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读书班读书资料————————————————————————————————作者:————————————————————————————————日期:柳州市白沙小学青年教师读书计划教师:苏翠萍我的读书格言:多读书,读好书,我读书,我快乐。
读书内容《书声琅琅的三年级》《弟子规》《力量》个人读书计划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
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更新自己的观念,丰富自己的头脑。
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一缸水,有源源不断的活水,那我们就更加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要不断进行充电,才能做一个智者,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畅游。
尤我将积极响应我校发出的倡议,捧起书来,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为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特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创建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水平。
二、我的读书目标: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比如有关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的书籍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阅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阅读使自己业务精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念,开阔教师的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通过阅读学习,丰富自身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三、主要措施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
教师读书之后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想法”并转化为“做法”,将教师个人化的教育想法称为“教师的信念”。
有了“教师的信念”之后,“教师的行动”将随之发生改变。
我希望通过自己读书实践,能大面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优秀教师。
2.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读书内容将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原则,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先读、精读,政治理论、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略读、速读。
3.每天确保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
坚持读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
6.个人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做学生的好榜样,勤于做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每天确保有时间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呼吸与共。
ﻫ 7.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8.必读书目:1.(《书声琅琅的三年级》2.《弟子规》3.《力量》4.教育网站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的途径。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师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柳州市白沙小学青年教师读书心得摘抄苏翠萍读书时间:2014年9月读书题目: 《书声琅琅的三年级》精彩摘抄:一、课本之外的读诵,要想持久可行,就应当是不求甚解、简单清浅和充满童趣的。
......所谓时候到了,就是文本的深度要和孩子的理解力相适应,是跳一就可以够到的熟苹果,而不是既酸又涩的生柿子。
无论做什么,坚持总是硬道理;不求甚解倒是与读经的宗旨是一致的;但是薛老师不是很赞成读经,是因为低年级的孩子识字少,读经的话比较枯燥,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
但是我们三年级了,应该是可以读经了。
二、对人发生深刻影响的阅读,从第二遍开始。
因为读者只有摆脱了对情节的牵挂,才可以静心体味文字深处的东西。
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话说,这就白色阅读。
好的书看一遍是不够的,总是忍不住去看第二遍,看第三遍。
奕博看书,尤其是大了以后,看第二遍的书很少,但是听的话,却是二三遍也不够的。
就那个《三十六计》至少听了将近20遍了,现在又在听《小鲁讲故事》,看那架势,听一遍肯定是不过瘾的。
三、真实的成长,唯其缓慢,所以可靠;真实的教育,唯其朴素,所以实在。
四、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五、小花之所以开的美丽,是因为教师以一颗体察而不失理性的心,做了一片温暖而是以的沃土。
六、为了培养终身读者,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强调“轻松易读”的原则。
学生所读是否经典不失最重要的,因为学校工作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终身读者,而不是英语教授。
我的收获:一年级的时候读薛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二年级的时候读《我们二年级了》,三年级读《书声琅琅的三年级》。
读读薛瑞平老师的书,跟随一下她的脚步,平和一下自己的心态,真的很好。
柳州市白沙小学青年教师读书心得摘抄苏翠萍读书时间: 2014年10月读书题目:《书声琅琅的三年级》精彩摘抄:1、儿童是需要宠爱的:让孩子过早地暴露于危险、困难和竞争的风刀霜剑之下是残忍而愚蠢的。
当他幼小,当他身心较弱,必要的宠爱,是虚在根部的光明和温暖——使得将来必须独自面对寒夜的时候,能够独自面对。
那些到来成本还能享受宠爱的人,是多么多么的幸福啊。
仿佛一棵树,随时可以触到充沛的地泉。
2、消解怨愤,也是对学生的关爱。
因为怨愤如同秘密,是童年不能承受的心理毒瘤。
3、使我与师范同学迥然不同,使我长成一棵树的培植和滋养,绝大多数来自听课和培训之外的自求自取,来自那些宁静或者闹中取静时光里的沉醉。
没有讨论,没有启发——可是,只要读进去,你就不能不经历震动、洗礼和生长。
一点一点,心灵的溪流日渐拓宽和充直到成为江河,成为海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所有真实的成长,都是独立完成的;所有真实的成长,都是在无声中进行的。
雷电在震响天穹之前,必要经历长久的沉默;百合绽放之前,必要再深黑的泥土里沉默整个的冬季。
4、将心比心,平和地面对差异,不急不躁,不强求一致,恰是让程度不同、性情各异的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充分、最平稳、最实在进步的最佳做法。
至于发言的孩子总是比较集中——这是正常的,也是应当的我的收获:让愿意表达的尽情表达,让喜欢倾听的享受倾听。
这也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吧。
当你面对众溪,你且想着如何汇溪成海。
当你面对大海,你且欣赏浪花。
何必追问,何必记取浪花究竟是哪一朵。
要坦然面对、坦然接受孩子之间的差别:感悟能力的差别、表达能力的差别、表达欲望的差别。
读书的目的是学习,薛老师的《书声琅琅的三年级》中的许多做法和想法来源于她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非浅,对我的日常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所以我记下。
柳州市白沙小学青年教师读书心得摘抄苏翠萍读书时间: 2014年11月读书题目: 《弟子规》精彩摘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我的收获: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
《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
“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
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柳州市白沙小学青年教师读书心得摘抄苏翠萍读书时间: 2014年11月读书题目: 《书声琅琅的三年级》精彩摘抄:1.坚守品质标准,恭敬美好事物,让孩子只看见,让孩子只听见,只听见美好文字的美好,让朗读成为声音世界里美好的花朵――这是书声琅琅的三年级朗读的基本原则。
2.“白色朗读”“白色倾听”——这是书声琅琅的三年级朗读的有效方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认为,对人发生影响的阅读往往是从第二遍开始的。
因为读者只有摆脱了对情节的牵挂,才可以静心体味文字深处的东西,这就叫“白色的阅读”。
3.读书,写作,对话,思考。
这就是语文。
我的收获:为量是求、没有品质保证的轮流锻炼的结果,只能让班级整体语言素养和阅读兴趣朝着木板最短的方向而去。
面对美好文字——蕴藏着美好声音的美好文字,她采取的是“选拔、安排、区别、搭配”的四部曲,通过孩子在台下“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练”,让效果亮起来,让掌声响起来,以同伴的风光激发其他孩子“我也要如此”的朗读愿望。
所谓教育,就是让儿童顺应天性地发展自己。
只有源自孩子内心的成长需要,他们才会“一个接一个”“一个带一个”地悄然行动。
这种有动机和欲望的自我修习和磨炼,才能不辜负美好文字给予孩子的美丽绽放。
薛老师把《失落的一角》、《三打白骨精》、《拉萨的天空》等倍受孩子喜爱的作品一遍又一遍地读给他们听。
渐渐地,孩子们也学着她的样子把优秀的文章来回地默读,反复地诵读。
随着朗读,孩子们亲切忆起和重温的,是情节,更是文字和声音。
从这种温暖和亲切出发,孩子们渐行渐远,直至成为经典读者!薛老师的教学没有花里胡哨的形式,没有现代技术的手段,有的只是反反复复与书本的亲密接触,让孩子的目光在铅字里浸泡,让孩子的耳朵在书声中浸泡,这就是薛老师教语文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