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连环画史.ppt

中国连环画史.ppt

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先后再版20次,累计印数3652万册。 我国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漫画,是叶浅予画的《王先生》。作品最先发表于《上海漫画》,后分别发表
于《上海画报》、《时代漫画》等报刊于1986年~1988年先后出版的《世界文学名
三、成熟期——旧、新民主主义革命
全书收集成语500条,计6356幅,参加编文作者37人,绘画作者244人。 中国收藏连环画最多的图书馆,是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解放后出版的连环画,基本上都有藏书。
无文连环画
在连环画诞生过程中,曾经流行过无文连环 画,在整个连环画中所占比重很小;就其内 容而言,人物关系与故事均比较简单;就表 现形式而言,大多采用漫画形式,只不过充 当连环画中的“小品”而已。从创作过程看, 无文连环画既然成画,必然有一个构思过程, 把这个构思过程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就是 连环画的文字部分。所以,无文连环画也可 以视为连环画的一种特殊形态,一种没有形 成书面文字的连环画。
因此可以说,汉唐时期的壁画,已具有初步的连续性,表现了一段较为 完整的故事情节。正是这种文学与美术的结合,才孕育出了连环图画的 初步面貌,这为以后连环画的发展奠走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期——宋元明清
北宋时期,因雕版发达,书籍中已出现了连续性的插图。活 字印刷的发明,使得连环画的创作,因印刷的方便,不仅内 容丰富多彩,而且开始出现了上图下文的形式。多幅故事连 环画《烈女传》,即首次用这种形式刊出。
著》连环画(欧美部分和亚非部分),共15册,约1300余幅。 中国最早用外文出版的连环画,是外文出版社于1953年出版的《鸡毛信》。 中国最早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连环画,是内蒙古出版社于1951年出版的《小顽皮》。 中国参加编绘作者人数最多的连环画,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著名连环画套书《中国成语故事》,
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漫画,是叶浅予画的《王先生》。作品最早发表于《上海漫画》,后分别发表于 《上海画报》、《时代漫画》等报刊,先后连载历时10年。
最早出版的连环画专刊,是195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创办的《连环画报》。 篇幅最多的连环画套书,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的《三国演义》,计60册近7000幅画面。 再版次数最多、印数最高的现实题材连环画,是丁斌曾、韩和平绘的《铁道游击队》,自1955年由上
西汉时期连环画的雏形就已破壳诞生。据史料介绍,汉代画像石和画像 砖上所创造的情节画,就是我国最早萌发的连环画。最据代表性的当属 河南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中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到了东汉,这种画的内容不但十分丰富,而且开始在绘画以外,有了 “榜题”(即文字说明)。两汉壁画,主要表达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 如《孔子见何馈》、《柳下惠覆寒女》等历史故事;《伏曦女娲》、 《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
中国连环画之最
我国现存最早的连环画,是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上的时属西汉的连环画《土伯吃蛇》和《羊骑 鹤》。
最早定名为“连环图画”的出版物,是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三国志》、《水浒》、《西游 记》、《封神榜》、《岳传》等5部长篇连环画。
影响最大的连环漫画,是张乐平画的《三毛流浪记》。作品于1947年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后,引起 巨大反响。解放后,该作品有多家出版社先后出版,同样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连环画的特点
连环画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兼有文学与绘画两种 艺术形式之特长,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与绘画。 它是靠文学语言与线条(或色彩,或黑白对比)的 密切配合,共同来塑造形象,描绘故事的。综合性 乃是连环画的基本特征。从连环画文学方面讲,它 综合吸收了小说、戏剧、电影,乃至散文、诗歌的 一些特长。从绘画方面讲,它不仅综合吸收了中国 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版画、工笔、剪纸等 数十种画种的特长,甚至可以说每一种画种都可以 作为连环画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把电影的宽银幕、 多镜头等也综合吸收进去了。
南北朝至唐代时期,画的样式更自由了,特别是遗存的敦煌壁画,那些 佛教故事和本生故事画,都是用连续性的绘画表现出来的,可以说己经 具有初期连环画的雏形了。在莫高窟,有一组很完美的本生故事画,是 北魏第257窟西壁的《九色鹿本生》。此故事画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 绘制的。整个故事采取横卷连环画的形式,共有九个画面表现了该故事 的主要情节。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绘画艺术上,都是现存鹿王本生故 事保存最完好的。美术片《九色鹿》就是据此编制的。
传统连环画的发展历程
世界上早期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 如埃及的《名王功迹》(雕刻)、《死者之书》 (绘画)等。而我国的连环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00多年前的汉代。我们可以把我国连环画 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分别为萌芽期、发展 期、成熟期、繁荣期和低谷期。
一、萌芽期——两汉、南北朝、唐
元明时期,小说和剧本中连环性的插图更加盛行了,戏曲和 文学十分繁荣,连环画艺术为了适应读者的“胃口”,及时 转向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倾向。如《新刊全相注释西厢 记》,全书161页,页页有图,旁有标题文字;另一种刊本 《西厢记》,没折半页图,两旁对句。
清代还出现了许多连续性的年画,以生产为题材的连环图画, 如耕织图“棉花图”等,这给连环画增加了新的内容。并且, 清代继承了元明的创作传统,率先出版了我国四大文学名著 之一的《三国志》。
中国连环画史
江鸿波
连环画的定议
连环画,是以连续的,一环紧连一环的图画形式, 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样式。
连环画的别称:小人书 如果要称得上连环画,必须符合三大条件,那就是
要以图为主、以文字为辅;有连环的故事情节,连 续四幅以上的图画;存在主图人物。“马王堆漆棺 上的故事画,虽然具备了三大要素之一,也就是故 事连贯,但是其他条件却不符合,而且连贯图画也 没有达到四幅以上,因此西汉也只能成为我国连环 画的萌芽时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连环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