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第十一课民族团结
【摘要】:本教案的设计,开课运用歌曲,激情导入,既渲染气氛、创设特定的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在学文明理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采取学故事、讲故事、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等形式,使学生明白我国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努力的情感。

结尾又让学生在歌曲中加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既照应了开头,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多媒体激情明理导行
教学设计理念:
依纲靠本尊重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激情、明理、导行,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素质教育的落实;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体现教材教法同步改革,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教材对象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学生大多十一、二岁,他们大多勤奋好学,活泼可爱,求知欲强。

针对我国目前少数地区仍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因而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尤为重要。

教学内容分析:
《民族团结》是鄂教版思品十二册第十三课。

本课让学生了解汉族和少数民族各有优势,搜集有关民族团结故事,从而使学生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靠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教学目标:
道德认知目标: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道德情感目标:
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道德行为目标:
1、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收集我国各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

教学准备: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爱我中华》。

[来源:学优中考网]
2、课件:①6位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图片。

②中国政区图。

③课后想和做第二题的“议一议”题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师相机板书课题:民族团结。

(此环节通过播放学生熟知的音乐,从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水到渠成地导入本课的课题)。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小朋友在我们课堂作客。

(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

[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

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

[来源:学优中考网]
生:朝鲜族、苗族。

生:白族……
4、师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

[来源:学优中考网]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直观的挂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看、听、思、学相结合,从而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及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二〉、学习民族团结的故事。

1、生读课文1—4自然段。

2、思考:①人们为什么尊敬文成公主?②文成公主对促进民族团结做了怎样的贡献?
③藏族群众是怎样纪念文成公主的?
3、指名答。

4、你还搜集到哪些民族团结的人和事。

5、指名答。

(本环节通过设疑、启发、点拨,层层递进地学习民族团结的事;通过榜样感染法,搜集资料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学习怎样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

过渡:的确,无数民族团结的故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那么怎样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呢?
1、学生读文,从文中找出答案。

2、生答: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来源:]
生: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生:……
3、出示课件(想和做第二题的“议一议”)思考:张品和王剑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你应该怎样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指名答。

4、生:不好。

他们应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生:不好。

他们不应歧视别人。

生:……
(通过设计议一议,正反事例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应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活动导行,深化情感。

设计小活动:假如班上来了很多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你怎样与他们相处?指名答。

1、生:我应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生:我应和他们交朋友,因为我们是兄弟姐妹。

生:我应尊重他们,平等相待。

生:……[来源:学优中考网]
2、师小结: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互助兄弟情。

风俗习惯互尊重,和睦相处分外亲。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神圣职责。

维护民族团结更是我们爱国的表现。

3、播放《爱我中华》歌曲,学生齐唱。

(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把学习的氛围推向高潮。

在教师小结后播放音乐,既渲染气氛,调动情感,又升华了主题。

)[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
板书设计:[来源:学优中考网]
民族团结
相互尊重
平等相待(爱我中华)
和睦相处
[来源:学优中考网]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爱国心,民族情为线索,按照激情——明理——导行的步骤,循序渐进的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

[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又升华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开课以一首《大中国》导入,从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结尾又以一首《爱我中华》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这既照应了开头,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仅体现在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本堂课教学,学生从课件中形象直观地了解到了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分布及其存在的优势,让学生看、听、思相结合,从而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为下文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用故事激趣,在故事中明理、导行。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本课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同时又充分学习文中动人的《文成公主的故事》。

榜样的事迹成了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不仅让学生思想上受到感染,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指导了学生的行为。

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课件相机出示反面的事例,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理、导行。

4、设计活动,强化学生的明理、导行。

结尾设计的小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又一次把课堂推向高潮。

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及时地进行引导,把思品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思品课为生活服务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