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5有理数减法课型新授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律,并能利用运算律进行相应的计算。
教材分析:“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学习的新内容。
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了有理数运算的必要性与作用,具有了一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数学思考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问题解决: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4、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
点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与媒体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多媒体课件教具准备
师生活动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
2、计算
(1)(-11)+(-9)=
(2)(-3.5)+(+7)=
(3)(-1.08)+0=
(4)(+23)+(-2 3 )=
情境创设:
活动一、
多媒体呈现教科书40页图片,提出问题:乌鲁木齐的最高温度为4℃,最低温度为-3℃,这天乌鲁木齐的最高纬度比最低温度高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小组互助)
(二)新授:
活动二:
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计算温差,感知有理数减法法则。
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比-3℃高多少摄氏度吗?
先请同桌两位同学相互讨论交流,然后请2~3个学生发言.问题2:
昨天气温为0°C,再降低3°C,是多少?
活动三、你能计算吗
①5-(-2)= 5+2=
②3-1= 3+(-1)=
③4-(-3)= 4+3=
④6-4= 6+(-4)= 活动四通过以上两组题目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请小组代表全班汇报,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问题3、你能够用字母把法则表示出来吗?
a-b=a+(-b) (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减法============加法)
例1.计算 :(1) 9-(-5); (2)(-3) - 1
(3)0-8 (4)(-5)-0
练习一、1计算
复备修改及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为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好铺垫
目的:
由实际问题的给出,学生能比较容易的得出最高纬度比最低温度高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目的:例题要给学生进行规范的板书,同时进一步巩固减法法
①3 – 5 ② 0 –(- 7)
③–6–(–6)④(– 6)– 6
抢答
①9-(-11)②(-3)-5
③ 3-(-5)④(-3)-(-5)
2、填空题:
1、(1)温度3°C比-9°C高;(2)温度-6°C比-2°C低;
(3)海拔-200米比-300米高;(4)海拔600米比-100米高。
例 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为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例3
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
100 150 -400 350 -100
(1)第三组表现好还是第四组表现好?好多少分?
(2)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相差多少分?
(三)拓展提升:(小组合作)
利用减法比较大小
a,b是两个有理数,
①若a-b>0,则a___b;
②若a-b<0,则a___b.
发现:大的减小的___0,小的减大的___0
练习:
比较下面数的大小: —6,—9 —12,—26 —56,—23
(四)课堂小结
1.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示为:a-b=a+(-b) 则,明确运算步骤:先确定符号,后确定绝对值。
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例2、例3学生上黑板展示。
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2.转化的思想方法:
减法运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
检测
1、一个数加-3.6,和为-0.36,那么这个数是()
A.-2.24
B.-3.96
C.3.24
D.3.96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14)-(+5)= -9
B. 0-(-3)=3
C.(-3)-(-3)= -6
D.|5-3|= -(5-3)
3、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一定是()
A.零
B.正数
C.负数
D.零或负数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大
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C.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D.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5、(1)(-7)-2= ;(2)(-8)-(-8)= ;
(3) 0-(-5)= ;(4)(-9)-(+4)= .
6、(1)表示数3的点与表示数-2.2的点的距离是;(2)表示数4.5的点与表示数2.5的点的距离是;
(3)表示数-4与-4.5的点的距离是;
(4)表示数-3.5与2.5的点的距离是.
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2.6知识技能的1、3、4
2(1)(2)目的:通过检测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