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考试大纲: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2.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3.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二、人生发展阶段 1.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 2.人生发展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考点1: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考点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1.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 皮亚克的认知发展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行为主义理论 依恋理论 2.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社会学理论 符号互动论 托马斯的情景定义 标签理论
2019/6/28
考点6:人生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与问题
0-3岁婴幼儿阶段 3-6岁学龄前阶段 6-12岁学龄期阶段 12-18岁青少年阶段 18-35岁青年阶段 35-60岁中年阶段 60-死亡老年阶段
人类需要的层次: 1.马斯洛需要的层次论 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 3.莱茵多亚尔和伊恩高夫需要理论
人类需要的类型: 1.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起源) 2.物质性需要和精神需要(对象) 3.生存性发展和发展性需要(迫切)
2019/6/28考点2:人类 Nhomakorabea为的类型和特点
人类行为的类型: 1.本能行为和习得性行为 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 2.多样性 3.发展性 4.可控性 5.整合性
考点3: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1.家庭 2.同辈 3.学校 4.工作单位 5.社区 6.文化 7.大众传媒
考点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人必须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 生影响; 4.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非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