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练习题1.某企业2008年全年取得收入总额为3000万元,取得租金收入50万元;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共计2800万元;“营业外支出”中列支35万元,其中,通过希望工程基金委员会向某灾区捐款10万元,直接向某困难地区捐赠5万元,非广告性赞助20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全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1)会计利润=3000+50-2800-35=215(万元)(2)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215×12%=25.8(万元)>10万元,公益性捐赠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
(3)直接捐赠不得扣除,纳税调增5万元。
(4)非广告性赞助支出20万元需要调增。
(5)成纳税所得额=215+5+20=240(万元)(6)应纳所得税额=240×25%=60(万元)2.某中型工业企业执行现行财会制度和税收法规,2008年企业会计报表利润为200000元,未作任何项目调整,已按25%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缴纳所得税50000元。
税务检查人员对该企业进行所得税纳税审查,经查阅有关账证资料,发现如下问题:(1)企业2008年度有正式职工100人,实际列支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为1200000元。
(2)企业“长期借款”账户中记载:年初向中国银行借款100000元,年利率为5%;向其他企业借周转金200000元,年利率10%,上述借款均用于生产经营。
(3)全年销售收入60000000元,企业列支业务招待费250000 元。
(4)该企业2008年在税前共计提取并发生职工福利费168000元,计提了工会经费24000元,计提了教育经费38000元。
(5)2008年6月5 日“管理费用”科目列支厂部办公室使用的空调器一台,价款6000元(折旧年限按6年计算,不考虑残值)。
(6)年未“应收账款”借方余额1500000元,“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6000元(该企业坏账核算采用备抵法,按3%提取坏账准备金)。
(7)其他经核实均无问题,符合现行会计制度及税法规定。
要求:(1)指出该企业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计算该企业成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1)存在的问题:①向其他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超过按中国银行(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支出部分在税前扣除[实施条例第38条]。
②业务招待费扣除超规定标准。
③计提工会经费未拨缴不得税前扣除[实施条例第41条];计提教育经费未发生支出不得税前扣除[实施条例第42条]。
④固定资产直接列入管理费用,未通过计提折旧摊销,税前多列支费用。
⑤提取坏账准备金按3 %计提,超过税法规定5‰的扣除标准。
(2)①不得税前扣除的利息支出=200000×(10%-5%)=10000(元)②不得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250000-150000=100000(元)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150000元[60000000×5‰=300000(元)>250000×60%-150000(元)]③不得税前扣除工会经费和教育经费=24000+38000=62000(元)④不得税前扣除管理费用中固定资产部分=6000-6000÷(6×12)×6=5500(元)⑤不得扣除坏账准备金=(1500000×3%-6000)-(1500000×5‰-6000)=37500(元)⑥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10000+100000+62000+5500+37500)×25%=53750(元)3.某汽车轮胎厂,2008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00万元,固定资产盘盈收入2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3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20万元;应结转产品销售成本3000万元;应缴纳增值税90万元,消费税11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4万元,教育费附加6万元;发生产品销售费用250万元,发生财务费用12万元(其中因逾期归还银行贷款,支付银行罚息2万元);发生管理费用802万元(其中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90万元),营业外支出70万元(其中因排污不当被环保部门罚款15万元)。
要求:(1)计算收入总额。
(2)简要分析并计算应税扣除项目合计。
(3)计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1)收入总额=5000+20+30+20=5070(万元)(2)产品销售成本、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均是可以直接扣除的,营业外支出中的环保罚款属于行政罚款,不能税前扣除;管理费用中的新产品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50%,加计扣除额=90×50%=45(万元);增值税属于价外税金,不能在税前扣除。
税前扣除项目合计=3000+110+14+6+250+12+802+45+70-15=4294(万元)(3)应纳企业所得税=(5070—20—4294)×25%=189(万元)4.我国某公司2009年其境内应纳税所得额为400万元,该公司使用25%的所得税税率,其在甲国分支机构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60万元,甲国所得税税率为20%,公司分支机构在甲国缴纳32万元的税款;在乙国分支机构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64万元,乙国所得税税率为40%,公司分支机构已在乙国缴纳25.6万元的税款。
要求:计算该公司应向我国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款(1)按我国税法计境内、境外所得应缴的税款:应纳税额=(境内所得+境外所得)×境内税率=(400+160+64)×25%=156(万元)(2)计算甲、乙两国扣除限额:甲国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甲国的所得额÷境内境外所得总额=(400+160+64)×25%×160÷624=40(万元) 乙国扣除限额=(400+160+64)×25%×64—624=16(万元)甲国分支机构实际缴纳的32万元所得税税款,低于40万元的甲国扣除限额,可以如数抵免。
乙国分支机构实际缴纳25.6万元所得税,高于16万元的乙国扣除限额,只能抵免16万元。
(3)计算该公司实际向我国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款:实际应纳税额=156—32—16=108(万元)5.某企业2008年的会计核算数据如下:(1)销售产品收入2000万元。
(2)接受捐赠材料一批,取得捐赠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万元,增值税1.7万元;企业找一运输公司将该批材料运回企业,支付运杂费0.3万元。
(3)转让一项商标所有权,取得营业外收入60万元。
(4)收取当年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专利实施许可费,取得其他业务收人10万元。
(5)取得国债利息2万元。
(6)全年销售成本1000万元。
(7)全年销售费用500万元,含广告费400万元;全年管理费用300万元,含招待费80万元和新技术开发费用70万元;全年财务费用50万元。
(8)全年营业外支出40万元,含通过政府部门对灾区捐款20万元;直接对私立小学捐款10万元;违反政府规定被工商局罚款2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
(1)该企业的会计利润总额。
企业账面利润=2000+10+1.7+60+10+2—1000—500—300—50—40=193.7(万元)(2)2万元国债利息属于免税收入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3)该企业对广告费用的纳税调整额。
广告费限额=(2000+10)×15%=301.5(万元)广告费超支=400—301.5=98.5(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98.5万元。
(4)招待费纳税调整额。
招待费限额计算:60%的招待费=80×60%=48(万元)招待费列支限额=(2000+10)×5‰=10.05(万元)超支额=80—10.05=69.95(万元)(5)新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额。
新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额=70×50%=35(万元)(6)营业外支出的纳税调整额。
捐赠限额=193.7×12%=23.244(万元)该企业20万元公益性捐赠在限额以内可以扣除;直接对私立小学的捐赠不得扣除;行政罚款不得扣除。
对营业外支出的纳税调整12万元。
(7)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93.7-2+98.5+69.95-35+12=337.15(万元)(8)该企业应缴纳所得税=337.15×25%=84.29(万元)6.某企业有职工300人,其中200人的工资直接计人生产成本,50人的工资计入制造费用和辅助生产,50人的工资计入期间费用。
该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为600万元,其中,各车间掌握500万元(包括300万元的机器设备和200万元的房屋建筑),管理部门掌握的固定资产为100万元的房屋建筑。
本年度销售收入900万元(无退回和折让),利润表中反映的利润总额为300万元。
当期该企业取得的与纳税相关的具体资料如下:产品销售成本中的各有关费用资料:直接工资为87万元,职工福利费为12.2万元;制造费、辅助生产的工资为21.6万元,职工福利费为3.1万元;制造费、辅助生产中的折旧费为46万元,其中,各种机器设备是按10%o提取的,房屋建筑是按8%提取的。
各种期间费用中的有关资料:工资费用为23万元,职工福利费用为3.22万元。
房屋建筑按8%折旧率提取折旧。
业务招待费为6万元。
管理费用中工会经费为2.63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为1.974万元、广告费为50万元。
财务费用中有支付本期间债券集资的利息7万元,当期企业共集资100万元,期限半年,利率为14%。
同期银行利率为10%。
营业外支出的有关资料:本期因排污处理不当,被环保部门罚款1万元。
本期通过希望工程基金会向希望工程捐款5万元。
向有意进行联营的单位支付赞助费1万元,用于办理联营事务的各项开支。
固定资产折旧标准:生产用房为6%,生活用房为4%,机器设备为8%(假设不扣除残值)。
要求:计算该企业当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1)实际发放工资=87+21.6+23=131.6(万元)准许列支的职工福利费=131.6×14%=18.424(万元),实际列支18.52万元(12.2+3.1+3.22),超支,则: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8.52—18.424=O.096(万元)准许列支的工会经费=131.6×2%=2.632(万元),实际列支2.632万元,未超支。
准许列支的教育经费=131.6×2.5%=3.29(万元),实际列支1.974万元,未超支。
(2)准许扣除的折旧=200×6%+300×8%+100×4%=40(万元)实际提取折旧=200×8%+300×10%+100×8%=16+30+8=54(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4—40=14(万元)(3)可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6×60%=3.6(万元)业务招待费最高限额=900×5‰=4.5(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3.6=2.4(万元)(4)准许扣除的利息=100×10%×6÷12=5(万元)实际发生的利息支出=7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5=2(万元)(5)罚款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万元(6)非广告赞助调增=1万元(7)准许扣除的公益性捐赠=300×12%=36(万元)实际捐赠5万元,所以捐赠项目不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