术家的典型C.作品以《向日葵》系列最为知名D.画作特点是形式夸张,色彩明快14.下图中的建筑是位于我国河北省西柏坡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以下关于这幅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14图15图17图A.这里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B.会议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重大决定C.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会议规定了党在革命胜利后的总任务15.上图是1979 年 1 月 1 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邓小平,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请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这幅图反映了 ()①中美正式建交②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③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④美国新闻界希望中美关系尽快实现正常化A.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16.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个东西是人类不能够征服的,第一是我们头上的星空⋯⋯。

然而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掌握把人类送入太空技术的国家先后有()A.苏、英、美B.美、苏、法 C .苏、美、中D.日、苏、美17.上图是毛泽东的题词,该题词提出的特定历史背景是()A.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文化凋零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经济建设逐步展开C.“文革”结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D.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18.亨利希 ?海涅 (1797 ~ 1856 年 ) 是德意志著名的诗人,《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是他著名的作品。

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一重诅咒给那个上帝,饥寒交迫时我们向他求祈;我们希望和期待都是徒然,他对我们只是愚弄和欺骗——我们织,我们织!一重诅咒给阔人们的国王,我们的苦难不能感动他的心肠,他榨取我们的最后一个钱币;还把我们像狗一样枪毙——我们织,我们织!”⋯⋯这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荒诞主义19.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20.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B .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 .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 .勤劳致富21.下列对四位物理方面的科学巨匠的表述,正确的是()A.他的发现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B .他的发现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C.他的发现为人类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D .他的发现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22.梁启超在《改革起源》中说:“强学会虽封禁,然自此以往,风气渐开,已有不可抑压之势。

”这反映了()A.维新思想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基础B.维新思想与封建顽固思想的激烈论战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 D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成为思想解放的潮流23.建设和谐的家园,我们提倡虚怀若谷、宽容谦逊、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在我国古代提出相似主张的思想家是()24.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 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C.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D .《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25.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王道和民主政治 B .仁政和道德教育 C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 .实行人治和法制26. 18~ 19 世纪,欧洲音乐 ( )A.从古典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 B .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C.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 D .从浪漫主义向印象派过渡27. 2003 年 2 月 3 日 ( 中国农历正月初三) 晚,上海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羊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观众对中国音乐艺术家们的出色演出一再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这主要反映了()A.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 .西方音乐向中国音乐学习C.中国民乐走向世界 D .中国音乐水平世界最高28.下列哪个事件的报导能使当时的人获得电视所带来的身历其境之感( )A.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 B .美国第一批垄断组织的公司开业典礼C.贝多芬的音乐演奏会 D .古巴导弹危机29.一批学生到博物馆看画展,导游对他们解说道:“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这一批学生在参观() A.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B.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绘画C. 19 世纪印象派绘画D.20世纪现代主义立体派绘画30.文学、艺术虽然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在创作风格上却可以有相似之处。

与右侧名画具有相同创作风格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日出?印象》31.受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②贝克特的《等待戈多》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④凡高的《向日葵》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2.下图为《山东平度山区的希望小学学生上计算机课》,它深刻反映了()A.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 B .职业教育的发展 C .山区摆脱贫穷 D .计算机的普及33.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了解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是因为 ( )A.艺术创作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 B .艺术创作不允许主观虚构C.艺术创作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D .艺术创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34.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抨击了自己国家的分裂和落后,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A.雪莱B.雨果C.海涅 D .巴尔扎克35.以下文学作品创作风格属于现实主义的是( )①《诗经》②“三吏”“三别”③《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④《大卫 ?科波菲尔》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36. 1957 年后,“双百”方针不能贯彻的主要原因是()A.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影响 B .“大跃进”运动的干扰C.林彪、江青等人的破坏 D .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后果37.由图片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②“百花凋零”③“样板戏”独占舞台,长久上演④“双百”方针被反革命集团恣意篡改和歪曲A.①③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38.“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这是对谁的最高褒奖 ( )A.钱学森 B .杨利伟 C .郭沫若 D .袁隆平39.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 .“神舟 5 号”发射成功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40.“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这是张爱萍将军为悼念邓稼先所写的悼词。

由此可以推断邓稼先是新中国著名的( )A.核物理学家 B .医学家 C .农业科学家D .艺术家41.达尔文在 1871 年发表的《人类的起源》一书中使用了右面这幅图片,这只雄猴浓密的毛发显出了非凡的雄性吸引力。

达尔文使用此图旨在说明()①优胜劣汰的道理②动物器官用进废退的道理③适者生存规律④自然选择规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2.德国的雅斯贝尔斯在1949 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 至公元前200 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