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
Angiology
脉管系统
简介
不断地把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器官组织 和细胞,同时又将组织代谢产物运到肺、肾和皮 肤等器官排出体外
内分泌器官产生的激素也由脉管系统运送。 参与机体的免疫机制。
组成
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
Cardiovascular system
兴兴奋传导路径
组织发生的兴奋能 向周围扩散的特性
窦房结(+)
心房肌
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 (0.02 m/s) 房室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网 (4.0 m/s) 心室肌(内→外)
心 (五)心的血管
主动脉 Arterial supply 营养心壁的动脉:
冠状动脉 左、右冠状动脉、 发自主动脉起始部
Capillary 毛细血管 血液和组织物质交换场所
血液循环
定义
血液在血管中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两个循环
体循环 肺循环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分支→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
左心房
肺静脉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肺动脉及分支 肺循环
↓
右心室
心的位置和形态 心腔的结构 心壁的结构 心的传导系统 心的血管 心包 血管
体征:白细胞计数增多。
治疗: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先治原发病源,同 时局部可以采用热敷、理疗。如果有全身症状时, 可用抗菌消炎治疗。
二、淋巴结
淋巴管在向心回流途中要经过一系列的 淋巴结。
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小体。除对淋巴 进行过滤外,还把自身产生的淋巴细胞释放 入淋巴中。当某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时,病 原体可沿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使 之体积增大。
主动脉
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可分为三 部分。
升主A:左心室主A口→胸骨角水平, 在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A
主A弓:胸骨角水平→第4胸椎下缘 水平,凸侧由右→左发出头臂干、左颈 总A和左锁骨下A 。
降主A:第4胸椎下缘水平→第4腰椎, 末端分为左、右髂总A。 降主动脉以膈 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 动脉两部。
2.心肌层
分为内纵、中环、外斜三层。心房肌和心室肌不相连 续,室肌发达。
3.心外膜
即浆膜心包的脏层,由间皮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其 中含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组织等。
(四)心的传导系统 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织构成,位于心壁内; 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功能:产生并传导兴奋,维持心搏的正常节律
脾
总复习
脉管系统构成: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功能:运输、参与免疫 心血管系统
心的位置和形态、心腔的结构、心壁的结构 心的传导系统 心的营养血管 淋巴系统:组成和功能
Thanks for your clever and quiet
心壁毛细血管
心壁各级静脉 心静脉大部分汇集 到冠状窦
冠状静脉窦
右心房
动脉 1、左冠状动脉 (1)前室间支 (2)旋支 2、右冠状动脉 (1)后室间支 (2)左室后支 (3)窦房结支 (4)动脉圆锥支 (5)右缘支
(六)心包Pericardium
心包是包心脏外面的一层薄膜,可分为浆膜心包和 纤维心包。作用:减少心脏搏动的摩擦
(1)浆膜心包 可分为脏层和壁层。脏层覆于心肌 的外面,又称为心外膜,壁层在脏层的外围。两 层之间的腔隙称为心包腔,内含有少量浆液,起 润滑作用,可减少心在搏动时的摩擦。
(2)纤维心包 是一纤维结缔组织囊,贴于浆膜心 包壁层的外面。纤维心包伸缩性小,较坚韧。
二、血管
外膜
中膜
内膜
V瓣
管腔
(一)血管分类 1.动脉Artery
头颈部的动脉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三)体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
系和心静脉系。
第二节 淋巴系统
The Lymphatic System
淋巴系统
简介:
1. 心血管系统辅助系统, 协助静脉引流组织液
2. 产生淋巴细胞,滤过淋 巴,参与免疫应答
组成:
淋巴管道 淋巴组织 淋巴器官
力动脉
2.静脉The Veins
静脉:引导血液流向心 脏的血管
特点:管壁薄,管腔较 大,有静脉瓣,
静脉瓣:半月状的向心 脏的小袋,防止血液倒 流
静脉体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3.毛细血管
微动脉和微静脉 之间
管径细(1-2细 胞,7-9微米)、 管壁薄、有较高 的通透性
(四)淋巴导管
1.胸导管:长约30-40cm,起自第一腰椎前面的乳糜 池,穿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胸,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 注入左静脉角。开口处有瓣膜。收集腹盆部、双下肢、 左半头颈、左上肢和左半胸的淋巴。
2.右淋巴导管:位于右颈根部,长约1.5cm。由右颈 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成。注入右静 脉角。收集右半头颈、右上肢和右半胸部的淋巴。
入口:右房室口 出口:肺动脉口 瓣膜:三尖瓣、肺动脉瓣
左心房
入口:肺静脉口 出口:左房室口
左心室
入口:左房室口 出口:主动脉口 瓣膜:二尖瓣、主动脉瓣
(三)心壁的结构
1.心内膜
由内向外分为内皮、内皮下层和内膜下层。内皮为扁 平上皮,内皮下层为细密的结缔组织,内膜下层为疏 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神经和心脏传导系的分支。
一、淋巴管道
毛细淋巴管
管壁薄,通透性好
淋巴管
有瓣膜,与静脉类似
淋巴干:9条 淋巴导管
胸导管 右淋巴导管
(一)毛细淋巴管 以粗大的盲端起于组织间隙。比cap.略粗.
与cap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是以膨大的盲端起于组织间隙,而cap是联系A、V
的通道; 2.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基膜和外周细胞。故
引导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
结构
内膜: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薄而光滑 中膜:管壁环形平滑肌和弹性膜,有弹性和收缩性 外膜:结缔组织
分类:
大动脉:中膜厚,主要由弹性膜构成,又称弹性动脉 中动脉:中膜由平滑肌构成,又称肌性动脉 小动脉:中膜为1-4层环形平滑肌组成,又称外周阻
其管壁通透性大于毛细血管。
(二)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在回流过程中逐渐汇合形成淋巴管。
管径细、壁薄、瓣膜多、外形呈串珠状。 可分为: 浅淋巴管:居皮下,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 深淋巴管:与深静脉伴行,收集肌肉内脏的淋巴。
(三)淋巴干 全身的淋巴管道最后汇集成9条淋巴干:
左、右颈干(收集头颈部淋巴) 左、右锁骨下干(收集上肢淋巴) 左、右支气管纵隔干(收集胸部淋巴) 左、右腰干(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成对脏器) 肠干(收集腹部不成对脏器淋巴)
淋巴结:
阻截和清除进入 淋巴管道的细菌 毒素、寄生虫或 肿瘤细胞,阻止 病变扩散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淋巴结 淋巴干 淋巴导管
三、脾
位于左季肋区,平对第9-11肋。 呈椭圆形,分脏、膈两面,前、后两端, 上、下两缘,上缘有2-3个脾切迹。在脾的附近 有时可见副脾。 暗红色,质软而脆 脾的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参与机体免疫反 应,还有储血、造血、滤血等功能。
心脏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淋巴系统
Lymphatic system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淋巴管道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Cardiovascular system
心血管系统
Heart 心 血液流动动力 由四个腔构成
Artery 动脉 A. 从心脏出发的血管
Veins 静脉 V. 回到心脏的血管
主要内容contents 一、心脏 二、血管
一、心脏 The Heart
(一)位置和形态
位于胸腔内,两 肺之间,其2/3在 身体正中矢状切 面的左侧,1/3在 右侧。
心象倒置的圆锥 体,大小与本人 的拳头相似。
前方:胸骨体和2-6 肋软骨
后方:5-8胸椎体 心包裸区:
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 和胸膜所遮盖,只下 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 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 4-5肋软骨相邻
一底 :心底 一尖 :心尖 二面 :胸肋面、膈面 三缘 :下缘、右缘、左缘 三沟 :冠状沟、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二)心腔的结构
共有四个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室房相通,室室、房房隔开。
右心房
入口: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窦口) 出口:右房室口
右心室
一层内皮 +
一层基膜
毛细血管分三类
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完整,基膜薄层连续 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小孔,基膜薄层连续 窦状毛细血管:扩大的毛细血管,管壁薄,
官腔不规则,分布于脾、肝、骨髓和某些 内分泌腺中。
(二)体循环的动脉
1.主动脉 2.头颈部动脉 3.锁骨下动脉 4.上肢的动脉 5.胸部的动脉 6.腹部的动脉 7.髂总动脉 8.下肢的动脉
急性淋巴管炎
病因: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淋巴管壁和周围组织充 血、水肿、增厚的一种疾病。多来源于口咽炎症、 足部真菌感染、皮肤损伤以及皮下化脓性感染等等。
症状:多见于四肢,往往有一条或数条红色的线向 近侧延伸,沿行程有压痛,所属淋巴结可肿大、疼 痛。严重者常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 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