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6卷第3期《针灸大成》一书,刊行于明代万历29年,即公元1601年。
该书既有经典医著原文,又有撰者注解;既有理论阐释,又有临床实践。
图文并茂,资料全面,流传广泛,是一本影响极大的针灸专著,也是一个明以前针灸学文献资料库,堪称中国古代一部针灸百科全书。
通过对《针灸大成》中有关中风内容的整理,了解古人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认识和方法,为现代针灸临床提供借鉴。
1对中风病的记载概况《针灸大成》主要在“第五卷·八脉图并治症穴”、“第八卷·诸风门”、“第八卷·续增治法”和“第九卷·治证总要”等篇中记载有中风病证治的内容。
内容丰富,记载全面,包括中风病的辨证、治疗和预后等各个环节。
尤其在治疗上,针对中风病的常见症状,均有详细的针灸治疗方案。
2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卷八·续增治法·中风论:“且中风者,为百病之长。
至其变化,各不同焉。
或中于脏,或中于腑,或痰或气,或怒或喜,逐其隙而害成也。
”卷九·治证总要:“一论中风……饮食不节,色酒过度,卒忽中风。
”“第二十九,口眼㖞斜:颊车、合谷、地仓、人中。
问曰:此症从何而得?答曰:醉后卧睡当风,贼风窜入经络,痰饮流注,或因怒气伤肝,房事不节,故得此症。
”“第三十九,手臂麻木不仁:肩髃、曲池、合谷。
问曰:此症从何而得?答曰:皆因寒湿相搏,气血凝滞,故麻木不仁也。
”“第四十三,手臂拘挛,两手筋紧不开:阳池、合谷、尺泽、曲池、中渚。
问曰:此症从何而得?答曰:皆因湿气处卧,暑月夜行,风湿相搏。
或酒醉行房之后,露天而眠,故得此症。
”“第五十一,足不能行:丘墟、行间、昆仑、太冲。
问曰:此症从何而得?答曰:皆因醉后行房,肾经受亏,以致足弱无力,遂致不能行步。
”3对中风病辨证的认识卷八·续增治法·中风论:“中于脏者,则令人不省人事,痰涎壅,喉中雷鸣,四肢瘫痪,不知疼痛,语言謇涩,故难治也。
中于腑者,则令人半身不遂,口眼㖞斜,知痒痛,能言语,形色不变,故易治也。
治之先审其症,而后刺之。
其中五脏六腑形症各有名,先须察其源而名其症,依标本刺之,无不效也。
一,肝中之状,无汗恶寒,其色青,名曰怒中。
二,心中之状,多汗怕惊,其色赤,名曰思虑中。
三,脾中之状,多汗身热,其色黄,名曰喜中。
四,肺中之状,多汗恶风,其色白,名曰气中。
五,肾中之状,多汗身冷,其色黄,名曰气劳中。
六,胃中之状,饮食不下,痰涎上壅,其色淡黄,名曰食后中。
七,胆中之状,目眼牵连,酣睡不醒,其色绿,名曰惊中。
”卷八·续增治法·中风瘫痪针灸秘诀:“凡觉手足麻痹,或疼痛良久,此风邪入腑之候。
”“中风风邪入脏,以致气塞涎壅,不语昏危。
”“凡觉心中愤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顽麻,此风邪入脏之候。
”卷九·治证总要:“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
”4对中风病针灸治疗方案的记载4.1中风偏枯针灸治疗方案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中风偏枯,疼痛无时:绝骨、太渊、曲池、肩髃、三里、昆仑。
”“中风拘挛:外关、中渚、阳池、曲池、八邪。
”“手足挛急,屈伸艰难:三里、曲池、尺泽、合谷、行间、阳陵泉。
”“头项拘急,引肩背痛:承浆、百会、肩井、中渚。
”“手足俱颤,不能行步握物:阳溪、曲池、腕骨、太冲、绝骨、阳陵泉。
”“手足拘挛:中渚、尺泽、绝骨、八邪、阳溪、阳陵泉。
”“中风半身瘫痪:手三里、腕骨、合谷、绝骨、行间、风市、三阴交。
”“中风四肢麻痹对《针灸大成》中风记载的分析张晶(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级博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355)指导田思胜[摘要]对《针灸大成》中有关中风的内容加以整理,包括中风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针灸治疗方案、中风病预防、预后和急救方法等方面的记载。
分析认为《针灸大成》在中风病的辨治上具有以下特点:重视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注重辨证论治;治疗手法明确;针法灸法并重。
[关键词]针灸大成;中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文献研究[中图分类号]R2-53;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59X (2012)03-0220-03[收稿日期]2011-09-08第36卷第3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Vol.36,No.32012年5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May .20122202012年5月第36卷第3期不仁:肘髎、上廉、鱼际、风市、膝关、三阴交。
”“中风角弓反张,眼目盲视:百会、百劳、合谷、曲池、行间、十宣、阳陵泉。
”卷八·诸风门:“左瘫右痪:曲池、阳溪、合谷、中渚、三里、阳辅、昆仑。
”“肘不能屈:腕骨。
”“偏风:列缺、冲阳。
”“中风肘挛:内关。
”“风痹:天井、尺泽、少海、委中、阳辅。
”卷八·续增治法·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中风风邪入腑,以致手足不遂:百会、耳前发际、肩髃、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
凡觉手足麻痹,或疼痛良久,此风邪入腑之候,宜灸此七穴。
病在左灸右,在右灸左,候风气轻减为度。
”“中风风痫,瘈疭等症:印堂(针灸)。
”“中风手不能举:阳池(针灸)。
”“中风腕酸,不能屈伸,指痛不能握物:外关(针灸)。
”“中风手弱不仁,拘挛不伸:手三里(针灸)。
”“中风痰咳,肘挛,寒热惊痫:列缺(针灸)。
”“中风惊怖,声音不出,肘腕酸疼:通里(针灸)。
”“中风转筋拘急,行步无力疼痛:昆仑(针灸)。
”“中风脚腿麻木,冷痹冷痛:阳陵泉(针灸)。
”“中风腰背拘急:委中(针灸)。
”“中风脚膝疼痛,转筋拘急:承山(针灸)。
”卷九·治证总要:“第一,阳证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合谷、肩髃、手三里、百会、肩井、风市、环跳、足三里、委中、阳陵泉(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
”“第二,阴证,中风,半身不遂,拘急,手足拘挛,此是阴证也。
亦依治之,合谷、肩髃、手三里、百会、肩井、风市、环跳、足三里、委中、阳陵泉。
但先补后泻。
”“第六,半身不遂,中风:绝骨、昆仑、合谷、肩髃、曲池、手三里、足三里。
问曰:此证针后再发,何也?答曰:针不知分寸,补泻不明,不分虚实,其症再发。
再针前穴,复刺后穴:肩井、上廉、委中。
”“第八,中风,左瘫右痪:三里、阳溪、合谷、中渚、阳辅、昆仑、行间。
问曰:数穴针之不效,何也?答曰:风痰灌注经络,血气相搏,再受风寒湿气入内,凝滞不散,故刺不效,复刺后穴。
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
风市、丘墟、阳陵泉。
”“第三十九,手臂麻木不仁:肩髃、曲池、合谷。
问曰:此症从何而得?答曰:皆因寒湿相搏,气血凝滞,故麻木不仁也。
复刺后穴:肩井、列缺。
”“第四十三,手臂拘挛,两手筋紧不开:阳池、合谷、尺泽、曲池、中渚。
问曰:此症从何而得?答曰:皆因湿气处卧,暑月夜行,风湿相搏,或酒醉行房之后,露天而眠,故得此症。
复针后穴:肩髃、中渚、少商、手三里。
”“第五十一,足不能行:丘墟、行间、昆仑、太冲。
问曰:此症从何而得?答曰:皆因醉后行房,肾经受亏,以致足弱无力,遂致不能行步。
前治不效,复刺后穴:三里、阳辅、三阴交、复溜。
”“第一百五十一,四肢麻木:肩髃、曲池、合谷、腕骨、风市、昆仑、行间、三里、绝骨、委中、通里、阳陵泉。
”4.2中风口眼 斜针灸治疗方案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中风口眼㖞斜,牵连不已:人中、合谷、太渊、十宣、瞳子髎、颊车(此穴针入一分,沿皮向下透地仓穴。
㖞左泻右,㖞右泻左,灸可二七壮)。
”卷八·续增治法·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中风口眼㖞斜:听会、颊车、地仓。
凡㖞向左者,宜灸右;向右者,宜灸左,各灸陷中二七壮,艾炷如麦粒大,频频灸之,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
一法:以五寸长笔管,插入耳内,外以面塞四围竹管上头,以艾灸二七壮,右㖞灸左,左㖞灸右。
”卷九·治证总要:“第七,口眼㖞斜:中风、地仓、颊车、人中、合谷。
问曰:此症用前穴针效,一月或半月复发,何也?答曰:必是不禁房劳,不节饮食,复刺后穴,无不效也。
听会、承浆、翳风。
”卷九·治证总要:“第二十九,口眼㖞斜:颊车、合谷、地仓、人中。
问曰:此症从何而得?答曰:醉后卧睡当风,贼风窜入经络,痰饮流注,或因怒气伤肝,房事不节,故得此症。
复刺后穴:承浆、百会、地仓、瞳子髎。
”4.3中风不省人事针灸治疗方案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中风不省人事:中冲、百会、大敦、印堂、合谷。
”卷八·诸风门:“不识人:水沟、临泣、合谷。
”“凡患风病疾,发则躺仆在地:灸风池、百会。
”卷八·续增治法·初中风急救针法:“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
又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痞,乃起死回生妙诀。
少商二穴、商阳二穴、中冲二穴、关冲二穴、少冲二穴、少泽二穴。
”卷八·续增治法·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中风风邪入脏,以致气塞涎壅,不语昏危:百会、大椎、风池、肩井、曲池、足三里、间使。
凡觉心中愤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顽麻,此风邪入脏之候,速灸此七穴,各五七壮。
”“目上视不识人:囟会(灸)。
”卷九·治证总要:“第四,中风不省人事:人中、中冲、合谷。
问曰:此症如何而来?以上穴法,针之不效,奈何?答曰:针力不到,补泻不明,气血错乱,或去针速,故不效也。
前穴未效,复刺后穴:哑门、大敦。
”4.4中风口噤不开针灸治疗方案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中风口噤不开,言语謇涩:地仓(宜针透)、颊车、人中、合谷。
”卷八·诸风门:“口噤不开:颊车、承浆、合谷。
”卷九·治证总要:“第五,中风口噤不开:颊车、人中、百会、承浆、合谷(俱宜泻)。
问曰:此症前穴不效,何也?答曰:此皆风痰灌注,气血错乱,阴阳不升降,张晶:对《针灸大成》中风记载的分析2212012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6卷第3期致有此病,复刺后穴:廉泉、人中。
”4.5中风语言不利针灸治疗方案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中风不语:少商、前顶、人中、膻中、合谷、哑门。
”“中风口噤不开,言语謇涩:地仓(宜针透)、颊车、人中、合谷。
”卷八·诸风门:“瘖哑:支沟、复溜、间使、合谷、鱼际、灵道、阴谷、然谷、通谷。
”“黄帝灸法:疗中风眼戴上及不能语者:灸第三椎,并五椎上,各七壮,同灸,炷如半枣核大。
”卷八·续增治法·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中风风邪入脏,以致气塞涎壅,不语昏危:百会、大椎、风池、肩井、曲池、足三里、间使。
凡觉心中愤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顽麻,此风邪入脏之候,速灸此七穴,各五七壮。
”卷九·治证总要:“第一,阳证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合谷、肩髃、手三里、百会、肩井、风市、环跳、足三里、委中、阳陵泉(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