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八上第五课《盛世·汴梁》教案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八上第五课《盛世·汴梁》教案
揭示课题:清明上河图
二、新授课程
(一)分析讨论
阅读此画,我们会看到什么?
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之前,有些绘画需要担当记录的功能,《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腻的笔法,真实地记录了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1125年)汴梁繁华热闹的景象,展示了汴河沿岸以及东角门里市区的风光。
(二)探讨交流
《清明上河图》是对宋代汴梁盛世胜景的真实记录,其价值不仅在美术上,也是史学家、社会学家们宝贵的研究素材。
教师演示画面局部:线条勾勒一货郎人物,展示线造型的魅力。
5.画传统的装裱形式有哪些?
卷——横长,两侧有细木条,可拉线挂画。
轴——竖长,下有圆轴,可卷。
册——近方形小画,装裱成折叠的册子。
镜片——裱成独张,不带挂轴。
(五)学生作业
1.作业内容
选择合适的工具,临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2.基本要求
体会绘画中的线条语言,临摹船只、树木、人物等。或者挑选画面局部,以优美的文笔记录下你的瞬间感受。
2.史学家探究小组
简介建筑规划。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位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城墙,城市防御建筑,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封闭区域。汴梁有两重砖石城墙,正楼、箭楼、闸楼、城墙、护城河,构成了汴梁城立体的防御体系。
……
3.社会学家探究小组
画家对桥头闹市的表现,选取了有情节性意趣的生活场景来描绘。请看桥面上的那番情景:一位官员骑马从北端过桥,走到桥面的顶段,不巧和一顶上桥的轿子相遇。这一意外的狭路相逢,迫使骑者的一位随从迅速勒住了缰绳,而另一随从急忙伸手招呼行人回避,那匹大马则被这一“急刹车”弄得进退两难,无所适从。轿夫们由于一时惊慌,虽奋力支撑,却乱了阵脚。狭窄而又拥挤的桥面上,出现了“交通阻塞”。
第一课时:《清明上河图》画面探究及分析。第二课时:合作临摹《清明上河图》局部及评价。
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视频:
国宝档案:2002年年末,博物馆举办了为期36天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观众如潮,盛况空前。展品中,有一幅画特别受欢迎,观众要排四、五个小时的队才能欣赏到它。什么样的画卷如此吸引人呢?它就是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
1.走马观花
穿越千年的历史,一起走进这“盛世·汴梁”看看人们都在干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
2.清明上河图
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之前,画家们凭借精湛的绘画技术使我们今天能得以看到,繁华的汴梁,他就是张择端,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就是他的长卷《清明上河图》全画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馆。绢本淡色。
……
(四)探究分析
《清明上河图》的3D视频赏析,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手卷只有二十几厘米宽呢?便于纳入衣袖里,方便携带与同道分享。
2.在《清明上河图》中,你寻找到了哪些秘密?茶馆开张了、厨娘在做菜、酒旗、骆驼、房屋、车船、虹桥……画家经过仔细的观察、记录和整理,画出了客观又真实的汴梁生活。
3.《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的街道和今天的街道有何相同的地方?
沿河的街道布满各式小店,食肆、茶坊、糕点店、修车铺、木器店、酒楼等,极富生活味道。
4.《清明上河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哪些?
画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成功地描绘出汴梁城内及近郊的生活景象。笔墨技法上,兼取了“界画”工致精准和“写意画”淋漓活泼的长处,以工带写,使得作品用笔细致,线条遒劲,色彩渲染雅致,各色人物各有身份、神态、情节;各类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各种车马船只面面俱到,细节谨小而又不失全貌、不失其势。
2019最新苏少版美术八上第五课《盛世·汴梁》教案·汴梁》教案·汴梁》教案《盛世·汴梁》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师二次备课Βιβλιοθήκη 师备课内容盛世·汴梁
综合·探索
教学班级
八年级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风俗画,是一幅高度客观而又写实的作品,也是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课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与社会生活、美术与历史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操作目标: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探究、临摹作品局部,有意识地探究美术与社会的关联,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情意目标:感悟艺术珍品的艺术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临摹。
教学难点:综合探究活动的设计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3.个性要求
小组合作,完成局部临摹,将画面的完整性与严谨性有机整合在一起。
(六)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发现汴梁
根据图片以小组为单位把看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用一句话简单描述。
生:略
这就是当年繁荣和热闹的有着150万人口之多的世界第一大城啊!
穿越千年的历史,走进“盛世·汴梁”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公元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画中以界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十二世纪繁华都市的面貌,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存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究、部分地临摹这幅作品,可以形象地了解北宋时期的城市面貌、当时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以及商业、交通、建筑城防文化、服饰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还可以更好地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分析、探究,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
请同学们假定为不同身份的学者,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美术家——作者、绘画形式、绘画语言……
史学家——城市的咽喉、热闹的沿河街道、繁华的大酒楼……
社会学家——运输工具、房屋建筑、虹桥造型、烹饪厨灶……
现代游客——厨娘、乞丐、出家人、骆驼、猴子……
(三)欣赏感悟
1.美术家探究小组
画家生平介绍,界画,风俗画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