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标本采集SOP
来源:检验医学专题网加入日期:2008-09-23
1.目的:
为保障送检标本质量,使送检标本具有代表性,保证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
标本采集的准备
3.责任人:
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
4.程序:标本采集,这是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关键的一步。
要重视下列环节的控制:
4.1采样时间的控制,选择最佳采样时间的原则是:
4.1.1最具“代表性”的时间:原则上晨起空腹时采集标本。
其主要原因有:
4.1.1.1尽可能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
许多血液成分昼夜间变换很大,如血钾数值,在高峰值期比低值期增加5%~10%,血红蛋白增加8%~15%,促甲状腺素增加5%~15%血管紧张素可增加120%~140%。
为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使不同患者间,或同一患者不同时期之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早晨空腹时采集标本;
4.1.1.2病人处于平静状态,减少病人由于运动带来的影响;并减少饮食的影响;
4.1.1.3易于与正常参考范围作比较;
4.1.1.4便于组织日常工作。
4.1.2检出阳性最高的时间:如细菌培养应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尿常规检查应采集早晨第一次尿;早孕试验应在孕后35天后送检,此时阳性率达高峰。
4.1.3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如急性心肌梗死时,cTnL或cTcT的测定在发病后4~6小时采样较好:病毒性感染抗体检查,在急性期及恢复期,采取双份血清检察对诊断意义较大;药物监测应根据药物峰值效应,在药物分布结束后监测(通常在药物输液结束后2~4小时进行,而地高辛、毛地黄毒甙在输液后6~8小时进行)。
4.2采取具代表性的标本如大便检查应取脓、血部分:脊髓穿刺、脑脊液穿刺应防止外伤性血液的进入;留取痰标本应防止唾液的混入,静脉采血时,患者的姿势(卧位、坐位或立位)及止血带的松紧都可影响某些监测结果,通常规定患者卧位或是坐位采血,止血带使用后1分钟内采血,见回血后立即松开,通过这些措施来保证血标本的质量。
4.3采取最合乎要求的标本主要控制下列三点:
4.3.1抗凝剂的正确应用:血标本如需抗凝,究竟用何种抗凝剂(EDTA)、草酸钠、拘橼酸钠、肝素等),根据监测要求而选定。
抗凝剂的用量与血标本的比例必须准确无误;
4.3.2防溶血、防污染要防止由于容器不洁、化学物质引起的污染;细菌培养时,非病原菌的污染。
有时还需防止标本接触空气(如血气分析、厌氧菌培养等)在生化测定中溶血、乳靡及黄疸是影响准确性三个常见的主要因素。
其中尤以溶血最为常见,许多物质在红细胞内和血浆中的含量不一样,某些物质,如钾
ALT、AST、LDH红细胞内含量比血浆中高出数倍乃至数百倍,一旦溶血,造成血浆(清)中这些物质测定值的假性增高。
而另外一些物质,如钠、氯、钙等,又比血浆中含量低,一旦溶血,特别是严重溶血,由于稀释作用而使血浆(清)中测定值降低,此外溶血还干扰比色测定,特别影响黄色部分的吸光度。
血红蛋白还可与化学试剂起反应,干扰测定结果,其影响可能使测定结果增高,也可能使测定结果降低,甚至出现负值。
4.3.3防止失性采样:如边输液边抽血做K、Na、GLU等测定。
4.4唯一性标志不同监测项目应有不同的标志(现用真空采血管,人体上可做到这点)要防止张冠李戴,贴错标签。
标本容器的标签上至少应注明下列内容:
4.4.1送检标本科室及病床号;
4.4.2患者姓名及病例号;
4.4.3送检标本名称;
4.4.4检查项目;
4.4.5采集标本时间。
注:该SOP变动程序
如果本操作程序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其存在问题,则应向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