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应试技巧与方法指导

高考应试技巧与方法指导

高考应试技巧与方法指导一、考前准备应充分1、备知识。

在适度放松的同时,每天坚持看课本、看做过的作业和试卷,处理好“放松”与“学习”的关系。

每节有计划,每分有收获。

2、备心态。

作好准备,顺其自然。

不过多改变平时的安排,保持适度的兴奋。

要有平静的心态:“我易人亦易,我难人亦难,一切抛天外,惟我独存在。

”3、备考技。

坚持这样的原则:容易题,确保不失分;中档题,争取多得分;难度题,不放弃,做一步是一步,得一分是一分,分厘必争。

4、备精力。

考试前夕要保证充足睡眠;考前宜静不宜动,不作剧烈运动;不争吵,不外出,不谈与考试无关的内容;不为偏、难、怪题耗心费神;第一场考试要提前到场,不能迟到。

二、考试中应沉着冷静1、考前5分须镇静①考前准备要充分:在考试前一天晚上睡觉前,就要准备好《准考证》《身份证》及考试用品(钢笔、圆珠笔、铅笔、橡皮等),将考试用品装入专用的塑料袋。

另外,最好提前去考点看一下自己的考场位置,既熟悉了考试环境,也熟悉了从住处到考点所需要的时间。

②入场须做“心灵操”。

首先,进场铃响时进入考场,看一看教室四周,熟悉一下陌生的环境。

坐在座位上,尽快进入角色;不再考虑成败、得失;调整一下迎战姿态:文具摆好,眼镜摘下擦一擦,证件放在桌角,以便老师检验。

把这些动作权当考前稳定情绪的“心灵体操”。

其次,在进入考场后等待发卷的时间里,如果考生心理高度紧张,不妨先缓缓地吸气,意想着吸进的空气经鼻腔,一直到小腹内,在吸气的同时,小腹慢慢鼓起,鼓到最大限度略作停顿,然后小腹回收,意想着小腹内的空气再经腹腔、胸腔、口腔,最后慢慢地均匀地从口中呼出。

呼气的同时,心中默念次数“1……”;第二次仍重复上述过程,与此同时心中默念“2……”。

如此反复做10次左右,时间约为1分钟。

情绪就会镇静自若。

③填写项目要仔细。

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一般不允许答题,考生应先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考试号。

以免最后仓促交卷,成为“无名氏”。

然后对试卷作整体观察,看看这份试卷的名称是否正确、共多少页、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时听好监考老师的要求。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及时发现试卷错误,如发现这种情况可尽早调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④宏观把握结构清。

接下来,整体认读试卷:试卷分几个部分,总题量是多少,有哪几种题型等等。

对全卷作个整体把握,以便尽早订下作战方案:对全卷各部分的难易程度和所需时间作一大致匡算,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灵活应答各题。

这样做对心理调节有积极作用,因为一般来说考卷的结构、题型、题量与《考试说明》是一致的,当看到这些形式完全与预料的一致时,自己的情绪就初步稳定下来了。

反之,舍不得花这段时间,一开始就埋头对具体题目作解答思考,正式开始答题后难免会出现时间分配不当、忙中出错、顾此失彼的现象。

对全卷作整体感知后,重点看一两题比较容易的甚至一望便知结论或一看就能肯定答得出来的题目,看着这些题目,情绪会进一步稳定,紧张情绪也就消除了,答好全卷的信心就树立起来了。

这时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生题难题上,否则会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没信心。

2、分配时间最重要不少同学接到试卷,就急于动笔,以致在审题上出现许多错漏,甚至出现难题没做出,容易题却没时间做的遗憾情况。

因此要重视整体把握试卷、合理分配做题时间。

在动笔前,一定要快速浏览试卷,看清题目总数、大致难易程度、所占分值比例,迅速安排答题顺序和答题时间,不要把注意力停留在某一题上。

平常文综考试时,不要认为考试时间是150分钟,而要以120分钟到130分钟的时间来要求自己,这样就能在考试中做到游刃有余。

所以我建议:根据2008年考试大纲提供的样卷,第一卷单选选择题35道题,平均1分钟一小题,40分钟内完成。

较难的试题不要过多用时间,应放弃向后答题。

第二全综合题36、37、38、属于学科综合,约9个小题,39、40题,跨学科综合,约10小题,共110分钟,平均每小题约5分钟左右。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是制约文综成绩的主要科目,地理试题又排在最前面,千万不要纠缠于地理试题而占用了有限时间,而导致总分上不去。

另外,遭遇难题时,若屡试不爽,则干脆跳过去,千万不能纠缠不休。

试想想,一道15分的题目,你花了半个多小时才解答出来,即使正确,而因为你已付出了全场考试1/4的时间,却只得到了总分的1/10的回报,实在是得不偿失。

这时候,说不定你已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方寸大乱了。

这就要求答题速度宜求快。

答卷时,必须在严把审题关的前提下“宁快勿慢”、“先快后慢”,以免做不完试题,或来不及检查。

总之,在应试的时间运筹上,前松后紧、提前交卷、5分的小题占用了20分钟、25分的大题只剩10分钟等现象都是应试技巧上的误区,须慎之又慎!3、认真审题要牢记。

每做一道题都要全面、正确地理解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和解答范围,抓住重点,然后扣题做答。

要找准“题眼”。

有些题目,似曾相识,貌似简单,一些考生匆匆瞥上一眼,欣欣然大笔一挥便已了事。

而实际上,题目中虽然只更换了一两个词,但已变换了问题的角度,为你设下了一个“美丽的陷阱”,而你一不留神就上当了。

有些题目的表述较繁,必须认真剖析,反复推敲,抓住关键词,单刀直入、切中肯綮。

所以,审题时务须千万小心!有些考生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样谨小慎微地审题,哪能按时完成?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审题上多花时间,正是为更少浪费时间,少走弯路,提高准确率。

试想:如果一道试题,已花了十多分钟才发现走错了方向,再回过头来“重新收拾旧河山”,自然是懊悔莫及、倍感焦躁。

总的要求是:选择题要做到四点:一是审题干把握材料中心点;二是审题肢,寻找干肢结合点;三是审指向,确定选择切入点;最后展开联想发散思维,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做出准确的选项。

学科内综合题,要理清思路,使复杂的问题条理化,用三个步骤来解题。

首先阅读理解材料,审清题意。

审材料,把握试题的中心点;审设问,寻求问题的结合点;审指向,确定答题的切入点。

其次要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最后能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规范性答题,在论证中做到观点明确,表达清晰,逻辑严谨,尽可能接近高考评分细则的答案要点,切忌交空白卷。

跨学科试题整体难度略低于学科内综合题。

首先认真审题,快速判断所属学科;第二深入理解背景材料、设问,寻找答案的切入点;第三仔细分析、确定答题思路,组织规范答案。

跨学科综合题时间可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

4、答题策略要讲究。

要答好题目,必须明确主观题答案是由三大要件构成的:一是理论部分。

要求准确选择与解题有关的基础知识,而且陈述要准确、简洁。

二是论述部分。

要求在论述过程中,把学到的知识和题目材料所对应部分挂起钩来,或是用理论分析材料,或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用观点分析材料,或用材料论证观点,总之,要有机结合,顺理成章。

同时要注意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三是小结部分。

在小结时,或针砭时弊,或表达态度,或点明意义,这些都要从题意出发,点到为止。

要特别讲究答题策略: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先做简单题、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题。

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可以增强信心,但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先小后大。

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书写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气氛。

分段得分。

高考阅卷评分办法是"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

所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实为一种高招儿。

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

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

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确实是个好主意。

高考是限时限量的选拔性考试,在15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40个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立足一次成功。

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更何况文综卷是三科综合,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续各步的解答。

所以,在答卷时,要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性成功,提高成功率。

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

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采用灵活策略。

选择题,千万别留空白,真不会就凭感觉,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简答、论述题,要条理清晰,最好采用“首先”“其次”“最后”“1”“2”“3”等标志语分出层次;主观题,要分步解答,做一步算一步,即使不会,也要理解多少就答多少,总比不做强。

总之要坚持这样的做题原则:容易题,确保不失分;中档题,争取多得分;难度题,不放弃,做一步是一步,得一分是一分,分厘必争。

5、规范填涂答题卡。

填涂答题卡不难,但平时考试总有人Ⅰ卷得0分。

这里提醒几个常见的错误,望大家注意:1、填错(考号记错、写错);2、漏涂(考号写后忘了涂,或漏涂科目);3、错位(9位考号只涂了8列,其中有2位涂在一列);4、涂错(明明写的是1,涂的却是0);5、没时间涂(考试结束,卡没涂完)。

对于问题1-4,只要大家按照“座号单”填写,涂完后再检查一遍,就可以有效避免。

而问题5,则需要提醒同学们最迟在Ⅰ卷做完后就把卡涂好,不要等到最后15分钟再涂。

6、仔细检查莫忘记。

答完卷以后,不要急于交卷,应逐题检查,逐步验证,着重检查有无漏题,是否切题,有无笔误。

做完后要检查题目答全没有,有无漏答;检查答案与题目要求是否吻合;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完备;检查有无错字、别字、掉字、掉句现象。

7、卷面整洁且美观。

要知道,工整的书写、整洁的卷面很可能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所以,书写时要注意耐住性子,尽量整齐美观。

特别是涂改时应轻划一斜杠。

不要一改就是一个墨疙瘩,很影响卷面的整体效果。

心理学的晕轮效应表明,一个人对某人有了一定认识后,会影响到对此人其它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高考主观题阅卷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天气热、时间紧、工作量大、难度高。

连光电阅读机也会因答题卡填涂不当而出现故障,何况是人呢!阅卷老师在这种高强度、枯燥、单调的批改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种疲劳、厌烦的心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