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才梯队管理谈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人才梯队管理谈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人才梯队管理)谈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重点工作
完成情况
2008年度引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重点工作
完成情况汇报材料
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以“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为载体,以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招聘活动为龙头,大力引进领军型海外人才。

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科技、人事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市、辖市区上下联动,共同努力,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全面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

现就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壹、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引进工作情况
2007年我市以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招聘工作为主要抓手,制定且落实引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政策,实施常州市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1000名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中包括100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

2008年,共完成第三、四批领军人才招聘工作,分别于1月22日、9月18日、12月18日举行了二、三、四共三批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面试洽谈签约仪式。

通过于新浪网、新华往、中华英才网、中国留学生网、中国留学英才网、中国驻欧美等国的使领馆网站、海外留学人员协会网站、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广为发布招聘信息,第三、四批共有462名海外人才报名应聘,其中第三批183人,第四批279人,尤其是于调整了政策后,第四批报名人数比第三批猛增了50%之上。

经过信息发布、咨询报名、资格认定、形式审查、技术评审、综合评审、面试答辩、对
接洽谈、项目签约等流程,第二、三、四批共有103个项目现场签约(第二批24项,第三批41项,第四批38项),其中:特别优秀的重点推荐项目5项(第三批3项,第四批2项),重点推荐项目19项(第二批6项,第三批5项,第四批8项),优先推荐项目54项(第二批15项,第三批23项,第四批16项),壹般推荐项目项25(第二批3项,第三批10项,第四批12项)。

到目前为止,第二、三批资助项目中共有84个项目注册落户,其中第二批有19个签约项目注册落户(5个重点、12个优先、2个壹般),占签约项目数的79.17%,另有19个壹般推荐项目注册落户;第三批有35个签约项目注册落户,(2个特别优秀的重点推荐项目,4个重点推荐项目,15个优先推荐项目,6个壹般推荐项目已完成注册落户手续;8个项目正办理注册手续,将于春节前完成落户手续,其中:1个特别优秀,1个重点,5个优先,1个壹般),占签约项目数的85.37%,另有11个壹般推荐项目注册落户。

因第四批项目于12月18日刚刚完成签约仪式,各辖市区、各创业载体正于密切跟踪中,预计大多数签约项目将于2009年上半年注册落户。

目前共为59个落户企业兑现优惠政策5600多万元,其中市级财政兑现2900万元。

二、海外人才引进工作情况
随着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的深入推进,海外人才引进工作越来越成为我市人才工作的重点。

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达引进海外人才目标任务为300名。

年初,市委组织部将人才工作考核
目标分解到了各辖市区。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市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办公室成员单位通过到各辖市区进行调研、召开海外人才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海归人才引进情况汇报。

经过市、辖市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2008年,全市引进海外人才总数达338名,超额完成全年引进300名海外人才的目标任务。

三、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情况
为加强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江苏省委、省政府于2007年启动实施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省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之上资金,对引进的每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或人才团队,壹次性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对创新创业成效显著的,将持续给予支持。

2008年,省委、省政府又决定,进壹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从原来每年1个亿增加到2个亿,每年引进15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根据省有关部门的要求,我们通过国内外媒体以及驻欧、美、日、韩等地的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点广泛发布信息,结合我市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招聘工作,积极组织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近期引进高端人才的企业申报。

2008年申报165项,其中:科技部门申报54项,人事部门申报111项,经过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公示后,有21个项目(其中科技9项,人事12项)被评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入选人数继苏州、无锡之后,位列全省第三。

于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尤其于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省“双创”人才现场考察的前期准备工作。

人事部门组织申报的项目主要是未落户的引进项目,而省考察组要求所有进入考察项目必须完成注册手续,否则不能列入考察名单,更不可能被评为省“双创”人才。

于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杭天珑部长的亲自过问下,于短短10天左右的时间里,市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想方设法;辖市区主要领导亲自出面,积极协调工商局、外经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辖市区组织、人事部门全力以赴,动员进入考察名单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常州完办理企业注册手续,到现场接受考察。

经过市、辖市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进入考察名单的28人中只有3人因个人原因放弃来常创业没有办理注册手续,其他25人均及时办理了企业注册登记手续,顺利领取到了营业执照,且接受了省考察组的考察,得到了省考察组的认可。

四、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推进落实
市人事局张金富局长作为市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始终高度重视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和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工作思路和推进措施,多次到辖市区走访调研,了解领军人才项目进展和海外人才引进情况,多次到国家和省主管部门汇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于工作思路上提出要营造三个“优势”:壹是政策优势。

由于苏州、无锡等地先后均启动了领军人才招聘工作,常州要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只有于政策上进壹步加大扶持力度,才能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常。

为此,起草且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的补充意见》(常政发[2008]47号),于2007年把启动资金资助标准提高到200万元的基础上,再次提高到最高可享受300万元,进壹步加大对领军人才的支持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要求认真开展调研,积极研究制定支持领军型创新人才的优惠政策。

目前,前期调研已经结束,起草工作已经完成,有望于近期会商且出台。

二是载体优势。

人才集聚需要良好的载体,为更好地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海归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经过多次到人事厅和人事部博管会汇报工作,且邀请关联领导到申报单位进行现场考察,我市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单位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2008年我市成功创建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于市人事部门的推动下,于辖市区的共同努力下,新北、武进、金坛、溧阳、钟楼等地区均先后建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

于多次和省人事厅沟通协调后,津通国际工业园、钟楼留学人员创业园2008年成功创建为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至此,我市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达到4家。

目前,天宁区和戚墅堰区也正积极筹建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

三是服务优势。

要求职能部门主动沉下身,经常上门听取意见建议,提供政策咨询,积极帮助引进人才协调解决问题。

同时要求积极发挥
留学归国人员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跟踪服务,加强沟通,建立感情。

要求各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专业服务队伍,为入驻创业载体的创业团队提供包括工商注册、税收登记、投融资等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确保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引得进、留得住。

于工作措施上提出三个“坚持”:壹是坚持协同配合,合力推进。

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是组织、科技、人事等多个部门联手协作的壹项综合工作,是全面展示政府形象和引才环境的重要平台。

于工作推进过程中,坚持由组织部门牵头,人事、科技等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参和,市和辖市区上下联动,密切配合。

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先手召开了10多次专题研讨会议,研究政策措施和工作计划。

二是坚持大力宣传,树立品牌。

要求职能处室要多调查研究,设计好宣传方案,选择好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我市的引才政策,进壹步树立我市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和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品牌。

同时组织各辖市区、创业载体赴境外和深圳召开海外人才招聘会,宣传我市。

目前,我市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于海内外已经有了较大的知名度,“以外引外”的海外人才引进模式正逐步形成。

三是坚持公平公正,科学规范。

要求于遴选项目和人才时,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设计且坚持科学的“四审壹试”模式对项目进行筛选,即:第壹轮的资格审查,由业务部门对申报对象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第二轮的形式审查,由业务部门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且请专门机构对关联专利、成果的真实性进行检索;第三轮的技术评审,邀
请国家“863”、“973”专家进行进行技术先进性审查;第四轮的综合评审,邀请经济、管理专家对项目可行性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经济综合评审;壹试就是对通过评审的对象进行面试。

通过上述五个环节的考察后再提请领导小组确定推荐等次,确保了差的项目不入围,好的项目不遗漏。

常州市2009年目标计划及工作措施
(常州市人事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