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躯体症状自评量表在亚健康筛查和评估中的应用魏育林1孔晶1刘国玲1黄毅2韩标3李丽4陈海明4孔筠5刘卫红6危北海6 1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2北京中医杂志社 3北京回龙观医院 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 5北京军区总医院 6北京中医研究所【摘要】目的通过大样本的亚健康筛查、症状分析和干预疗效评估,对亚健康躯体症状自评量表(Somatic Complaints of Sub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 SC-SHs-Q)进行评价。
方法采用SC-SHs-Q,从体检未发现重大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的626名医务人员和3000名非医务人员中筛查出455例亚健康状态者。
从体检中心和中医门诊筛选出413例亚健康状态者。
并对其中830例亚健康者进行症状特征分析和四种非药物干预方法的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①采用亚健康评估标准与SC-SHs-Q测评相结合的筛查方式,发现医务人员亚健康发生率为41.4%,非医务人员为9.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采用SC-SHs-Q对830例亚健康状态者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00%被试存在较严重的疲劳症状、95%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和疼痛症状,88.5%的被试存在程度不等的胃肠不适症状。
③四种非药物干预方法的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表明,SC-SHs-Q减分率能作为亚健康状态疗效评估指标,确定亚健康主要症状干预前后的变化。
结论 SC-SHs-Q可对健康与亚健康人群有较好的区分度,是一种有效的、简单易行的亚健康筛查工具。
SC-SHs-Q能较好地反映亚健康人群和个体主要症状分布及特征,为亚健康的临床干预提供目标和依据。
SC-SHs-Q对亚健康主要症状及其变化有较好评估,可成为临床亚健康干预评价的工具之一。
【关键词】症状自评量表亚健康症状筛查评估迄今为止,医学界对亚健康无统一的定义和明确的诊断标准。
2001年前,亚健康概念更为模糊,通常认为是位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
因该概念在临床上无操作性,故又提出“临床未明确诊断为疾病,但躯体和心理出现种种不适感觉和症状,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生理状态。
”或“临床未明确诊断为疾病,有或无症状,身心状态有发展为疾病的倾向.”。
200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地区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课题组制订的诊断标准,即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但能维持正常工作;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尽管有非重大器质性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且与目前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的减退无因果联系。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承担北京市科技项目《北京地区亚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措施及证治规律研究》,组织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北京中医研究所北京军区总医院四家研究组进行研究,课题组面临的任务之一就是在短期内建立临床可操作的、简单易行的亚健康评估方法。
为此,中日友好医院课题组编制亚健康躯体症状自评量表(Somatic Complaints of Sub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 SC-SHs-Q)并进行信效度研究[1]。
之后,将SC-SHs-Q作为亚健康筛查和评估指标之一在四家研究组内应用。
现将临床应用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症状评估工具SC-SHs-Q是“北京地区亚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措施及证治规律的研究”课题组编制。
该量表从50个常见症状中筛选编制而成,包括疲劳、疼痛、睡眠问题和胃肠不适4个因子,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15-0.908之间,重测信度在0.633-0.746之间;效标效度在0.349-0.719之间,为 0-4级评分,以总分≥45分作为亚健康的的划界分。
1.2亚健康状态评估标准:采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地区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课题组制订的诊断标准,即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但能维持正常工作;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尽管有非重大器质性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且与目前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的减退无因果联系。
1.3筛查方法:1.3.1向体检未发现重大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的、在京工作的、年龄在18-60岁之间人员发放SC-SHs-Q进行“亚健康状态”的筛查。
其中,中日友好医院研究组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向北京某综合医院626名医务人员发放量表,回收率1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研究组向其周边研究机构及事业单位3000名员工发放量表,回收率为92%。
1.3.2从体检中心和中医门诊选择符合亚健康状态评估标准者进行SC-SHs-Q测试。
其中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研究组200例,北京军区总医院研究组212例。
1.4评估方法:四家研究组分别采用宫音放松疗法、足穴治疗法、耳穴贴压疗法和中药药浴疗法对亚健康观察对象进行干预。
按照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课题“北京地区亚健康状态中医疗法及证治规律的研究”课题组制定的统一方法,采用简易症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在干预前后各测评1次,评定时要求被试者对量表的每一条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独立的评定。
经工作人员检查确认无遗漏后收回。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的临床疗效评估标准的减分率作为疗效评估。
计算方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 100%。
减分率≥95%为临床痊愈;减分率≥70%为显效;减分率≥30%且<70%为有效;减分率<30%为无效。
同时采用量表评分法对干预前后的各量表因子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1.5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阴性症状为评分0者或无症状者、阳性症状为评分≥1者或有症状者,阳性症状发生率的计算方法为[阳性症状人数/亚健康状态总人数]X100%。
评分指数计算方法为[因子评分/该因子总分]X100%2. 结果2.1 SC-SHs-Q在亚健康状态筛查中的应用中日友好医院研究组626名医务人员被试中,SC-SHs-Q总分≥45分者205例,发生率为41.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研究组2762名被试中,97%为非医务人员,SC-SHs-Q 总分≥45分者250例,发生率为9.05%,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
结果提示,医务人员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医务人员,为亚健康状态高发人群。
表1 不同研究组来源的SC-SHs-Q调查情况比较调查对象≥45分(例)≥45分发生率P人数来源中日友好医院研究组626 医务人员205 41.4% <0.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研究组2762 非医务人员为主250 9.05%总计3388 455 13.43%2.2亚健康状态被试的基本情况本研究中符合亚健康状态评估标准并自愿合作,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亚健康状态者共830例,平均年龄为43.64±9.92岁,女性占总数的76.39%,多于男性(23.61%),各研究组被试的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830例亚健康状态被试的基本情况研究组人数年龄(岁)男性例(百分率%)女性例(百分率%)中日友好医院研究组205 39.15±9.79 21(10.24%) 184(89.7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研究组213 45.86±6.05 27(12.68%)186(87.32%)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研究组200 42.43±9.95 63(31.50%)137(68.50%)北京军区总医院研究组212 40.02±10.35 85(40.10%)127(59.90%)总计830 43.64±9.92 196(23.61%)634(76.39%)2.2 830例亚健康状态者干预前SC-SHs-Q测试结果分析830例亚健康者干预前SC-SHs-Q平均阳性发生率结果显示,疲劳因子为100±0%,睡眠因子99.00±2.33%,疼痛因子96.00±1.29%,胃肠因子88.50±11.81%,提示,疲劳、睡眠、疼痛阳性症状发生率高,为亚健康主要症状,而各研究组被试胃肠不适症状阳性发生率有较大差别(见表3)。
采用0-4级评分法评分,评分的高低反映症状程度,症状越重,评分越高。
830例亚健康被试SC-SHs-Q疲劳因子平均评分为25.25±6.25,睡眠因子为11.10±3.99,疼痛因子为9.68±3.12,胃肠因子为6.84±3.15。
采用评分指数进行比较,830例亚健康被试SC-SHs-Q 平均评分指数结果显示,疲劳因子65%,睡眠因子55%,疼痛因子48%,胃肠因子34%,排序为:疲劳>睡眠问题>疼痛>胃肠不适。
各研究组症状因子评分及评分指数结果显示,除疲劳因子外,其他三个症状程度有一定差异。
如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研究组被试胃肠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三个研究组被试(P<0.05),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研究组则高于其他三个研究组被试(P<0.05)(见表4)。
结果表明,SC-SHs-Q能较好地反映亚健康人群和个体主要症状及分布情况,为亚健康的临床干预提供目标和依据。
表3 830例亚健康状态被试SC-SHs-Q症状因子阳性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测查人数疲劳因子(%)睡眠因子(%)疼痛因子(%)胃肠因子(%)中日友好医院研究组205 100 100 98 8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研究组213 100 100 100 96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研究组200 100 95 99 100 北京军区总医院研究组212 100 99 97 74统计830 100±0 99.00±2.33 96.00±1.2985.00±11.81表4 830例亚健康状态被试SC-SHs-Q评分与评分指数和比较评分指数=[因子评分/该因子总分]X100%2.3 SC-SHs-Q在亚健康干预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表5和表6显示四种非药物干预方法亚健康被试干预前后SC-SHs-Q总分及差值及疗效评估结果。
结果表明, SC-SHs-Q减分率能够作为亚健康状态四种非药物干预方法的疗效评估指标,对亚健康主要症状及其干预前后的变化有较好评估,可成为临床亚健康干预评价的工具之一。
表5 四种非药物干预方法亚健康被试干预前后SC-SHs-Q总分及差值比较干预方法分组(人数)干预前干预后差值宫音放松疗法干预组(n=105) 51.20±12.88 30.27±13.87 20.93±12.33** 对照组(n=100) 52.81±12.52 41.11±14.31 11.7±13.56足穴治疗干预组(n=105) 54.20±12.36 35.43±13.35 18.77±19.42** 对照组(n=108) 56.68±9.45 50.09±15.66 6.59±11.57耳穴贴压疗法干预组(n=100) 49.97±9.00 35.05±14.67 14.92±9.44** 对照组(n=100) 50.10±7.49 45.13±8.92 4.98±6.50中药药浴疗法干预组(n=106) 54.47±6.97 27.98±7.20 26.49** 空白对照(n=50)52.90±6.58 50.33±9.56 2.57逍遥丸组(n=56)55.26±6.02 29.42±7.00 25.84****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表6 四种非药物干预方法的SC-SHs-Q疗效评估干预方法分组(人数)显效有效无效宫音放松疗法干预组(n=105) 0(0)43*(41) 62(59) 对照组(n=100) 0(0)22(22) 78(78)足穴治疗干预组(n=105) 12(11.4) 40**(38.1) 53(50.5) 对照组(n=108) 0(0)23(21.3) 85(78.7)耳穴贴压疗法干预组(n=100) 7(7)29**(29)64(64)对照组(n=100) 0(0)6(6)94(94)中药药浴疗法干预组(n=106) 6(5.66)83(78.3)17(16.04)空白对照(n=50) 0(0)4(8)46(92)逍遥丸组(n=56) 2(3.57)44(78.57)10(17.86)注:括号内为百分比3.讨论目前,学术领域中争议最多的是亚健康概念,而临床工作者最关心是亚健康评估及干预技术、健康管理方法和模式等关键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