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复习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是上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五章的内容。
常规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教师通常会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讲解知识点和例题,这样的课堂很少师生互动,缺乏真实生动的情境。
作为启蒙阶段的化学学习,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复习课上学会复习、提升思维品质。
学生通过讨论、对比、活动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对金属知识整理归纳,使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应用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如从氧化铁如何得到铁单质,如何探究金属的活动性等,将探究融入化学复习课。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如双吸剂,金属的锈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用途,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知道铁的冶炼原理及工业炼铁的有关知识;
⑵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⑶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⑴初步学会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小结;
⑵初步学会用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及金属锈蚀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⑵通过问题的设计与解决,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表达、相互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简单应用;
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
2.教学难点:构建知识体系;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不是将所学知识简单重复或强化,而是帮学生将知识梳理归纳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整节课的设计意图立足学生认知,从创设问题情境到已有知识的归纳和迁移,最后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例如证明双吸剂中铁粉和碳粉的存在,设计实验证明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促使学生在实验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旧知、获得新知。
在复习课中,创设双吸剂、铝的自我保护、黄金黄铜的区别等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化学是一门真实有用的学科。
随着学生对金属知识的不断学习,认知水平也由低到高发展,从而对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产生新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整合,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现象和化学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初步构建科学物质观。