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纱线染整

第一章 纱线染整


二、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染色
n n
(一)活性染料的染色
1.概述
能溶于水,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几个 反应性基团(习惯称为活性基团),在适当 条件下,能够与纤维素纤维中的羟基、蛋白 质纤维及聚酰胺纤维中的氨基等发生反应而 形成共价键结合,故活性染料也称为反应性 染料。
特点:
价格便宜、色泽鲜艳、色谱齐全、匀 染性好、湿处理牢度优良。 但某些染料的耐日晒、耐氯漂牢度较 差,有些染料的耐气候牢度较低,另外, 染料存在水解反应,导致其利用率低。
(二)还原染料的染色
染色过程:
还原剂 氧化
染料

隐色体钠盐
可溶
原来的还原染料
不溶
(二)还原染料的染色
• 主要用于棉织物及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是 纤维素纤维染色的一类十分重要的染料。
• 色泽鲜艳,色谱较全(红色品种较少,缺乏 鲜艳的大红),各种牢度一般都比较高,尤 其是耐晒、耐洗牢度为其他染料所不及。 • 商业名称: (1)士林染料:耐晒牢度高; (2)亚士林染料:耐晒牢度较差的。
n n n
思考题: 1.纱线前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2.丝光后纱线的性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3.何为染色牢度和色差? 4.染料在染液中一般存在几种形式?影响聚 集的因素有哪些? 5.纤维的染色过程通常分为几个阶段?它们 分别对染色起何作用? 6.混纺纱线染色需注意哪些问题?
二、精练、氧漂一步法前处理
(三)工艺实例
2.纯棉丝光纱前处理工艺 双氧水(27. 5 %) 1~5g/L 烧碱 氧漂稳定剂 渗透剂 络合剂 2~2.5g/L 0.8~1.2g/L 1g/L 0.5g/L
三、丝 光
(一)丝光概念
• 指棉纱线在紧张状态下,用浓的烧碱液或 其他化学品处理,不仅使纱线的性能得到 改善,而且还获得丝一般光泽的加工过程。 • 用丝光纱所织织物,手感柔软丰满,布面 光洁,光泽好,可明显提高织物的档次。 • 丝光用剂以烧碱为主。
能电离,生成色素阳离子,故称之为阳离子染料。阳离 子染料是腈纶染色的主要染料,其色谱齐全、色泽鲜艳、
给色量高,耐晒牢度及耐洗牢度高,但匀染性较差。
四、合成纤维纱线的染色
n n
(三)聚酰胺纤维的染色
常用的是锦纶66和锦纶6。锦纶分子中也同时 含有氨基和羧基,具有两性性质。 染色性能优良,在酸性介质中带正电荷,常 用弱酸性染料或中性染料染色;在碱性介质中带
n
水溶液中兼有酸性和碱性,是典型的两性高分子 物质。
n
染浴中加入酸后,氨基结合H+使纤维带正电荷,
因而能吸引染料阴离子上染,两者以离子键结合。
同时,纤维与染料间也存在着分子间引力如范德
华力、氢键的作用。
四、合成纤维纱线的染色
n
(一)聚酯纤维的染色
n
1. 纤维的结构特点:强疏水性纤维,
吸湿性差,再加上结晶度高,无定形区结
分散染料染色(60℃入染,1℃/min升温至130℃保温
n
30min)→水洗→还原染料染色(55℃,20min)→冷水洗
→H202氧化(50℃,10min)→50℃水洗→皂洗(95℃, 10min)→水洗→脱水烘干
五、混纺纱线的染色
n n n n
(二)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线的染色
2.棉/锦纶混纺纱的染色
第一节 纱线前处理
• 纱线前处理的加工形式分为绞纱、筒子(经 轴)纱两种。 • 本节以棉筒子(经轴)纱为例来讲述其前处 理。
一、精 练
(一)目的
用化学的和物理的方法去除各类杂质、精练 提纯纤维素的过程。经过精练后,棉纱的吸湿性 和白度均有所提高。 (二)精练用剂及作用
1.烧碱
2. 助剂 (1)表面活性剂 ;(2)螯合剂。
n
负电荷,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锦纶是疏水性纤
维,可用疏水性的分散染料染色;纤维中含有反
应性基团,也可用活性染料染色。
五、混纺纱线的染色
n n n n
(一)混纺纱线染色需注意问题
1.染料的选择
2.染色温度3.染浴pH值来自n4.助剂的作用
五、混纺纱线的染色
n n
(二)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线的染色
1 .涤棉( T/C)混纺纱的染色:需用两种染 料染两种纤维,如分散与活性染料、分散与还原 染料,两浴法或一浴法染色工艺。
n
颜料是指不溶于水且对纤维没有亲和力 的有色物质。
一、概 述
n
(二)染料的分类 按应用分类有:直接染料、活性染料、
n
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硫化染料、不
溶性偶氮染料、酸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
酸性含媒染料、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等。
一、概 述
n
(三)染色过程
吸附:平衡上染百分率
n
n
扩散:决定了染料上染纤维的快慢,即
一、精 练
(三)工艺实例
1. 处方 烧碱3 g/L,有机络合剂1 g/L,渗 透剂NFD1 g/L 2.工艺 流程
二、精练、氧漂一步法前处理
(一)双氧水的性质及漂白原理
双氧水学名为过氧化氢(H202),是一种 无色无味的液体,其氧化能力很强,对皮肤有烧 灼感,特别是较浓的双氧水,使用中应注意安全。 H202不稳定,受光、热易分解放出氧气, 甚至引起爆炸。弱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碱性介 质中分解速度加快。因此双氧水应在常温、弱酸 条件下贮存于阴暗处。重金属离子及灰尘对H202 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三)直接染料的染色
• 直接染料能溶于水,对纤维素纤维有较高的 亲和力,不需要借助其他化学药剂就能够直 接上染纤维素纤维,也可以在弱酸性或中性 介质中上染蛋白质纤维和锦纶。
• 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三、蛋白质纤维纱线的染色
n n n
(一)酸性类染料染色
1.酸性染料的分类 在水溶液中电离成为染料阴离子,能在酸性、弱酸
构比较紧密,大分子链取向度较高。
n
2. 分散染料特点:是一类相对分子质 量小、分子结构简单、不含水溶性基团的 非离子型染料。
四、合成纤维纱线的染色
n
(一)聚酯纤维的染色
n
3.染色方法
n
高温高压染色法:是指将涤纶纱置
于盛有染液的密闭容器中,在120~130º C,
196.4kPa(2kgf/cm2)的条件下进行染色。
3.腈/棉混纺纱的染色
4.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纱的染色
n
5.毛棉(或粘)混纺纱的染色
五、混纺纱线的染色
n n n
(三)蛋白质纤维混纺纱线的染色
1.毛涤混纺纱的染色 采取较低温度的载体染色法,两浴染色或一 浴法染色,用醋酸调pH=4.5~5。 2.毛腈混纺纱的染色 3.毛锦混纺纱的染色 4.绢丝和棉混纺纱的染色
n n
(1)载体染色法 (2)热溶染色法
四、合成纤维纱线的染色
n
(二)聚丙烯腈纤维的染色
n
1. 纤维的结构特点: 三种单体共聚而成,第一
单体为丙烯腈,含量在85%以上,是纤维的主体;第二单
体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等;第
三单体为衣康酸钠、丙烯磺酸钠等。
n
2.阳离子染料:是一种水溶性染料,在水溶液中
一、概 述
n n
(五)染色设备
2.筒子纱染色机
n
n
3.经轴染纱机
4.连续染纱机(束式染纱机)
一、概 述
n n
(六)染色牢度及色差
1.染色牢度:是指染色制品在使用或
染色后序加工中,染料受各种外界因素的
影响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 (即不易褪色 和变色的能力)。
n
2 .色差 : 是指两个颜色在颜色知觉上 的差异。
三、丝 光
(二)丝光后棉纱性能的变化
• 光泽提高
• 吸附和化学反应性能提高
• 消除了纱线的内应力,提高了纤维的强力
三、丝 光
(三)丝光工艺条件分析
• 1.碱液浓度:260~280g/L • 2.碱液温度:低温较为有利 • 3.浸碱时间:120~150s • 4.张力 • 5.去碱
三、丝 光
(四)丝光设备
二、精练、氧漂一步法前处理
(二)影响H202漂白的工艺条件分析
1.pH值:最佳pH值为10~11 2.温度:一般为100~110℃ 3.时间 4.浓度 5.氧漂稳定剂
二、精练、氧漂一步法前处理
(三)工艺实例
1.纯棉非丝光纱前处理工艺 双氧水(27. 5 %) 烧碱 氧漂稳定剂 精练剂 络合剂 0.5~5g/L 2g/L 0.5~1g/L 1g/L 1g/L
(1) 酸性染料:大都含有磺酸基团,易溶于水,
性或中性条件下直接上染蛋白质纤维或聚酰胺纤维。
n
n
(2)酸性媒染染料:常用的媒染剂是重铬酸盐。
(3) 酸性含媒染料:常用 1 ︰ 2 型(中性染料)。
三、蛋白质纤维纱线的染色
n
(一)酸性类染料染色
n
2.酸性染料染色原理
蛋白质纤维中既含有氨基又有羧基,所以在
• 双臂式绞纱丝光机
第二节 纱线染色
n
染色是指染料从染液中自动地转移到纤
维上,并在纤维上形成均匀、坚牢、鲜艳色 泽的过程。 主要指标:
¡ ¡ ¡
n
染色色泽的均匀性 染色牢度 鲜艳度
一、概 述
n n
(一)染料和颜料
染料是指能溶于水或其他介质制成染液
或分散液,对纤维有亲和力的有色的有机化
合物。它主要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
第一章 纱线染整
第一节 纱线前处理 第二节 纱线染色
本章知识点
1. 纱线精练的目的和工艺。 2. 影响氧漂的工艺因素以及精练、氧漂一步法前处 理的工艺。 3. 丝光的目的及丝光后纤维性能的变化。 4. 染料和颜料的区别以及染料的应用分类。 5. 染色过程、染色方法、染色设备和染色牢度。 6. 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的染色。 7. 蛋白质纤维纱线酸性染料的染色。 8. 涤纶、腈纶纱线的染色。 9. 混纺纱染色需注意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