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镀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电镀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电镀的发展
♪ 电镀的品种 品种从单一金属、二元金属、三元合金发展至复合材料。
♪ 基体材料 由钢铁、铜及其合金发展至轻金属、锌基合金压铸件至塑料、陶瓷等 非金属材料。
♪ 电镀方法 从水溶液电镀发展至化学镀
♪ 生产工艺设备 从手工发展至半自动至全自动。
电镀的功能
♪ 提高基体的耐腐蚀性能 钢铁上镀锌,可以在一般的大气环境中有效保护基体金属; 镀镉制品能有效保护制品在海洋环境中不易受到腐蚀; 镀锡制品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其腐蚀产物对人体无害,可用于 有机酸接触的钢铁制作的食品容器。
高品质的细晶镀层是十分重要的。 ♪ 在一些电镀溶液中加入络合剂和添加剂,以及在一定范围
内提高它们的浓度,都可以增加阴极的电化学极化作用。 ♪ 升高温度,会降低电化学极化作用。
浓差极化
♪ 以两个银电极插入AgNO3溶液中进行电解为例,Ag+在电 极附近不断被消耗,而Ag+在溶液中的扩散速度小于消耗 速度,使电极附近Ag+浓度大大低于本体溶液浓度,这就 是浓差极化。
等。 ♪ 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如醋酸、氨水、硼酸等。
电解质溶液
♪ 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CH3COO-+H+
电离度 α=[CH3COO-]/[CH3COO-]+[CH3COOH] ×100% 电离平衡常数 K=[CH3COO-][H+]/[CH3COOH] ♪ 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电离 度下降。 ♪ 在弱酸中加入它的盐后,不仅降低了弱酸的电离度和溶液中H+的浓度 同时这种混合溶液还具抵抗改变H+浓度的能力,使溶液的PH基本保 持不变。这种溶液成为了缓冲溶液。
前言——培训课程安排
时间 第七天
第八天
课程主题
课程内容
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电镀的环境管理
1、化学品的安全特性指标 2、电镀常用化学品及安全特性 3、电镀生产的安全卫生管理 4、安全事故及职业病的预防
1、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及原理 2、电镀废气处理基本原理 3、生产过程污染的预防 4、应急管理
♪ 课程一:电镀概述
♪ 防护装饰 ♪ 修复基体。修复曲轴、转轴、齿轮等磨损件。 ♪ 其他:耐磨性(镀硬铬)、减摩性(镀锡、镀铅-锡合金)、导电性
(镀铜、银、金)、导磁性(镀镍-钴、镀镍-铁合金)、焊接性(镀 锡、镀铜、银、 铅锡合金)、反光性(镀银、铑)、防扩散(为防局 部渗碳而镀铜、为防局部渗氮而采用镀锡)
电镀的类别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 导体的类别: 第一类导体:以自由电子来传导电流,如金属传导。 第二类导体:以带电离子的移动来传导电流,如电解质传导。
♪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导电的离子数目、离子的运动速度、离子 带电荷的数目。
♪ 离子运动的方式: 对流:自然对流和人工对流; 扩散:由于浓度差,导致离子从高浓度区迁至低浓度区; 电迁移:在电场作用下,离子的迁移。水化离子半径、带电荷数(价 数)均影响电迁移。
♪ 特点:络合物金属离子放电一般比简单金属离子放电要困 难,沉积过程表现较大的电化学极化。
金属的阳极过程
♪ 阳极分成可溶性阳极和不可溶阳极。 ♪ 阳极极化曲线与钝化现象。 ♪ 影响阳极极化的主要因素:金属本性、溶液成份、酸碱性、
工作条件。
Power Bar
中国专业PPT设计交流论坛
PB模板组:Rhea
电的知识
♪ 在电压低于1000V、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网中,应采 用保护接地,即把电动机、变压器、铁壳开关等电器设备 的金属外壳,用电阻很小的导线接地极可靠连接,确保: 即使因电器设备绝缘损坏和中线相接,以确保:即使因电 器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由于人体电阻比接地极大很多, 几乎不会有电流经过人体,从而保证人身安全。一般接地 电阻应于小于4Ω,采用埋地中的铁棒、钢管作为地极。
氧化-还原反应
♪ 在化学反应中有电子得失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 失去电子的变化叫氧化,得到电子的变化叫还原。 ♪ 氧化剂的当量=氧化剂的相对分子质量/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 ♪ 还原剂的当量=还原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还原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 ♪ 利用当量可以计算反应过程中氧化剂的用量,或还原剂的消耗量。
原电池和电解池
♪ 原电池:浸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当其与外电路中 的负载接通后,能够自发地将电流输送到外电路中而做功。
原电池和电解池
♪ 电解池:浸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电极,与外加直流电源 接通后,强制电流在体系中通过,从而在电极上发生化学 反应。
原电池和电解池
♪ 标准电池:高可逆电池,可以配合电位计,测定另一个原 电池的地动势。标准电池的温度系数较小,受外界影响较 小。
金属沉积的基本过程
♪ 离子液相传质。 ♪ 前置转移。 ♪ 电荷转移。 ♪ 形成晶体。
单盐镀液中金属电沉积过程
♪ 特点:金属离子以水化离子形式存在,在阴极上水化数下 降或水化层重排,然后部分失水的金属离子得电子而放电, 并吸附在电极表面。接着吸附原子失去水化层进入金属晶 格。
络盐镀液中金属电沉积过程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 导电性与浓度的关系: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时候就下降。 ♪ 导电性与温度的关系:升高温度,水化程度降低,溶液粘度的降低,
有助于提高电导率。 ♪ 提高电导率,有助于:
a) 降低槽端电压 b) 采用较大的阴极电流密度 c) 提高电镀液的深镀能力和均镀能力 d) 克服和减少溶液温升
♪ 利用电解在制 件表面形成均 匀、致密、结 合力良好的金 属或合金沉积 层的过程。
电镀概念
电镀概述
♪ 1800年,意大利布鲁纳特利发表镀银论文; ♪ 1805年,布鲁纳特利提出镀金; ♪ 1840年,英国埃尔金顿申请了氰化镀银的专利,并开始应用于生产; ♪ 1840年,雅可比申请酸性镀铜的专利,并于1843年应用于生产; ♪ 1840年,博特杰提出镀镍; ♪ 1915年,采用酸性硫酸锌工艺对钢带进行镀锌处理; ♪ 1917年,普洛克特提出氰化镀锌工艺; ♪ 1923-24年,芬克、埃尔德里奇提出镀铬工业方法。
电极反应
♪ 电极:指与电解质相接触的第一类导体,如铜电极、锌电 极等。电极是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地方,也负责导电,与溶 液接口处有得失电子的反应发生。
电极反应
♪ 在原电池和电解池中,反应物于其上获得电子的电极,称 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而给出电子的电极,称为阴 极。
♪ 在原电池(A)中,正极是阴极,负极是阳极。电解池 (B)与之相反。
时间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前言——培训课程安排
课程主题
课程内容
电镀工艺原理 (三)
电镀工艺管理
电镀质量管理
1、镀银、镀合金、后处理等滚镀工艺原理 2、电镀及后处理工艺设备 3、相关工艺材料
1、常见电镀工艺的参数 2、电镀过程控制 3、过程检验
1、电镀产品质量指标 2、常见不合格的类型 3、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4、质量统计 5、检验技术
电化学知识
♪ 电解质溶液 ♪ 络合物 ♪ 氧化还原反应 ♪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 原电池和电解池 ♪ 电极、电极反应与电极电位 ♪ 电极的极化
电解质溶液
♪ 电解质定义:在溶解或熔融溶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 电离:电解质能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电离形成的溶
液,称为电解质溶液。 ♪ 强电解质:在水中几乎全部发生电离,如盐酸、硝酸、硫酸、氯化钠
络合物
♪ K4[Fe(CN)6]中,Fe2+与CN-极少电离出来,它们基本以Fe(CN)64-的形 式存在。这种由简单正离子和几个其他离子或中性分子结合而成的复 杂分子称为络离子,络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络合物。
♪ 电镀中常用的络离子有: [Zn(CN)6]2-、 [Ag(CN)2]-、 [Cu(NH3)4]2- 。 ♪ 络合物非常稳定,基本不离解出简单的金属正离子。
电的知识
♪ 电流:导体中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 解液中的正负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各自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也可以 形成电流。我们将正电荷(正离子)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把 电子(负离子)移动的方向称为电流的反方向。 I=Q/t
♪ 电路:由电源、负载、开关、导线等组成。根据电源的不同,分成交 流电路、直流电路。
♪ 按镀层所含金属类别分 单金属镀层 合金镀层
♪ 根据金属镀层的电位不同分 阳极性镀层 阴极性镀层
电镀工艺的基本过程
♪ 电镀前处理 镀前,对表面状况和表面处理的要求进行预处理,包括除油、除锈、抛光、 打磨等。
♪ 电镀 获得符合要求的镀层。
♪ 电镀后处理 清洗、除氢、钝化、封闭等。
课程二:电化学知识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 摩尔电导率:相距1m的两个平行电极之间含有浓度为 1mol溶质的溶液所具有的电导。
♪ 电解第一定律:电解时,对同一物质来说,阳极和阴极上 溶解和析出的物质质量与通过电解质溶液的导量成正比。
♪ 电解第二定律:当以相同的电量通过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时, 在阳极和阴极上溶解和析出物质的量相等。
电化学基本知识 (电镀基本知识培训之一)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前言——培训课程安排
课程主题 电化学原理
电镀工艺原理 (一)
电镀工艺原理 (二)
课程内容
1、电镀的功能和类别 2、电镀常用电化学知识
1、常见电镀工艺类型 2、前处理工艺原理(抛光、脱脂、除锈) 3、前处理工艺设备 4、相关工艺材料 1、镀锌、镀铜、镀镍、镀铬、镀锡等滚镀工艺原理 2、电镀工艺设备 3、相关工艺材料
♪ 因此,一般通过加强搅拌方式,加强溶液的对流。提高阴 极极限电流密度,扩大允许使用的电流密度范围。
析出电位
♪ 金属和其他物质(如氢气)在阴极上开始析出的电位称为 析出电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