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学科性质1、对外汉语教学含义: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特指在学校对母语非汉语的学生进行的、以传授汉语交际技能为主的正规教学活动。
目的:培养出能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人才。
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语言测试。
基础学科: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第二章语言学习与教学法流派1、母语(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
语言习得者自己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第一语言:一个人出生以后获得的第一种语言,一般是在幼儿时期获得的,是一个人最早学会的语言。
儿童通常是在父母或周边人群的言语环境中自然习得的第一语言。
3、第二语言:除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就是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
4、目的语:目标语,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并力求掌握的语言。
5、习得: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获得了一种语言。
6、学习: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教导,学习教学大纲指定的和书本的内容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7、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理论:①后天环境论。
认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而成的,强调外部条件在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刺激反应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强化论②先天决定论又称天赋论心理学基础是心灵主义乔姆斯基提出语言习得机制③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论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论④语言功能论英国韩礼德8、习得和学习的差异:①习得是无目的的;学习是有目的的。
②习得一般是在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习是在课堂环境中进行的。
③习得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上;学习只要集中语言的形式上。
④习得是靠自然的语言环境;学习则主要靠老师指导。
⑤习得花费的时间多效果好;学习花费的时间少效果不确定。
9、第一语言的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异同:不同:①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②学习的起点不同。
③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
④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⑤语言的输入情况不同。
⑥语言习得的过程不同⑦文化因素的学习不同。
相同:①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②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上的联系。
③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联系。
④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几个阶段。
⑤语言习得都有一定的顺序。
⑥都是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
⑦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10、教学法流派有:①语法—翻译法②直接法③阅读法④听说法⑤认知法⑥功能法⑦任务式教学法11、语法—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①代表人物:奥伦多夫和普洛茨②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③基本特征:系统讲授语法规则;母语和外语互译④教学原则:a.所使用的语言材料是“规范”语言,即古典的书面语。
b.使用学生的母语。
c.以母语外语互译为主,通过大量的书面翻译练习和写作练习来巩固检验语法知识。
d.强调语法知识和语法规则。
e.注重书面语,不注重口语。
⑤优缺点:优点:a.创建了在第二语言中利用母语的理论。
b.主张教授语法知识,重理性和演绎,学生的语法知识比较扎实。
c.使用学生的母语,用翻译法作为教学手段,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就不会太困难。
d.由于注重书面语的教学,且注重名著名家的原文阅读,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比较高。
e.该教学法使用方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教具,对教师的口语要求不是很高。
缺点:a.重视语言知识,忽视了言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几乎是放弃了口语教学。
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过时的例句,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12、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①代表人物:贝力兹和帕尔默②理论基础:语言学以及连贯语法理论③教学原则::a.直接联系原则。
建立语言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把词语和所指的事物直接联系起来,养成直接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
b.口语优先原则。
先从口语而不是书面语入门,先有一定的听说基础然后再读写。
c.模仿操练为主原则。
不讲解语法规则,通过模仿手段来复练习所学的句子,最后达到熟练地程度,能够脱口而出。
d.学习当代通用语言。
不像语法—翻译法一样过分学习古典书面语,而是学习当代普遍使用的口语。
④优缺点:优点:a.打破了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局面,重视口语教学。
b.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d.不使用学生的母语,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缺点:a.强调以学习第一语言的方式学习第二语言,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b.排斥母语,只看到消极的一面,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
c.注重目的语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师的解释不多,且完全摒弃学生的母语,有时会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
d.重视感性认识,过分强调重复、模仿,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e.口语能力有所提高,但对阅读能力和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所不足。
13、阅读法①代表人物:魏斯特②理论基础:没有理论基础③基本特征:以阅读作为第二语言的先导,通过阅读建立语感,从而更快的学会外语。
④教学原则:a.直接用外语阅读,而不是翻译成母语。
b.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c.通过阅读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习外语的效率。
d.把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
⑤优缺点:优点:a.目标明确,效果好。
b.首次区分精读与泛读,把快速阅读引入课堂,阅读方法多样化。
c.编写教材时注意词汇出现的频率及数量,使教学循序渐进,并且对后来的分级读物也有一定的影响。
缺点:a.过分强调阅读技能训练,忽视了其他技能训练。
14、听说法(陆军法、口语法)①基本特征:a.听说优先b.句型操练c.对比分析②教学原则:a.听说优先。
以培养口语能力为首要目标。
b.重视语音教学。
c.用模仿、复述、记忆等方式学习。
d.语言结构按序排列,教完一项再教另一项。
e.以句型为重点,对句型结构进行反复操练。
f.严格控制词汇量;词语通过上下文来学习。
g.教师尽量不用学生的母语,少用或不用翻译手段。
h.严格纠正错误,培养和强化正确的语言习惯。
i.充分利用视听设备和语言实验室。
③优缺点:优点:a.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
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方法,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c.不完全摒弃或者不绝对排斥学生母语在教学中的运用,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
d.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缺点:a.过分注重听说能力,忽视了读写能力的培养。
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
c.以教师为中心,用刺激反应模式训练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d.偏重语言形式训练,忽视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
15、认知法(认知代码法、认知符号法)①代表人物:美国卡鲁纳②理论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③基本特征:a.理解预料、规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活用语言。
b.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④教学原则:a.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b.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c.课堂上可以适当的使用学生的母语,可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加强理解。
d.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并理解掌握规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练,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
e.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f.容忍学生的错误,只对一些影响交际的错误进行纠正,反对见错就纠,以免打击学生自信心。
g.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
⑤优缺点:优点:a.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b.可以适当的使用学生的母语,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加强理解。
c.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d.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
缺点:a.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但是生成语法如何应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
b.作为一个独立的外语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
c.完全排斥机械性练习,有待商榷。
16、功能法(交际法)①代表人物:英国威尔斯金②基本特征:语言功能项目为纲,针对性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③教学原则:a.语言功能项目为纲,选取真实而实用的材料。
b.教学过程交际化。
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尽量创造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
c.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
d.强调内容的表达,不过分苛求形式,只要不影响交际,一般的语言形式错误是可以容忍的。
e.循序渐进组织教学。
④优缺点:优点: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b.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c.教学过程交际化,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d.发展了“专用语言”教学。
缺点:a.如何科学的设定功能意念项目,功能意念项目究竟有多少,如何合理的安排这些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是功能法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
c.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如何把握“度”。
17、任务式教学法①代表人物:英国伯拉胡纽南②任务: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具体的、有明确目标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的语通过协商、讨论,达到学习的目的。
③基本特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教师设计具体的有目标的活动④任务的组成部分: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师生角色;环境⑤优缺点:优点:a.强调任务的真实性。
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的成果而不是考试成绩来展现学生的成就。
b.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言语技能,完成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c.通过前期的准备,后期巩固等步骤,弥补了交际法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准确性和流利性问题。
缺点:a.如果措施不利,容易产生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不够的情况。
b.学生为完成任务而摸索时间长,不能保证效果。
第三章语言要素及文化教学(一)语音教学1、语音教学的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实践性原则③对比性原则④直观性原则⑤趣味性原则⑥持续性原则⑦情感激励原则或者①单音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②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③循序渐进④理解和发音相结合⑤机械性的练习与有意义的练习相结合2、声母韵母的展示方法①图表②发音示范③口型展示④发音部位图⑤双手模拟发音器官⑥对比听辨3、声调的展示方法①发音示范(夸张演示)②五度声调示意法③利用手势(二)词汇教学1、词汇教学的特点①语素造成法构成大量合成词,意义明确,但缺点也突出。
②双音节词占优势,构词方式多样化,单音节词口语中使用较多。
③同音词和同义词数量很多。
④存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和带有叠音形式的词,叠音形式多样化。
⑤固定短语,成语,歇后语,谚语2、词义解释的方法①实物或图片解释②用同义词和反义词解释③用语素进行解释④上下文语境法⑤叙述情景⑥用学生已学过的语言解释3、词汇练习①感知性练习。
包括语音识别和词形识别(听录音,跟读,认读,注音)②理解性练习。
(说出或写出反义词,用同义词替换,听词指物)③模仿性练习。
(语音模仿和书写)④记忆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