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谱及其工程应用
0 max x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反应谱的概念
图2为单质点自由度体系的力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受力分析。
x(t)
m0 (t ) x
D
I s x0(t)
上一页 下一页
x0(t):地面位移,x(t):质点相对地面的位移(相对位移) [x0(t)+x(t)]:质点的绝对位移。 惯性力: 弹性恢复力: 阻尼力:
Gi Hi FEk Gj
Hj
图1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简图
上一页 下一页
3. α值的确定
α称为地震影响系数,由规范规定的曲线确定
地震影响系数:
动力系数: 地震系数:
Sa
Sa K g
Sa 0 max x
K
0 x
max
g
为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反应谱 地面运动加速度最大值
的方法见图4。
上一页 下一页
(Sa)1
T1 加 速 度 反 应 (Sa)2
最 大 加 速 度 反 应 (Sa)1 (Sa)2
h0 h1 h3
(Sa)3
T2
T1 T2 T3
(Sa)3 时间
反应
周期(sec)
(c)反应谱
T3
T2,h1 T3,h1
T1,h1
(b)反应波形
地震输入
(a)阻尼常数一定,固有周期 不同的单质点系
m(t ) cx(t ) k x(t ) m0 (t ) x x
(2-1)
式中:m—质点的质量 c — 结构的阻尼系数 k — 支持质点的弹性杆的刚度 x(t)—质点对地面的相对位移 x0(t)—地面发生的位移
上一页 下一页
(2-1) 式可简化为:
2hx 2 x 0 x x
x(t ) 0 ( )e h (t ) [cosd (t ) x
a (t ) d 0 ( )e x
0 t h ( t )
(2-4)
(2-5)
h2 2h cos d (t ) d 1 1 h 2 sin d (t ) 2 1 h
经过统计给出各标定常数,尽而确定反应谱的形状。
双参数标定反应谱,既适用于基岩反应谱,也适用于 地表设计反应谱,所不同的仅在于ai,vi 的取值和标定常 数时的 (T)的样本的取值不同。
上一页
下一页
(5)
拟反应谱、三联反应谱和标准反应谱 由公式(2-9)、(2-10)、(2-11)可见,Sd、Sv、Sa之 间存在如下简单的近似的关系:
0 0
t
e
h0
2 ( t ) Tn
sa (Tn h0 )
2 sin (t )d Tn
t
设定新 的Ta值
绘制坐标为 ( sa (Tn h0 ), Tn )的点
sa
图4 反应谱曲线计算流程
sa (Tn h0 )
h=h0
Ta T
3. 地震反应谱和设计反应谱
(1) 地震反应谱 地震反应谱是根据一次地震中强震仪记录的加速度 时程计算得到的谱。地震反应谱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地震 动强度与频谱特性,它不反映具体的结构特性。 (2) 设计反应谱 设计反应谱是抗震设计中采用的反应谱。它是对建筑 结构在其使用期限内可能经受的地震作用的预测结果, 通常是根据对大量实际地震记录的反应谱进行统计分析 并结合经验判断加以规定的。设计反应谱在本质上是对 设计地震力的一种规定。这是因为,设计反应谱并不反 映一次具体的地震动过程的特性,而是从工程设计的角 度在总体上把握地震动特性。这种把握,可以是统计平 均意义上的把握。也可以是严格概率意义上的把握。
上一页 下一页
(4) 双参数标定反应谱 双参数标定反应谱是利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 度来确定反应谱的频谱特征与幅值特征的方法。它是将 反应谱的频谱特征变化与幅值变化统一在一起考虑,其 加速度反应谱的表达方式为:
ai2 ai b1 T vi S a b2 ai b3viT r
T 1 Sv Sv 2 2 Sa S v S v T Sd
(2-13)
利用(2-13)式的关系,已知一种谱,所近似求得的另 外的谱叫做拟(或伪)反应谱。 由(2-13)式得:
log S d log S v log log S a log S v log
F ma ma F 0 I SD0 m[ 0 (t ) (t )] cx(t ) Kx(t ) 0 x x
上一页
下一页
1. 单质点的运动方程
单质点(质量为m),单自由度的弹性体系在地面 发生的位移为x0(t) ,质点相对地面的位移为x(t),质点的 运动方程可以通过质点的受力分析,利用 D’Alembert 原理得到:
sin 2 (t )d T
(2-10)
max
2 T
t 0
0 ( )e x
h
2 ( t ) T
(2-11)
max
下一页
以阻尼比h为参数,利用式(2-9)、式(2-10)和式(211),把函数Sd(h,T),Sv(h,T)和Sa(h,T)针对一定阻尼固有周 期T画成图形,则它们分别称为相对位移反应谱、相对速度反 应谱和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可见,反应谱是具有不同周期和一定阻尼的单质点结构 在地震地面运动影响下最大反应与结构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不同阻尼的单质点结构在地震地面运动影响下的反应过程曲 线和由此得到的反应谱见图3,给定阻尼(h0),确定反应谱
Sa 0 max x
g
一个反映地震动强度特性的参数,
称为动力放大
系数,表示由于动力效应,质点的最大绝对加速度比地面最大 加速度放大了多少倍,它可以反映地震动的频谱特性。
上一页
下一页
(3) 一致危险性反应谱 一致危险性反应谱的基本含义是在不同周期处的反应谱 值具有相同的超越概率值。这类反应谱源于地震危险性分析 的研究工作,根据对基岩地震记录反应谱的统计分析,可以 建立不同周期点的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通常,取震级与距 离作为统计公式中的基本变量,在给定了震级与距离的前提 下,可以由基岩反应谱的衰减关系中给出具体的反应谱。这 样,便有了所谓考虑震级、距离影响的基岩反应谱的概念。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在主要周期点处分别计算参数Sa(T) 的不同超越概率的地震危险性曲线,则可以从这一簇地震危 险性曲线中,按照统一设定的设防概率水准给出一致危险性 反应谱。
S d x(t ) max T 2
t 0
t 0
0 ( )e x
h
2 ( t ) T
sin
2 (t )d T
(2-9)
max
S v x(t ) max
S a a (t ) max
上一页
0 ( )e x
h
2 ( t ) 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cos (t )d T
2 sin (t )d T
(2-8)
上一页
下一页
2. 反应谱的概念及求法
x 从(2-6)、(2-7)和(2-8)式可以看出,(t ), x(t ) 和a(t ) 都是t, T和h的函数,而且是随时间t不断地变化的。从 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人们关心的是反应的最大值而不 是随时间变化的反应形式。若设地震时,单质点系所产 生的最大相对位移、最大相对速度及最大绝对加速度分 别为Sd、Sv和Sa,则:
上一页
下一页
工程上,常采用相对于重力加速度的单质点绝对最大加速 度,即Sa/g与体系自振周期T之间的关系作为设计用的反应谱, 并将Sa/g用表示,称为地震影响系数。实际上,
x S a 0 max S a K 0 max g g x
其中:K
0 x
max
称为地震系数,它和地面运动的强度有关,是
举例: 水平地震作用下,底部剪力法。 把每层楼简化为一等效总荷载为单质点,则水平地震力FEk 的表达式为:
FEk 1Geq
上一页 下一页
Fi
Gi H i
G H
j 1 j
n
FEk (1 n )
j
(i 1,2 n)
Fn n FEk
F 式中:Ek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1 —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 系数值,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和多层内 框架砖房,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Geq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 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85%; Fi —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i , G j —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式中:
d 1 h2
称为阻尼固有圆频率。
在实际结构中,h的数值很小(h<<1),因此,有阻尼频率ωd与 无阻尼频率ω相差不大,实际计算中可近似地取 2 / T ,T 为自振周期。由此,公式(2-3)、公式(2-4)和公式(2-5)可写成如 下形式:
d
上一页
下一页
T x(t ) 2
I m[ 0 (t ) (t )] x x
S Kx(t )
D cx(t )
上一页
下一页
D’Alembert原理:对具有加速度的运动物体,只要考 虑它含惯性力在内的力平衡,就可能将动力问题当成静力 平衡问题来处理,这一原理称为达良贝尔原理。就是物体 运动的任一瞬间,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和惯性力相互平衡。
加速度
图3 地震反应谱的 形成过程说明
给定: 结构阻尼比:h0 结构自振周期:Tn 地震地面加速度记录:
计算单自由度体系绝 对加速度反应时程曲 线
0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