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外在的原因
1.复杂的经济环境。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带领下,我国经济体制始终保持国有经济为导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恢复经济稳定和就业,美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导致和美元相挂钩的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飙涨,同时在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下,进出口中小企业受到波及,加工成本上升、成本优势减少、关税增加、利益受损等,全球经济都在面临着巨大危机。
20世纪末21世纪,欧美的强弱格局逐渐形成。
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我国的金融机构一直以来都难以向中小企业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为适应国有企业外部融资的需要,建立了现行的融资体系。
从现有的银行组织体系中可了解到,政策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还不多。
除明确规定外,其他国有银行没有关于中小企业培养发展的严格标准规定。
2.缺乏健全的担保体系,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采用抵押贷款的方式,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决定了它们不能提供抵押资产。
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企业更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机构,但是对于资金的需求而必须采取民间自发形成的“彼此贷、保”的形式。
但此形式存在巨大的信用风险、担保金额少且不能满足对资金的需求。
政府政策在对扶植建设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和保险制度的支持力度不够,缺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优惠措施。
3.缺乏本身健全的融资担保体系,因银行对中小企业采用的融资方式是抵押贷款,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又决定了它们不能提供抵押资产。
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企业更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机构,然而,对于资金需求,有必要采取“互助贷款和保险”的形式。
但这种形式存在巨大的信用风险,少数担保也并不能满足资金需求。
政府政策对于贷款担保和保险制度的支持不足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建设,中小企业缺乏优惠贷款。
4.信息不对称性阻碍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包括信息的不对称性,投资者对资金需求者的理解包括信用等级、经营能力、收益力等信息的状况把握是中小企业融资成功与否的主要关注点。
因此,成功的关键在于双方达成的信息和对称性。
5.法律,法规和管理机构不够完美,法律规章的合理制定和管理机构的建立并不完善,有关部门很少关注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
有关如何有效融资的法律法规中存在空白,现有管理机构对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负完全责任。
内在的原因
1.经营管理人员管理不规范,中小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迅速变化,形式多样化,经营业务活动不透明。
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较差,披露机制存在缺陷,引发信息严重的不对称性。
2.公司自身缺乏可信度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信誉不好,信用评级差,社会信用状况不佳,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周期短,无力支付银行债务的行为严重,逾期贷款无法偿还的现象屡有发生。
故中小企业的对外借贷受到严重限制,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3.中小企业本身经营的风险很高,其中大多数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资源浪费严重。
除此之外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低下也带来了公司治理问题。
企业的资产规模、经营者素质、融资能力都成为制约发展的阻碍,使中小企业的经营具有不确定性。
4.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能力或抵押品。
中小企业的大部分有效资金主要用于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
设备和车间、厂房的投资有限。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不向中小企业贷款以防止信贷风险,因此它们都是抵押贷款。
而要获得贷款,则必须提供可靠的抵押和担保单位,这就使中小企业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困境的对策和解决途径
完善发展金融机构体系
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服务体系。
现有投资和金融体系的结构也存在明显的弊端。
近年来,由于资源整合,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有所下降。
为了要大面积减少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需要更加完备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建立,重视民营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发挥银行间接融资的主导作用。
王性玉等构造了简单银行和企业博弈模型[3],通过构建新型银企关系,使企业采取不骗贷和银行不考查的策略组合达到稳定平衡态,在政府的约束下,银行与中小企业双方一同致力于建立不查不骗的双赢局面,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和金融机构应相应拓宽融资渠道,继续完善金融创新和金融机制,运用货币政策等手段引导资金投入,加强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政治支持。
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成为可能,从而继续削减中小企业融资所碰到的壁垒。
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因资金力量十分薄弱,故发展缓慢,从建立信贷担保机构的角度来看,为中小企业的金融担保建立可靠的信贷开发和管理机构,进一步发展信贷担保和评估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的资金来源中小企业和增强信贷担保能力;改进有担保的风险管理,分担有担保的风险,改进风险评估和承受能力。
政府的政策扶植,国家宏观调控
政府是市场机制宏观调控者,也是市场规则的创造者,国家的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对经济和社会中发生和存在的所有经济活动和行为的宏观经济调控强度的重要措施,对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政府在制定企业扶持政策的过程中应当采用公平性原则、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茁壮成长的社会制度,特别是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系统的构筑;鼓励社会中介公司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建立迅速且有效的信息应对机制;增加制定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健全我国的管理监督体系。
应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着手去经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大环境。
从社会公共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行政法规中,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优化调整。
制定出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
优化法律环境,加强和规范对民间借贷的监管
建立起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法律制度,为中小企业的融资保证提供法律依据,促进中小企业的信用保证能力的提升。
我国如今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立法、法规不完整,中小企业融资又缺乏详细指导性文件。
由于缺乏关于银行中的中小企业融资的具体立法,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通常都有无法跟进的非结构性贷款。
此外,法院保护银行债券的能力相对较弱。
中小企业的恶劣贷款的情况也出现频多,为了保护银行的权益,银行出面追缴也不能得到赔偿。
从法律上保障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逐渐使中小企业完备自己的经营管理机构。
基于温州贷款危机爆发的原因,因没有固定的交易活动场所或活动场所,而交易的频繁程度和所涉行为者的数量又极为分散;民间私人贷款往往位于灰色、合法和非法的地区,交易各方往往不愿披露和隐藏这些行为或活动。
所以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积极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组织的借贷行为。
民间借贷是复杂的经济活动,缺乏管制会发生各种问题,加强监视是重中之重。
对民间借贷程序进行严格审查,各层机关和部门都掌握和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保证严格的借贷管理。
与此同时,非政府借贷组织也正在兴起借贷“权力”。
政府应加强民间借贷组织的诱导规范,同时加强对其的限制,保证借贷组织的健康运行。
这有助于民间借贷危机的
缓和,帮助扩大民间借贷之道,有助于国民经济健康的稳定运行。
借助互联网平台解决融资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
张淑玲从信息不对称约朿条件角度展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深入研究我国国情并与其他国家情况进行对比,通过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客观分析,从银行、企业、民间借贷市场等方面提供了对于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设性意见,有其独到的见解。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将其解决之道作为一个参考,结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构造适合的信息框架和平台。
同时,互联网融资的发展为信息不对称提供了机会,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可以在不同银行之间进行比较,银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关于其业务的信息,以便了解企业的资本需要和企业的基本状况:只要企业满足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就可比较信用评级和财务状况,平台便会使用大型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进行企业进一步的技术分析,更好地确定企业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为银行贷款风险提供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